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 8月31日 文化部出版局关于对审稿费和编辑费支付问题答复辽宁省审计局:(1)凡约请出版社社外人员或社内非编辑人员用业余时间审稿者,应付审稿费。本社编辑人员在本职任务内审阅的稿件,不应再付审稿费。(2)编辑费,凡请社外人员或社内非编辑工作人员用业余时间编辑加工稿件或编辑书刊,应支付  相似文献   

2.
所谓审编合一,是未经三级审稿决定书稿是否采用就进行编辑加工,把加工整理环节中对书稿的审读作为审稿环节中决定书稿是否采用的审读;把加工整理过程中处理书稿的记录作为审稿后对书稿全面评价的意见,并以此作为书稿是否采用的依据。当前,在一些出版社,三级审稿制没有很好地执行,不少编辑人员为追求速度、追逐利润而搞“审编合一”,这是导致图书质量严重滑坡的重要原因。一、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是编辑工作不能混淆的两个重要环节按编辑学理论,审稿和编辑加工是两个独立的工作环节,两者是不可混淆的。从任务看,审稿的任务是从出版专业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谈论编辑活动时,往往习惯于把编辑活动划分为组稿编辑活动与文字编辑活动。根据这种划分,人们分别考查了组稿活动与审稿活动的主要内容、内在规律,以及编辑人员在从事这种活动当中应具备的内在素质等诸多方面。本文拟从另一角度,即编辑活动的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一下编辑活动的有关问题。一、编辑工作中的宏观活动与微观活动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人员往往把大量精力和时间花费在编辑工作的微观领域。编辑在审稿中,需要对稿件逐字、逐句进行推敲、加工。同时,还要注意版式的合理和统一等。编辑工作需要非常仔细认真,稍一疏…  相似文献   

4.
随着策划编辑制在出版社的陆续实施,编辑被分为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随之而来的,书稿也由原来的一名编辑全程负责改为策划编辑负责选题组稿、加工编辑负责审稿发稿.加工编辑如何提高审稿质量,更好地在审稿中实现策划初衷,值得深入研究、反复探讨.  相似文献   

5.
《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施国光在《编辑之友》1993年5期上撰文认为,编辑加工是最能体观编辑才能的工作环节。文章论述了编辑加工的必要性、重要性、创造性。(一)编辑加工的必要性,缘于编辑劳动的转换性。编辑劳动主要是作用于个别精神产品到社会精神产品的转换,实现这一转换,审稿很重要,编辑加工则是审稿的延续。审稿主要判定稿件的概貌和基调,而加工则是解决稿件的具体面貌问题。在转投中,编辑加工要做好两方面的协调工作,一是协调个别精神产品(稿件)与读者需求的差距;二是协调作者与制作者劳动的差距(技术性加工)。(二)编辑加工的重要性,在于编辑劳动的规范性。编辑劳动有特定的规范要求:政治性规范、政策性规范、语言逻辑规范。通过编辑加工达到规范的要求,这是实现产品转换的基础条件。规范某些潜在的、又貌似正确的失误,则体现了编辑劳动的创造性。(三)编辑加工的创造性,体现在编辑劳动的合成性。编辑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地位,编辑劳动必须与作者的劳动、读者的需求合成,才能成为具体的社会价值。编辑劳动的合成性要求编辑加工力求在内容上独创性与科学性统一,在表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为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编写的基础理论书。全书通过绪论、编辑工作概要、选题、细稿、审稿、稿件加工、技术加工、校对,出版与印刷等章节,系统地阐明了编辑工作的性质、特点和方法。该书对于从事科技期刊编辑的同志是一本实用性强、有指导作用的读物,对于从事其他刊物和图书、报纸编辑工作的同志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观点摘要     
胡国臣: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编辑管理体制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国臣在“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特点与创新研讨会”上说:传统的编辑工作模式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编辑同时进行选题策划和书稿加工,由于发稿出书任务重,编辑2/3的精力放在了书稿的审稿和加工上,选题策划的力度远远不够,被动选题占了较高比例,造成选题整体质量不高。许多国外大的出版公司内部的编辑人员基本上都是策划编辑,而审稿工作基本上由公司外部人员完成。而国内出版社大多还是以传统的工作模式为主,编辑既做选题策划,又做书稿加工,虽然有一些出版社实行了策划编辑制,但…  相似文献   

8.
审稿题、编辑加工题、校对题的不同答题要求及溯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无论是初级还是中级试卷,都包含了审稿题、编辑加工题和校对题这三种涉及编辑案头工作的综合题题型.这三种题型所指向的审稿、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都是图书和期刊在正式出版之前,围绕稿件和校样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实践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图书和期刊的内容质量与编校质量.这三种题型的设置,正是基于编辑实践的考虑,用以检验考生在处理稿件及校样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国编辑学会发出通知,准备召开提高审稿质量问题的专门学术研讨会。召开这一研讨会旨在遵照党的十五大精神贯彻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编辑审稿工作,提高图书质量。研讨会拟于今年夏秋之际召开。具体拟讨论的问题(参考题)如下:1、编辑审稿、加工工作在整个编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2、如何加强审稿、加工工作,目前存在哪些困难,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3、关于如何认识和进一步坚持“三审制”的思考;4、审稿、加工工作的成功经验;5、为加强审稿、加工工作,编辑  相似文献   

