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沂地区人口已逾千万(以1991年计),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550人。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很大负担,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一、临沂地区人口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在人口发展中,临沂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人口增长过快,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国初,全区只有474.97万人,到第四次人口普查,已达1035.6万人,40年内人口  相似文献   

2.
西汉到东汉胶东半岛人口发展空前迅速并达到100万人以上,成为秦汉以后半岛人口发展史上的高峰第一个,人口总量在此后1500年中一直未被超过。到公元17、18世纪之交半岛人口再次超过100万,此后一直呈加速增长的态势并在20世纪30年代突破1500万。汉代人口高峰的出现,与区域性海侵和黄河下游决口导致的人口向半岛机械迁移有密切关系。汉代人口高峰长期未被超越的原因,主要是18世纪以前半岛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18世纪以后虽然半岛由粮食输出地区变为输入地区,但人口数量能够迅速增加,其重要原因是半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从19世纪中叶开始本地农业生产力水平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明显减弱。2000多年来的人口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半岛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由60%以上降低到0.5%,其中仅两汉400余年中就减少了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人口总数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加战乱频繁,全国人口始终停滞在1000万左右。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人口增殖较快。表一列出了我国封建社会主要朝代,见之于正史的人口资料。自秦迄清初的近2000年中,人口峰值总在6000万的上限徘徊。但从清乾隆时起,人口数量开始猛增,在首次过亿后,又迅速膨胀到4亿。庞大的人口,对于中国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人口的兴衰,对社会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周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史学家们有不同的观点。大多数人认为西周仍为奴隶社会,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本无奴隶社会,夏、商即为农奴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西周不是封建社会的开始。我们赞成西周是封建社会开始的观点,并为这一观点作些论辩。一、中国经历过奴隶社会何谓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就是奴隶制经济占主导地化的社会。这是较为一致的观点。问题是怎样理解这个主导地位。有的同志强调奴隶制经济在奴隶社会中的比重问题,因而特别  相似文献   

5.
新雅,杨欢欢,薛峰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河北农业人口多,农村人口5300万人,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高,在全省5310.93万(见《河北经济年鉴》2004年63页)劳动力资源中,约3900万左右为农村劳动力资源,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水  相似文献   

6.
中央民族学院李炳泽问: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境内俄罗斯人分别有多少? 答据:1990年统计数字,阿塞拜疆人口为713.13万,其中俄罗斯人为39.94万,占5.6%;亚美尼亚人口为329.33万,其中俄罗斯人为5.27万,占1.6%;白俄罗斯人口为1025.4万,其中俄罗斯人为135.35万,占13.2%;格鲁吉亚人口为545.61万,其中俄罗斯人为34.37万,占6.3%;哈萨克斯坦人口为1669.03万,其中俄罗斯人为630.89万,占37.8%;吉尔吉斯斯坦人口为436.72万,其中俄罗斯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青铜时代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包括文献上记载的夏、商、西周、春秋几个历史时期。夏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初始阶段;商和西周前期青铜文化发展至高峰,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繁荣期;从西周后期至春秋中国青铜文化走向衰落;战国时期虽已开始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但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仍然延续了很长的时间。 夏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时期,黄河流域率先进入青铜时代,考古发现的青铜制品有刀、锥、镞、锯、鱼钩等小件工具和戈、戚等武器,在二里头遗址的一些贵族墓葬中,还出土了最原始的爵、斝、盉等酒器和鼎等炊器。  相似文献   

8.
一、鄂温克族人口今昔今年8月初,全区各族人民,将在富饶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上热烈庆祝鄂温克民族的盛大节日——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三十周年。鄂温克族为我国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四十年前,全国鄂温克族人口仅有6000人,现已发展到2.2万余人,几乎增长了3倍。鄂温克族绝大多数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据1987年统计,有2万余人。呼伦贝尔盟广大草原、山林及河谷地区,是鄂温克人长期生活的地方,这里有近2万人。位于呼伦贝尔盟大草原东部的鄂温克族自治旗,是鄂温克人最大的聚居区,有8309人,占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族人口的41.5%。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  相似文献   

9.
考点梳理 有关“先秦”的考点在近年来的《考试大纲》中删减得较多。“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三节都不在高考的考查范围之内;“夏、商、西周更替和制度”中的“周朝的强盛”也不在考查范围内。经过删减,这一阶段中有关原始社会、夏商、西周部分的知识点绝大部分被删,主要保留了夏商西周的更替与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对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变革的考查。  相似文献   

10.
国外教育改革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各国从其本身利益出发,大力进行教育改革,高速度和高质量地发展本国教育事业。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的十几年里,无论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都增长了近两、三倍。从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来看,一九五八年,美国在每万人口中有大学生一百八十五人,到了一九七三年,就达到四百五十六人;日本,一九五八年,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是六十九人,一九七三年达到了一百八十五点三人;英国,一九五七年是四十二人,一九七三年达  相似文献   

