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娘,”我一进家门就喊道,“娘,我回来了!”娘正在灶间忙碌,听到喊声抬起头,用满是灰尘的手拢了拢眼前的白发,笑着说:“妞儿,你回来了……”还没说完,娘就不停地咳嗽起来。我忙跑过去,夺过娘手中的木柴,心疼地望着娘。  相似文献   

2.
自打娘从乡下来,住进我与小月的新房子,我的生活就发生了改变,我与小月是2007年12月28日结婚的,结婚那天,娘没来,不是不让她来,而是她守在我渎小学的校门口,死都不肯动,“成成要放学了,我要领他同家吃饭。”娘穿着一层义一层的薄褂子,脑袋上顶着一顶枣红色的毛线帽说。  相似文献   

3.
娘≠孃     
作为“母亲”义,“娘”在晚唐开始替代“娘”,但至今未发现“娘”替代“娘”的用例。应该在汉语中为“娘”,留下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芸娘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人,她的身上处处闪耀着“新时代气息”的光芒。这种“新时代气息”的产生,一方面和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及芸娘自身成长背景相关,一方面和丈夫对她的“纵容”分不开。芸娘的“新时代气息”显然具有积极的时代社会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徐波  金茶娟 《小学生》2007,(1):34-34
快有一年了吧,我没叫过一声奶奶。一年前,妈妈跟奶奶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吵架了。妈妈很生气,她对我说:“波波,你奶奶说话胡言乱语,分不清是非,老是冤枉妈妈,从今天起,你不要再叫她奶奶了,也不许再吃她的东西,听到没?”我看着妈妈铁青的脸,点了点头。暑假里的一天,妈妈不在家。中午,奶奶走到我家门口,往门里望了望,轻声地说:“波波,妈妈不在吧?奶奶已经做好了饭,你过  相似文献   

6.
娘不是亲娘,我六岁那年,她才来到我们家,是为了给她哥哥说媳妇,被换亲换过来的。可在我心里,她却比亲娘还亲。  相似文献   

7.
盼娘百岁     
王秀芳 《老年教育》2009,(12):32-32
乡间有这样一句古训:“一亩地有个场(收打晾晒庄稼的场地),一百岁有个娘”。你知道一亩地有个“场”是多么的方便,一百岁有个娘是多么的幸福吗?  相似文献   

8.
刚能记事时,我常患小病。娘抱着我,通宵达旦地拿着木棍敲水缸:“伢,快回来啊,娘在,一路上你莫怕!”娘是在喊魂,古老的乡村就以这种方式传承着千年不熄的亲情。记工分年代,“黑五类分子”的娘从淤泥过膝的稻田赶回家,煮一小锅稀饭,喂面黄肌瘦的五个孩子,自己喝两碗清汤就往回赶。要是去晚了,娘又得戴尖帽游街罚站了。我要上小学时,怯怯地不敢去学校,娘说:“莫怕!有娘在。”娘缠着校长说:“我的伢也是伢啊,为什么别人的伢能上学,就他不能,请您一定收下他,我给您磕头了。”学校半推半就才收留了我。我知道,娘为了这一天,托尽了人,说干了嘴。她…  相似文献   

9.
娘是一个术讷的人,她不会说些大大小小的道理. 但一句她曾说过的话一直印在我脑子里.她说:"我啥也不懂,老师脑瓜子好使,你得多听!" 娘老是说这话,她这么说时,浑浊的双眸登时清明了,就像加了明矾的两缸天水.她对着我絮叨,目光却透过了我,飘出了好远.一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娘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盼望有个妹妹或弟弟。我几乎每天问妈妈:“妈妈,你什么时候能给我生一个妹妹或弟弟?”妈妈一直都不回答我。我知道妈妈要读书,要写作,她不想再要小孩儿。我就为我心爱的娃娃取名叫莉莉,把它当作我的妹妹,每天和它说话、和它玩儿。有一天,妈妈要出去采访,就托小姨照看我。在送我去小姨家的路上,我对妈妈说:“妈妈,你有弟弟和妹妹,让我有了小姨和舅舅,多好啊!将来我的孩子却只有爸爸和妈妈,他不是太孤单了吗?”妈妈听了这句话,很有感触,她无数次向她的朋友说起这件事。2001年的一天,妈妈终于对我说,她怀上了baby,而且医生告…  相似文献   

11.
马际娥 《教育导刊》2006,(12):52-53
我们从小就非常同情二叔家的哥哥们,因为二叔娶了一个“懒婆娘”(人们对我二婶的称呼),他们便永远有干不完的活。说也奇怪,几个哥哥却出奇的勤快,干起活来个个能干和利落。父母就常对我们说:“懒娘指使勤孩子。”意思是说做娘的“懒”,把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由不会、不熟到熟能生巧、得心应手,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就增强了,也就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当时,我对这样的“懒娘”(二婶)颇有微词,认为这样的娘太狠心,太无情,不配做母亲。长大后,我做了母亲,从一篇文章中读到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  相似文献   

