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话”理念引入语文教学是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中的一大亮点。在《标准》中 ,“对话”一词出现在两处 :“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前者指一般教学对话 ,包括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主体间对话 ,它贯穿在语文读、写、听、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后者指阅读教学对话 ,它应该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2)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4)教师引导学生在同伴之间展开对话以加深对文…  相似文献   

2.
闵洪波 《教师》2012,(30):51-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一种“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师生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是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陈菊花 《教育》2008,(11):57-58
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景中的对话,我们称之为“教学对话”。发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则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以音乐的形式师生互动,彼此形成思想的交融,达到问题的解决、欣赏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提升。诸如:师生之间以音乐为主题的交流、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音乐后交流听后的感想、  相似文献   

4.
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共享”关系。“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对话”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在“对话”与“共享”的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他在“对话”与“共享”中发挥着其他参与者(学生)所无与伦比的“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作用。“共享式”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在对话中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下面两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与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应在平等中进行对话。平等对话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和心灵的交流。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在这里,我就谈谈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对话”在教学中的运用称之为“对话教学”,它是指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本之间的“对话”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对话教学”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之一,是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根本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一系列互动的外化,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说我听”式的语言交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致力于营造对话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一、与文本对话,自主感悟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  相似文献   

9.
克林伯格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对话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以教材为中介,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立场,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它使课堂变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学习。对话教学意味着相互建构与和谐共享。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根本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一系列互动的外化,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说我听”式的语言交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耍致力于营造对话的氖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动态的对话过程。随着“尊重学生主体”“平等对话”等新课程理念进入课堂后,学生发言机会多了。那么,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生教学对话策略的运用.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的效应和呼应.知识,在对话中增值;思维,在对话中碰撞;情感,在对话中融通.师生共同感受课堂中的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作为体现交往哲学理念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因此这种双方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彼此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的关系。今天,河北邯郸的焦美玲老师给我们带来这堂颇有新意的课,正体现了这种“关系”。我注意到焦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在微笑中“走上讲台”,在微笑中“赞扬”、“追问”、“点评”,在微笑中“想握学生的手”......这微笑是平等与尊重的自然流露,是心灵散发的芬芳。不过,我这里还想说点美中不足:这堂课是否“语文味儿”淡了些?如果离开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只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又怎样与一堂“情感培养”的班会课区别开来?我总觉得,“对话”也好,“分享”也好,“感情交流”也好,“思想碰撞”也好,都应该以“语文”为基础;换句话说,语文课还是应该回到语言文  相似文献   

15.
周保亮 《考试周刊》2012,(80):29-29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的动态过程”。可是在实施的进程中,许多教师仍未摒弃过去那种教师一问学生一答的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话”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叶澜教授也曾说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意的过程。”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而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从而构筑理想课...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问答式对话,教师最关注的是那些表现欲强、善于思考、能言善辩的学生,且一些教师缺乏灵性的课堂对话引领意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8.
吴红英 《考试周刊》2012,(61):34-34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正如克林伯格所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所以“对话式”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形式。那么“对话式”教学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话式”教学至少存在四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对话教学”:它是生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以对话为原则、以对话精神为主导的教学形态。这种师生间的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