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八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课文为依托,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维能力为重点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练笔的几种形式: 一、观察插图,描一描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就无需再写。有些插图课文中未有具体描写,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插图上面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有“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学习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把画面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棱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写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精彩篇章,仿一仿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  相似文献   

2.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是通过作者的所见(邱少云的外表)、所思(“我”的内心活动),来展现邱少云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精神品质。教学时可从此切入,点引学生紧扣文中描写作者所见、所思的句  相似文献   

3.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是通过作者的所见(邱少云的外表)、所思(“我”的内心活动),来展现邱少云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由此切入,点引学生紧扣文中描写作者所见、所思的句段,细细体昧,披文人情,领悟文章的蕴含,从而使学生深受感染和教育.一、细读课文.抓准旬段细读课文可在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孙老师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个学生提了三个问题。1.邱少云被火烧时.“我”回过头来看,会不会被敌人发现?2.火为什么只烧了邱少云,而没有烧着别人?3.发起总攻时,战友们高喊“为邱少云报仇”,他们是怎么知道邱少云被火烧死的?三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堂课就这样热热闹闹地上完了。  相似文献   

5.
中学作文教学的重点虽然在课内,但常常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和实践,为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一、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如在讲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去探索邱少云的外表和心理活动的特点;讲《将相和》时,我把重点放在阅读描写廉颇、蔺相如言行的语句,从中概括其性格特征,让学生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少年闰土》时,我引导学生懂得写人必须抓住人物特点。同学们把这三…  相似文献   

6.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意思是说,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港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亦就是所谓的”文道结合”。那么,怎样才能把传道与授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认莫剖析关键词语。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时,我抓住课文中“纹丝不动”一词,,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为什么“纹丝不动”?为什么能“纹丝不动”?通过剖析,学生对邱少云同志为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存亡、革命的胜…  相似文献   

7.
《我的战友邱少云》(统编五年制第九册18课、六年制十一册14课),是篇革命回忆录。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叙述了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牲牲的英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遵守革命纪律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抠住描写“我”的内心活动及邱少云英雄行为的重点词句,透过人物外表揭示人物内心,展现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而不惜献身的光辉形象,感染启迪学生动情晓理,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  相似文献   

8.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键是让学生有思维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我的做法是:第一,运用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借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壮烈牺牲”这一段时,我借助挂图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一  相似文献   

9.
《我的战友邱少云》申,“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一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我亲眼见到邱少云被烈火燃身的内心活动,烘托出了邱少云被烈火燃身那令人难以忍受的悲壮情境,表现出邱少云顾全大局、宁可牺牲自己遵守铁的纪律的高贵品质。为了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数学时我抓住重点词语“担心”、“不敢”、“不忍”、“忍不住”,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内在含意,把学生引入情境。  相似文献   

10.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讲读课正在进行。当讲到文中的“我”看到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心情难受这一情景时,为了“引导”学生答出我在板书设计中的“担心”一词,我问:“作者这时的心情怎样?”  相似文献   

11.
我曾在杂志上看到过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关于《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设计。王老师紧紧抓住了“纹丝不动”这个重点词 ,牵一发而动全身 ,带动了整篇课文的教学,当时深深为他的大胆取舍、巧妙设计所吸引。时隔一年 ,我有幸聆听了王老师执教的这一课 ,犹如一种艺术享受 ,让人耳目一新。一、深情满怀的情感氛围 ,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灵《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故事距今已50多年 ,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很难与之产生共鸣。为了拉近时空距离 ,王老师精心设计 ,用课件呈现了高高耸立的庄严肃穆的抗美援朝纪念碑的画面 ,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相似文献   

12.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两处用到了“才”字。一是“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二是“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这两个“才”字在文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第一个“才”字充分表现了邱少云遵守革命纪律的高度自觉性,第二个“才”字深刻反映了邱少云革命精神所起的巨大作用。为了加深对这个字义的理解,我这样引导学生: 首先,要求学生自学:联系上  相似文献   

13.
1.分析关键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是表达中心思想的传神之笔。如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点明事情意义的词语,可挈领全篇的词语等。对这类词语,教学时应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意义,从而受到教育。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可抓住“纹丝不动”一词,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潜伏部队为什么必须趴在茅草丛里纹丝不动?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纹丝不动的?他为什么能做到纹丝不动?通过层层剖析,使学生懂得邱少云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和战斗的胜利,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严格遵守纪律,可使邱少云的高尚品质和人格力量充分展现,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张渊 《内蒙古教育》2002,(10):37-37
一、重视“学会做人”学习新知时,注意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成为思想者、发现者,并为他们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之后,我问学生:“对于课中的人物表现,你们有什么感想?”大多数同学都对邱少云赞不绝口,有的说他意志坚强,有的说他有集体观念,有的说他有极强的纪律性,有的说他是一名伟大的战士。这些说法各具见地,我很满意,觉得这堂课有很大的收获。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我和同学们都很惊奇。他接着说:“‘我’和邱少云是战友,我眼睁睁地看着…  相似文献   

15.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采用了间接的写人手法,没有对邱少云的外貌和语言做细致的描写,也没有对他的心理活动和动作做深入的刻划,仅写了他“一动也不动”的一种静止状态,但丝毫没有减低文章的感染力。为什么呢?我认为在写作方法上有两点值得谈一谈。用第一人称写耳闻目睹的事实。文章中描写“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  相似文献   

16.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邱少云的外表)、所思("我"的内心活动),来展现邱少云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由此切入,点引学生紧扣文中描写作者所见、所思的句段,细细体味,披文入情,领悟文章的蕴含,从而使学生深受感染和教育.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例 在《少年闰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并呈现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闰土让鲁迅先生回忆了那么多年?教师让学生读书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正要读书时,教师却进一步“明确”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鲁迅与闰土依依不舍的画面,并让学生谈“我”为什么与闰土依依不舍。学生回答:因为闰土心里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事”。于是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具体的“许许多多稀奇的事”。由此.一个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转了一大圈,  相似文献   

18.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设计湖北程飞燕程天明第二课时教学要求:一、学习本文写法。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理解邱少云的处境,通过邱少云的外表描写,理解邱少云的内心世界。二、理解并掌握生字词,会用“不但……还……甚至……”,“只要……就……”等关联词语和...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极端危险处境 ,从而更深地理解邱少云牺牲的壮烈 ,在教学这一课时 ,可紧紧抓住“作者心情复杂”这一小节 ,由提问到逐一深化 ,扩散学生思维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邱少云意志之坚强、思想境界之崇高这一主旨。师 :请一个同学读读第7小节 ,看看“我”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生 :“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师 :怎么复杂?说具体点。生 :担心、矛盾、祈求、痛苦。师 :担心什么?生 :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 ,或者突然叫起来。师 :为什么这样担心?生 :因为邱少云才21岁 ,很年轻 ,经受锻炼少 ,怕忍…  相似文献   

20.
教出味道来     
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而且应该味道十足!遗憾的是有些老师上的语文课味同嚼腊,反倒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胃口。怎样才能把语文课的味道教得浓浓的呢?一位教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文中“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一比喻颇给人以启示。现把教学片断实录在下,并略作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