11.
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运兴衰,系之教育。改革开放使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各行各业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上千万的专门人才。20年来,各类教育事业形成了新的发展规模。1997年,全国65%人口的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1000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85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为608万人,20年来共培养研究生和本专科毕业生1500万人,初步形成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受教育人口高达3.且亿。七、科学技术加速讲步科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12.
辽西北地区总面积为6.82万平方千米,人口1356.5万,全区生产力水平仅为辽宁平均水平的42.9%,生活水平仅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辽西北地区属于暖湿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干旱多风是主要气候特点。随着近些年自然因素的变化、人口的增多,辽西北地区沙漠化更加严重。对此,呼唤人们遵循生态伦理观念.从而改善辽西北地区沙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超 《地理教育》1998,(2):23-24
城市是社会、人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地刺激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世界城市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层出不穷,进入90年代后,1000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大城市开始出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一些城市已经相互连接、同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了,从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带,世界城市化进程已进人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对江南城市人口数量的准确估算,将有助于认识江南城市的发展水平。东吴前期都城吴郡,城内人口约有10万人。东吴县城中的人口,一般估计不会超过2、3千人;郡城内的人口,在数千人至1万人左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城市人口数量大增,都城建康人口已逼近百万。东晋一般郡城内的人口估计能达到1万人,大的郡城在2万左右。南朝京口城内的人数大概在4万到5万人左右,会稽城有10至11万人。南朝大县的人口达到2万人,一些小县城中的人口可能连1500人也不到,县城人口数量差别很大。江南城市人口呈逐渐增加的态势,和政府用行政手段将人口迁入城市、农业人口从事工商业进入城市、北人南迁进入城市和士人聚族而居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纵观数千年来中国人口的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 ,人口总量的增长是中国人口发展中最明显的特征。如果形象地来说明的话 ,新中国建立之时 ,中国人口已经爬过了四个坡。第一个坡 ,从夏至西汉末年 (公元前 2 1世纪到公元初 ) ,大约 2 0 0 0多年时间 ,人口沿着一条缓升的总量线波动 ,直至接近 6 0 0 0万。第二个坡 ,从东汉至明末 (公元初到 17世纪初 )大约 16 0 0多年时间 ,人口围绕着一条水平的总量线 (6 0 0 0万至 70 0 0万 )上下波动。对于宋时期和明时期的人口总量 ,有学者认为已经达到或突破了 1亿。第三个坡 ,从明末至清后期 (17世纪初到 185…  相似文献   

16.
西汉末年,即公元2年,中国人口为5959万人。唐朝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中国人口为5291万人。明朝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中国人口为6659万人。清朝乾隆6年,即公元1741年,中国人口突破一亿,达1.4341亿人;乾隆29年,中国人口达2.0559亿人;乾隆55年,中国人口突增至3.0148亿人。1947年,中国人口为4.0610亿人。  相似文献   

17.
三、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新大纲将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编为一目。人教版教材将此目分编三课,而将夏、商、西周的科学和文化冠之以“中华文明的勃兴”单独占一课。这样的编排,使整个教材的文化部分形成完整的体系,既科学又适量,确实独到。这段历史的主线是奴隶制的发展。其辨证思维的难点在于,怎样分析奴隶制的历史进步性与奴隶制的残酷性之间的关系。以往教学中只讲奴隶制取代原始公有制是历史的进步,进步在哪里不讲。而奴隶制的残酷性有“人牲”“人殉”这样的典型事例,教学中讲起来很形象,因此重讲、多讲。殊不知恩格斯早有言在先。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  相似文献   

18.
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教育》2002,(25):3-5
年第期云南省位于祖国西南部,与老挝、越南、缅甸接壤,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边境线长4060公里,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全省人口428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6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民族自治县和自治州所辖县(市)78个。由于历史的原因,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表现为“四低四高”:即社会发育程度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程度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自然、半自然经济比重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例高;人民生活水平低,贫困人口比重高。这种“四低四高”的特点,在我省边境和…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量出土文物证明,早在一百万年以前,我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其地都在山西南部。从文献资料和汾河下游文化遗址来看,在夏代,山西南部已是夏人聚居活动的地方。从公元前十七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山西的一些地方就为商王朝所统治。西周初分封诸侯,在山  相似文献   

20.
旅 ,甲、金文均用作军旅义 ,每旅五百人 ,形制旗下两人 (众、从 ) ,从“方人”,与旗帜有关。旅卦 ,主要是商旅卦 ,与军旅义无涉 ,是西周初人的一种观念反映 ,尤其重要的是旅行方位。《周·易》经文中多见“攸往”、“所往”的卦、爻辞 ,显示了西周初年人们活动的特点。“利西南得朋”、“东北凶”反映了周部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民族态势 ,说明在周部族起始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活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