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丁点 《师道》2002,(9):54
老师,请您坐下来,好吗?我想为您画张像。虽然我不是画家,但我有一种画画的冲动,我要用我的心作画笔,用我的情作颜料,描绘出世界上最美的画像。老师,您坐好了,我开始为您画像。我先绘出您那秀美的头发和柔和的面庞。您的脸很美,真的,您慈祥的脸上常常挂着真诚的笑容,这笑容散发着美丽的光芒,照亮着我们的心灵。记得吗?早些时候,我由于胆量小而成绩比较好,个别同学嫉妒  相似文献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用斑斓的人生、无尽的智慧,托举翁妪们晚年的希望。您像无私的春蚕,无怨无悔地啃食着知识的绿叶,吐露出晶莹的柔丝,在培养学员的漫漫长路上,倾心绘制着美丽的画卷。您像勤劳的园丁,默默耕耘,淡泊名利,用粉笔作银锄,以知识施甘露,用无私的奉献,换来了银发学子的欢声笑语。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妈妈: 您好! 这已经是我本学期给您写的第N份检讨书了,用您的话说就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但我保证这份检讨肯定是我这学期反思最最深刻、认罪态度最最好的一份检讨书。在此,我向您作以下检讨: 第一,在“五·一”劳动节这天,我请求您带我到公园去玩,您说要让我过一个有意义、名副其实的劳动节——即在家完成一百道应用题、三篇日记,背诵五十个英语单词。而我却用“劳  相似文献   

4.
《歧路灯》中的人称代词"您"可以做主语、兼语、宾语、定语和同位语,除做同位语用于对称外,其余基本上只能作复数理解;《歧路灯》中"您"并无尊称用法,学者所举《歧路灯》中表尊称"您"的用例均值得商榷;有学者认为表尊称的"您"来源于"您+亲属词"这一结构,但从《歧路灯》及其他语料并不能看出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道工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有人问过一些教学名师,"您的课能达到如此境界,您用了多少时间备课?"名师的回答是:"我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好一个"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对名师"用一生的精力备课"作质的揣摩,恐怕"不断的吐故纳新"是其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6.
张先生,您好!您长期从事宋史研究,对两宋历史作了多角度的探讨,成就引人注目,受到学界赞誉。今天想就您的治学经历、研究心得体会以及治学经验等方面作一访谈。首先请您谈一谈您的治学经历。  相似文献   

7.
韩公: 悠悠千载,安然无恙乎? 拜读完您的大作<马说>,感慨良多.您在文中用千里马的遭遇控诉了昏庸的封建统治者,声讨了封建社会中"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潦"的极不合理的现象.您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至理名言至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8.
是谁     
星星姐姐:假如一块黑板就是一片浩渺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一名优秀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您用粉笔作桨,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是您,以伟岸的身躯,托着我们稚嫩的双脚,一步步攀高、攀高……是您,以不灭的信念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映着我们的脸庞不断地向前探索、探索……亲爱的老师,又逢佳节,愿下面的四首小诗将我们的思念凝结,用生命的翠绿,编成一个花篮献给您,愿您拥有更健康、快乐与幸福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9.
您问我,您这些诗写得好不好。您问我,从前您也问过别人。您把它们寄给杂志社。您把它们同别人的诗进行比较,若是有那么一些编辑部拒绝发表您的尝试之作,您会心犹未甘。  相似文献   

10.
赵家菊 《江西教育》2004,(13):78-79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道工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有人问过一些教学名师.“您的课能达到如此境界,您用了多少时间备课?”名师的回答是:“我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好一个“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对名师“用一生的精力备课”作质的揣摩.恐怕“不断的吐故纳新”是其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1.
罗文辉 《小读者》2010,(3):33-33
“教育是您毕生的事业。三十年了,您仍然坚持着;您累了,您仍然坚持着。哪里需要您,哪里就有您忙碌的身影。您用语言播种,您用心血滋润;您把自己融人了四中,您把自己交给了学生;您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一位真正的忘我者。”  相似文献   

12.
写给母亲     
中秋佳节,儿子向您老人家致以亲切的问候!由于教学工作太忙,今年又不能与您一起赏月、吃“月饼.在这中秋之夜,儿子以圆月作邮筒,投寄对您老人家的思念;以秋风作信使,捎去对您老人家的祝福!  相似文献   

13.
肖张:晓苏老师,您好!您主编的《读写天地》已访谈了不少作家,这些访谈录对中学生的读书与作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在,我们想对您作一次专访。您的身份很特殊,既是作家,又是主编,我们想您可能会有更多的话对中学生朋友说。首先,还是请您回忆一下您在中学时代的阅读和写作吧。  相似文献   

14.
从《西厢记》中的人称代词,归纳出它的人称代词系统:第一人称用"我"、"俺"、"喒"、"咱",第二人称用"你"、"您",第三人称用"他"。"我"和"俺"对立主要体现在作不同的句子成分。"您"字已经出现了单数的用法,但是还没有完成表敬称这一转变。元代北方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实际上只有一个"他","们"字在书中用得极少。  相似文献   

15.
我的老师     
三尺讲台 一座无字的丰碑 , ; 五寸粉笔 写下永恒的真理 , ; 多少年来 是您辛勤耕耘 , ,用青春和生命 用知识和智慧, ,铸成一种民族之魂 。 这里是您苦心经营的天地 , 这里是您创造奇迹的乐园 。 您用词赋 吟诵现实与理 ,想的动力; 您用勾股弦 描绘科学发 ,展的轨迹; 您用显微镜 观测知识的 ,分解和合成; 您用A B C, 打开一扇通往 世界的大门 …… 是您的汪汪清泉 浇灌着 , 学子渴求知识的心田 是您的 …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八年优秀短篇小说评选结果公布后,不少读者来函要求对有关作者情况作一介绍。为此,本刊特致函有关作者,请他们就下列问题作一简略介绍: 1.您的真实姓名、籍贯和出生年月。 2.您的生活和文学创作经历。 3.您发表过哪些作品? 4.您目前正在写什么作品?您有哪些创作计划? 5.您最喜欢读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  相似文献   

17.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道工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有人问过一些教学名师,“您的课能达到如此境界,您用了多少时间备课?”名师的回答是:“我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好一个“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对名师“用一生的精力备课”作质的揣摩,恐怕“不断的吐故纳新”是其最好的注脚。教学是创造性劳动,它的确需要创造性思维下的备课作前提。我们目前的备课不仅是一种费时低效的劳动,而且因“只备教师不备学生、只备知识不备能力、只备共性不备个性、只备现在不备将来”使之不适合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笔者建议不妨用创新技法来提升…  相似文献   

18.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的实验较难作成功,肖老师建议用“鸡尾酒”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对此您是否有看法和妙计.欢迎来稿研究.  相似文献   

19.
晓岚 《良师》2004,(17)
“您”字不可乱用,说写应当慎重。“您”字适用长辈,年岁较大要用。身份地位较高,用了表示尊敬。辈分年龄相当,用“您 ”或“你”都行陌生之人用“您”,以上必须记清。不然用了“您”字,敬称成了笑柄。“您”字用法歌@晓岚  相似文献   

20.
老师, 是您把无知的我们领进知识的殿堂, 是您把爱的阳光洒进了我们的心房。 您用粉笔教会了我们知识, 您用言语净化了我们心灵。 您就像春蚕为我们编织了理想的丝线, 您就像红烛为我们点亮了希望的明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