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者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其在黄州时期的思想,精神的研究,包括从文化的角度以及从人格、性格、精神等角度对其作出研究;二是对其创作的研究,包括对其散文、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研究,对其诗词的研究是重点;还有一方面就是对其生活、行迹、交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著名学者谢德铣,在研究鲁迅上取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对谢德铣研究鲁迅的科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生活环境是其研究背景、地方特色是其选题视角、朴实简约是其文风、锲而不舍是其研究精神、面向未来是其研究价值取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其逻辑起点;尊重人才是其核心内容;“三个面向”、“四有”新人是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总要求。源于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意在唤起人们对知识、人才的重要性的认识,并提高其地位,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俄格冲突改变了俄罗斯。俄罗斯对外战略调整、变化的标志是其对外政策“五项原则”的出台,其基本趋向是以攻代守、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其战略目标是恢复其大国地位,其基本依据是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刘芳散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讴歌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生动描述实现的。对青少年时代、对家乡的眷恋 ,是其写作的重要内容 ,珍视自然、关爱世界亦是其散文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对这两种精神进行界定,对其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阐述,并且列举具体事例对其融合进行论述,其结果是两种精神在现实的生活世界本身,依据其共性以及互补的特点是能融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在高职教学中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是学生学习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及进一步升迁的必修课。因此,探讨其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对其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歌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对赵翼诗歌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赵翼生前,此时期多从正面对其诗歌进行评价;二是其去世后到新中国成立,该时期对赵翼诗歌的批评、指责开始涌现,其后随着新方法、新观念的引入,赵翼诗歌研究出现新的特点,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对赵翼诗歌进行系统探讨,对其评价也较客观公允;三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赵翼研究进入繁荣期,从文献整理、年谱编撰、专题研究、学术论文等方面对赵翼诗歌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赵翼诗歌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其诗歌创作、诗歌特征、个人风格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沈从丈的文学批评是其创作经验的总结、审美理念的伸张。其文学批评文本和具体的散文、小说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批评遗产。对人性宗教般的虔诚是贯穿其批评文本的主导标准,对“天才论…白相文学态度”的否定,对读者的重视,构成了其严肃的文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10.
示范高中是政策的产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其他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是示范高中对政府投入的反哺,是其义不容辞的义务。提高示范高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示范高中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的条件,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有目标的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发挥示范高中的引领辐射作用,对薄弱学校进行帮扶是示范高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沈尹默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既是诗人,也是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在诗歌方面的审美情趣决定了其书法创作的价值取向,同时他独特的书法风格又影响着其诗歌创作。沈尹默先生诗书双修的艺术人生,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在书家的文化修养和人品修养之上的,这是我们研究沈尹默先生书法获得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是宋代尚意书学思想的奠基人。欧阳修的书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寓道于书的人品观、文人化倾向的雅俗观、自适遣兴的游戏观和重视主体意识的创新观。苏、黄、米受其影响,继承并发展了欧阳修的书学思想,对书法创作、书法审美以及书法批评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深化,逐渐形成宋代"尚意"书风的核心理念,为宋代书法走向高峰奠定了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析张大千“大千体”书法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大千崇尚书法,以书法促进绘画,又以绘画推进书法,在继承中国历代书法传统基础上,追求创新,重点汲取部分碑帖和名家书法特点,融入自己豪放张扬、涉险多变、质朴守真的个性,最终形成了"大千体"。"大千体"是张大千对中国书法领域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党怀英是金代书法史上篆书的领军人物,但目前存世作品寥寥,本文试从文献记载中整理出党氏书法的基本面貌,以便对其艺术成就乃至金代书体发展中篆书的承传做出判断,在肯定党怀英的创造性的同时,对于金代篆书给予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张大千书法艺术可分为四期。青少年时期的张大千书法属典型的帖学书风。海上拜师后,书法除深受曾、李二师影响外,还受到过何绍基等书法家及八大、石涛、金农等画家书法的影响,体现为典型的碑学书风。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大千书风有较大变化,以独具自家面貌的“大千体”形成并臻于成熟为显著特征。“大千体”是大千在前期家学、师学、金文、魏碑等基础上融会帖学传统而推陈出新的结果。大千书法刚柔相济、心手相应的理想状态约出现在50年代以后,经50年代初在印度大吉岭的沉潜反复,至后来行遍“欧西南北美”,眼界、心胸进一步开阔、拓展,“大干体”随之迎来新境。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一位既善于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又善于创新,不断求新求变的人。他的书法艺术融汇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精华,但又不拘泥于成法,不囿于古人碑帖。他早年学楷书,继而习行书,晚年攻草书。他博采众长,独树一帜,终于孕育出独创一格的"毛体"书法艺术。毛泽东的书法用笔结体精到巧妙,具有方圆并用,藏露兼施;欹斜取势,以斜求正;左垂右曳,左伸右敛;左收右展,重心右移;重按轻提,肥瘦兼施;简省笔画,替代繁复;笔断意连,牵丝连属等特点。谋篇布局气韵贯通,常见字体或参差错落,奇大奇小;或奇粗奇细,奇重奇轻;或简洁疏荡,疏密有致;或上重下轻,上密下疏;或左重右轻;或有行无列;满纸墨迹飞舞,云烟缭绕。其书法风格雄健豪放,气势磅礴,高秀飘逸,神采飞扬。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与他的军事指挥艺术、诗词语言艺术、辩证思维艺术一样,堪称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颜真卿书法的"篆籀气"源自其深厚的语言文字学基础,其书法的用笔与篆书相通,由此所表现出的圆劲婉通、虚和中含之美与篆籀书体特点相合。颜体书法符合造字规则,尽合字学,能够起到正字正体的规范作用,合乎文字之义理。颜书由技入道,技道两进,堪称"尽善尽美"。这便是朱长文所论颜真卿书"合篆籀之义理"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8.
清末贵州状元夏同龢“工文善书,有名当世.”其书法作品多为楹联、扇面等赠人之作.贵州省博物馆有其两副楹联,其中的行楷八言联取势自然,体态有度;苏州博物馆有其书法扇面一帧,其书娟秀清丽,温雅可人,均可窥见夏同龢书法严谨整饬、端庄平正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考察严复与中国书法之关系是严复研究的全新视角.论文从严复为其珍藏的李邕<麓山寺碑>拓本撰写的题跋出发,全面考察严复与中国书法之关系.作者认为酷爱中国书法和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突现了严复作为热诚的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的深厚学养和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20.
陆游作为一名人人皆知的爱国主义诗人,在书坛上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本文试以陆游咏书诗作为论述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辅以题跋、旁人的品评、墨迹作补充,来探寻其书法美学思想、书艺特征,并对其书法艺术的地位、价值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