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子的大学     
老张天还没亮就背着一袋干粮和衣服出了门。老张是昨晚才决定出门的。老张出门是去看看儿子的大学。昨晚吃饭的时候,老张的儿子告诉他说他报考了省城的一所大学。老张听了就问儿子那所大学好不好,儿子告诉他还可以,说他是从网上看到的。  相似文献   

2.
正面对家里的债越欠越多,父母却越来越老,懂事的张立勇做出了辍学出去打工的决定。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却不同意,对他说,再难也要供他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张立勇说,我也想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可家里欠下的那些债谁来还?然后又指着仍在漏雨的房子说,我如果再读下去,房子就要塌  相似文献   

3.
竹节海棠     
陈韶华 《天津教育》2005,(12):52-52
那天,适打电话回家,说毕业了,大学留他任教。我和他妈高兴得直乐。十五分钟后,他又来电话,说不打算留校了,刚接到南京一家外企录用通知,年薪6~8万。我问哪家,他说是日本一家电脑公司,跨国的。我说:“可靠吗?大学教师都不当,愿当‘汉奸’,为‘鬼子’打工?”他说:“怎么说话呢?我乐意!”他母亲气得发抖,而我却灵机一动,说了句题外话:“小二子,家里的海棠开了!”他说:“真的吗?海棠未死,我明天一定回来!”  相似文献   

4.
相信自己     
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学里上学,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大学的教育制度有许多弊端,便马上向校长提出。他的意见没被采纳,于是他决定自己办一所大学,自己当校长来根治这些弊端。在当时,办一所大学至少需要100万美元。上哪儿去找这么多钱?等毕业后去挣,那太遥远了。于是,他每天都在寝室内苦思冥想如何能有100万美元。同学们都对他冷嘲热讽,说钱不会从梦中掉出来。但年轻人不以为然,他坚信自己可以筹到这笔钱。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一个办法。他打电话到报社,说他准备明天举行一个演讲会,题目叫《如果我有100万美元怎么办》。第二天他的演讲吸引了许多商界…  相似文献   

5.
“弄斧必到班门”这句话,是数学家华罗庚说的,是他的为学心得。当时,我问他近期有哪些学术活动,他说,他已接到西德、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的多所大学邀请,前往讲学。  相似文献   

6.
倪玮 《大学生》2012,(5):26-27
他的大学读了7年,大学时针正指向研二生活,是个"晃荡"了8年的"老"学生;他曾在5年内修了113门课程,完成了268个学分,被称为"拼命三郎":他曾同时兼职四份助理,而且每一份兼职都获得优秀表彰。他是厦门大学的朱为超,他自豪地说自己有过"工农商学  相似文献   

7.
正戴戈博士是美国维斯康星大学的植物学教授。1943年的一天,70岁高龄的戴戈博士接到了威斯康辛大学的通知,说他已经到了该退休的年龄,让他接到这份通知后就立刻办理退休手续。戴戈博士却说他不该退休,虽然他已是古稀之年的老  相似文献   

8.
与名人联系     
前些日子,一个读大学的陌生男孩加了我的微博,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人生理想就是进入我所在的行业,希望我能重点推荐他。我说:"我并不了解你啊。"他说没关系,他绝对靠谱,不会给我丢脸云云。  相似文献   

9.
他对学生说:究竟什么是大学?你把在课堂上讲的,该忘的都忘了,剩下的就是你的大学。林金桐认为,大学想办好,教授要负责。他抨击官本位把教授理解成身份、牌子,理解成劳动分配的依据,理解成这种牌子  相似文献   

10.
“杨大学”的真名叫杨大力。他是新沂市磷肥厂装袋车间主任。因为他已届不惑之年,仍然在做上大学的美梦,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们纷纷议论说,“四十岁的人了,自找苦吃”,“初中的底子,想上大学,真是白天做梦”.但是真正  相似文献   