12.
那时候,我还小,狗屁不懂,就知道吃。一开春,娘从小石营村打了一筐小鸡娃,我们气得乱撇嘴。娘说:“你们不知道吧?我今天带回了一大群‘小银行’啊!”我们问:“‘小银行’在哪儿呢?”娘白了我们一眼,指指小鸡娃的屁股,意思是再猜猜。  相似文献   

13.
有娘真好     
总有那么多事要勤恳地去做。除去一日三餐和那些永远忙不完的工作.似乎剩下的空闲总是那么有限,连去看望乡下的老娘都很少有时间。其实我一直在心底牵挂着,然而.对娘的思念却常常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而中断,忘了娘在渐渐变老。兄长有事,打电话给我,我急忙乘车急匆匆回了趟老家。  相似文献   

14.
吃冷饭的娘     
<正>饭菜上桌,儿子问:"妈,您怎么不吃?"我回答说等饭晾凉。当了娘后,我渐渐习惯了吃冷饭。孩子小的时候不能独自进食,需要喂养,等一口口喂饱孩子,饭就凉了。尤其是冬天,需要就着热水吃。我的胃曾一度抵不过日复一日地吃冷饭而罢工。母亲都是吃冷饭的。尤其是那些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母亲,不单单是喂养孩子的年月,其它时间也习惯性地这样做。我的童年餐桌,娘总是缺席者。她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炕桌,催促我们趁热吃,自己却在灶旁刷锅,给圈里的猪搅拌饲料。我们小猪一样吃  相似文献   

15.
我生在一个穷山沟儿里,穷到连见头驴都稀奇。我从没见过亲娘,听村里老人们说她是个不平凡的人物,长得好看,可实在受不了穷,在十几里外的公路边坐了三天,被一个司机拉跑了。爹也为这事儿变呆了,家中唯一健全的人就是尚在襁褓中的我。娘(后娘)来家时我只有六个月大。她是讨饭过来的人,嫁给爹不图啥,只求有个住的地儿就行了。娘的到来让家里有了变化。我们这儿的山上啥也不长,单有好些荆条,村里人都拿来当柴烧,娘却用来编成篮儿筐儿,然后拿到集市上卖,可赚钱了。我家竟成了富裕户,爹的呆也慢慢好了。娘的转折点在我身上。我三岁了还整天在娘的…  相似文献   

16.
当周总理向毛主席报告说林彪驾着“三叉戟”飞机正沿中蒙边界飞,随时可能越过国境线时,毛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个话早就有,自从毛主席在那个特定的条件下用了一回以后,这个话渐被学用开来,遇到没辙了没咒念了的事,就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使用时,有时是调侃,有时是正言,都无错误。只是不知从哪天起,凡是入耳的这句话,几乎全部变成了“天要下雨娘要改嫁”,于是出了谬误。其实,谬误不是误在“娘要嫁人”,而是误在对“娘”字的理解上,把嫁人说成改嫁,是误把“娘”字解作了“老娘亲”。…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的一天,我站在校园中,一个小姑娘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看着我,愣在那儿。我知道她是想对我说一声:“校长好!”我赶紧说了声:“你好!”小姑娘回了声“校长好!”就一蹦一跳地跑开了。  相似文献   

18.
送娘远行     
娘去了,远去了,永远地去了…… 在50多岁上失去娘,和许多人相比,我是幸福的;在50多岁上成为没娘的孩子,痛苦更加刻骨铭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豆娘     
写下豆娘两个字,我的心就温柔一颤。那种小生灵,瘦削的身子,薄薄的羽翼,温和的性情,怎么看,都有弱质女子的影子。所以我常怀疑,豆娘的前身一定是一个个绝色女子,受了冤,又思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对“新郎新娘”中的“娘”字的理解说法不一:有的理解为“娘亲、母亲”;有的理解为“姑娘”。我认为在这里理解为“姑娘”更确切些。《辞海》:“娘,青年女子的通称。《牡丹亭·肃苑》‘待娘行弄粉调味,贴翠拈花,惯向妆台傍’。”《古汉语词典》:“娘,少女。”《新华词典》:“娘,年轻妇女,如渔娘,新娘。”很显然,“娘”字的一个很基本的义项就是指未出嫁的姑娘。毛泽东曾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很多人就把嫁人说成改嫁,娘要嫁人变成娘要改嫁。在这里,实际上也是把“娘”字理解成了“老母亲,老娘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