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节观摩课的人气特别的旺,教室的后面黑压压地坐满了听课的教师。执教者是数学教研组长、省级教坛新星,内容是六年级下学期“认识圆锥”一课。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就是这节观摩课,让我们讨论了两年。同时也争论了两年。参与这次讨论的不仅仅有执教者、听课的教师,甚至还有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2.
教研活动     
上海市上海中学历史教师孔繁刚最近在高中二年级为该校各学科教师上了一节人教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示范课,内容是“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和活动”。执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颇有新意,受到听课老师的赞赏。该节课已摄制了录相,欢迎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3.
辩课,就是在执教者备课、上课或者说课之后,任由听课的专家或教师就其看法和疑问,现场质疑“发难”,执教者即时应对,双方展开辩论交锋。辩课和说课、评课有明显的不同。说课是执教者把自己的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4.
这节观摩课的人气特别的旺,教室的后面黑压压地坐满了听课的教师.执教者是数学教研组长、省级教坛新星,内容是六年级下学期"认识圆锥"一课.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就是这节观摩课,让我们讨论了两年,同时也争论了两年.参与这次讨论的不仅仅有执教者、听课的教师,甚至还有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2013年南通市初中化学教学优秀课评比活动中,如东县实验中学郭玲凤老师(以下简称教者)执教的“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一课荣获第一名。教者的这节课设计精巧、环节流畅、理念新颖、课堂精彩纷呈。听课教师深感:高效的课堂,源于创新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课堂里,怎样从一名“执教者”,转变成为一名“推动者””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让学生这个主体主动学习?在每周例行的听课活动中,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了一节五年级数学课“解方程”,课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常态课,又称家常课,即课程表上排出来的,教师必须进课堂上课的,没有人来听课的,由执教者“全权”掌控的那样一种课。这种课占教师上课课时数的99%。除常态课外,还有一种课叫公开课,如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等。这种课的特点:一是上课时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红听课:二是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常常要调动全校骨干教师反复研究教案,并多次试教,达到大家都“满意”了才罢休。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我在听推门课方面恪守这样的原则:听课的目的不在评价而在于帮助教师进步。 每次推门听课结束,在综合这节课的效果后,我都要和执教老师进行讨论,我们讨论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教材、教学的理解。二是本节课的亮点,且请教师自己找出这个亮点。  相似文献   

9.
所谓“随堂听课”,指的是对执教者事前未打招呼而随机进入课堂听课。多年来教育界对此类听课形式颇多微词:不尊重人,缺乏礼貌,有损教师颜面,甚至公然说,“听课事先不打招呼,执教者可以拒绝”云云。 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素质教育须贯串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反映在学生个体上的素质教育达成度如何,要凭借教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作者亲身经历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教研模式——“四位一体”公开课,即公开课按“说、听、评、研”四个步骤作一体安排。“说”是教研活动的“开幕”,让听课教师“有备而来”先说课;“听”是听课,有了“说”,听课教师就能“听有所重”;“评”即课后评议,先由执教者反思教学过程,再由听课教师评议;“研”即评后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坚持听课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而提高听课效率是关键。听课应该思考以下几点。1明确执教者课堂教学思想是听课的关键常听了一节“好课”后就会有种无法言喻的舒畅,但当大家真正坐下来去评课的时候,这个说这里好,那个说那里好,但究竟这堂课整体之所以好  相似文献   

12.
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要“读”又要“阅”,既要“书声琅琅”,又需“静思默想”。然而,当今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些教师却没有安排大段的时间给学生静思默想。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执教者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朗读课文,读书声是“从始至终”。若哪节阅读教学的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少了,让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多了,听课者就会认为这节课“课堂气氛沉闷”“,这是一节失败的阅读教学课”……因而有些教师把与朗读同…  相似文献   

13.
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等。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听了一节借班上的语文观摩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课题是《一株紫丁香》。在肯定这节课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也始终忘不了其中发生的一段不大不小的“插曲”,一件令执教者显得“尴尬”、令观摩者略感“遗憾”的“偶发”事件,一件值得教研人员和课任教师研究和解决的“头疼”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日到外校去听公开课,一位女教师执教的《华南虎》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片掌声。这节课也深深打动了我,激动和回味之余,我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课后和一位同行交流时,他无意说了一句话:“这节课的气场很足。”  相似文献   

16.
唐隽菁 《中国德育》2014,(22):68-72
正听课,顾名思义,以听为主,听到了然后记录下来,就是听课笔记。我们学校有随堂听课,每天早上抽取教师、节次,我们也有听课笔记,学期结束都是要上交检查的。今天随堂听课抽到的是品社课,而我那节正好没课,便拿上听课本,欣然前往。老师执教的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怎样和他联系》,真是太熟悉了。但凡到了四年级下学期,老师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听说某校在高三的年轻教师听课的问题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作硬性规定:"一周至少要听老教师四节先行课。"对此,笔者认为:此举有待商榷。高三老教师,顾名思义,他们已经执教高三多年,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行云流水的驾驭等方面均值得后辈学习。年轻教师走进他们的课堂听课,吸收与借鉴他们的教学经验,把握  相似文献   

18.
江梅 《师道》2020,(1):50-51
笔者曾听过一节小学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名叫《设计订阅号菜单》。这节课总体效果不错,让听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不过,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感觉课例存在着硬伤———这硬伤是由执教老师“贴板书”的行为引发的。执教本节课的年轻女老师课前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带领学生围绕“外来工”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公开课上,有些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样的字幕:某某课题,设计者某某,执教者某某。课的设计者和执教者竟然不是同一个人。再如,有些刊物上刊登的一些课例教学设计与指导者是一位或几位教师,执教者却是另外一位教师。这样的“公开课”和“课例”中的执教者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教学表演,完全失  相似文献   

20.
马之先 《教育文汇》2011,(11):46-46
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陈金龙老师在“全国第六届中青年教育阅读教学大赛”中执教的《白鹅》一课,以语言训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纯正的语文味,受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和听课教师的一致赞赏。这节课最终获得大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