11.
一位父亲讲起他当初教育儿子的方法就后悔不已。儿子小时候,别人问他孩子怎么样,他当着儿子的面说“:不行,没用。”其实儿子学习很努力,在班上总能进入前十名,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但他从来就没有在同事和亲朋好友面前称赞过儿子,相反,他总是拣儿子的不足讲,说他“调皮”“、笨”“、不够理想”。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同事们前来祝贺,他又说儿子是瞎猫碰到了死老鼠。有一次,这位父亲听见同事在背后议论他儿子,说他从小到大“就没有用”“、读大学是赖人吃好饼”“、成不了大气候”。他再回头看看儿子,发现他双肩微缩,两眼茫然,果真有点“窝囊”…  相似文献   

12.
再赌2008     
表哥从中南大学放假归来,见面就给我大侃申奥形势。不就考了个大学吗?我看不惯他志得意满的样子,和他打赌说北京申奥一定失败,如果胜利了我就把学校门口的石狮子吞进去。2001年7月14日,他一大早就打电话给我。“怎么个吞法你说吧。”我豪情万状地说,他在那头阴险地笑:“不吞也行,你自己给我挣个斯伯丁。”说完电话一挂又不知上哪得意去了。  相似文献   

13.
自1979年华罗庚在英国讲学获得巨大成功后,世界各地的大学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在伯明翰讲学时,华罗庚接受香港作家梁羽生的访问。梁羽生请他谈谈以后的讲学打算。他说:"我已经收到十几个国家的邀请,为此,我准备了10个数学问题,至于到哪个大学讲什么专题,我的打算是:A大学是以函数论著名的,我就到A大学讲函数论;B大学是以偏微分方程著名的,我就在B大学讲偏  相似文献   

14.
丢下儿子去进修句话那教师家园○马开广功英儿子两岁零三个月,我丢下他,打起背包踏上开往省城的车,开始为期两年的进修生活。我走得很快很干脆,没有回头看一看儿子,但前一天他对我说的话,却一直伴我走进大学校门,他说“妈妈坐车车去成都读大学,陈功不哭。”写到这...  相似文献   

15.
正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难管,说轻了没用,说重了不行;什么道理都懂,就是没有行动……为何会出现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1997年,有一个学生学习不努力,我找他谈心。当时正是国企改革的高潮,"下岗"成为首屈一指的热词。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如果你学习不努力,考不上大学,没有知识,没有能力,将来你就是下岗队伍中的一员。"他认真地点点头说:"老师,您说得不对。如果我不努力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那不是下岗的问  相似文献   

16.
父亲决心要我们进圣约翰大学,因是那时全中国最著名的英文大学。他要他的儿子获得最好的东西,甚至梦想到英国之剑桥、牛津和德国之柏林诸大学。因为他是一个理想家。当我留美时,以经济支绌,迫而离美赴法,投入青年会为华工服务。后来写信给他说,我已薄有储蓄,加上吾妻的首饰,当可再去德留学。我知道这消息会给他以未曾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阿尔发·爱迪生所经受到的第一次挫折,发生在他开始上小学3个月的时候。他的老师把他送回家交给他的双亲,并递交一张条子,说:“他没有能力接受教育”。 爱迪生再没有回到学校,他开始在伟大的“艰苦奋斗大学”教育自己;他在这所大学里所受到的教育使他成为最伟大的发明家  相似文献   

18.
从小他就没有理想,老师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上大学就是你的理想。在老师心里,最希望的就是把孩子们都送进大学吧。  相似文献   

19.
相信自己     
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学里上学,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大学的教育制度有许多弊端,便马上向校长提出。他的意见没被采纳,于是他决定自己办一所大学,自己当校长来根治这些弊端。在当时,办一所大学至少需要100万美元。上哪儿去找这么多钱?等毕业后去挣,那太遥远了。于是,他每天都在寝室内苦思冥想如何能有100万美元。同学都对他冷嘲热讽,说钱不会从梦中掉出来。但年轻人不以为然,他坚信自己可以筹到这笔钱。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一个冷彻骨髓的日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居然上不了大学。不久,我与有着同样遭遇的他重逢了。当时他已上电大,且成绩颇佳。恋爱那阵,他还是每天拎一大包书到我家上“晚自习”。实话说,那时我没把电大放在眼里,倒是被他的用功所感动,被他的电大书籍所吸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