10.
韩颖  李鸿斌  李淑娟 《今传媒》2011,(7):125-126
编辑加工是期刊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审稿工作的细化和延续,也是后续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和保障。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内容加工、文字加工和技术加工,阐述了编辑加工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编辑加工是期刊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审稿工作的细化和延续,也是后续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和保障。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内容加工、文字加工和技术加工,阐述了编辑加工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加工的失真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做过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就绝大多数稿件而言,原稿变为发表稿前,一般都要经过加工。加工是继审稿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即编辑对经过审稿已确定选用的稿件进行修改,如订正、删削、增补、润色等。在整个编辑活动中,加工是最耗费心血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检验编辑水平和责任心的一个环节。加工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它能将稿件  相似文献   

13.
谈审稿     
审稿是图书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是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审稿工作,不仅是出版工艺学的内容,也是图书编辑学的课题。从审稿问题入手,探讨它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编辑工作在图书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编辑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于指导实际工作和加强编辑工作的理论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浩志  耿卓  邓菁 《出版科学》2016,24(1):45-48
专家审稿制是一种保障学术期刊质量、促进学术繁荣的重要机制。专家审稿与编辑审稿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职业校对也无法取代编辑校对,相反,学术编辑将取代职业校对人员,完成校对工作。在专家审稿制度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需要重新进行职业定位,做一名杰出的初审者、优秀的学术研究者、卓越的校对者、出色的学术联络者以及干练的学术信息推送者,才能提升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浅谈期刊编辑加工华伟编辑加工是审稿的延续和深化,是刊物出版前保证稿件质量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说审稿主要表现出编辑的鉴识水平,那么,编辑加工则主要表现出编辑对稿件内容、结构和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的综合处理能力。稿件经过编辑加工,往往能起到去芜存菁、化璞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在校的学生以及其他没从事过编辑工作的人员.通过对参考人员进行跟踪访谈和分析,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做编辑加工题时不得要领、所答非所考,成绩不理想.因此,有必要为考生分析一下解答编辑加工题的基本要求. 在考卷上,编辑加工题的基本要求是"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根据这个基本要求,本文拟结合2012年度"中级基础"科目试卷中的一道编辑加工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电子出版技术对编辑校对工作的影响在传统的出版工作流程中,编辑、校对有着十分明确的分工。随着电子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传统的书稿形式被计算机文件所取代,这不仅对编辑、校对人员提出了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而且也对传统的编辑审稿、加工、校对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致使目前的电子出版书稿质量并不理想。具体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l·阅读习惯的改变采用电子出版技术后,编辑的审稿、加工从传统的阅读书面稿件转向阅读计算机屏幕。阅读方式的变换,加大了编辑工作的难度,增加了错漏的可能性。如果校对…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由于其文章专业性比较强 ,往往需要请专家来审稿。一个制作精密的审稿签不仅能够帮助审稿专家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意见 ,而且可以使编辑人员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笔者对 2 0 0 1—2 0 0 2年《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理科版 ) 5 6 1份审稿签进行了分析整理 ,发现其中审稿意见清晰明了的135份 ,占2 4 % ,审稿意见比较清晰的 32 2份 ,占 5 7% ,审稿意见过于笼统简单的 10 4份 ,占 19% ,总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这与审稿人的学术水平以及审稿态度有关 ,另一方面与编辑部所提供的审稿签设计过于简单不无关系。我们编辑部以往的审稿签仅包…  相似文献   

19.
书稿修改加工之浅见作者将其书稿送到出版社,编辑人员只要认真审稿,就会发现,能够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并不多。而这当中,不是在内容上涉及到政治思想、科学性方面的差误,就是在体例或语言文字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应当如何处理呢?笔者结合工作的实践,谈点不成热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编辑人员要有政策观念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笔者认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由于其自身工作性质所决定,尤其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如果作者平时不注意政治学习,政策水平较低,那就难免不在书稿当中有所体现;假如编辑人员再缺乏政策观念,审稿时就会使某些不恰当或错误的提法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过去,从而使图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政治损失。下面不妨就笔者审稿当中遇到的几个实例,来看看编辑人员掌握政策的重要性。在一本中学语文知识读物中,编者选入鲁迅先生1930年写的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在分析此文时,编者挖苦和讽刺了三十年代的作家梁实秋先生。笔者以为,当时梁实秋先生发表了《答鲁迅先生》一文,暗射鲁迅先生领过共产党的津贴,鲁迅先生在上述文章中对梁实秋无情地予以抨击。这是完全必要的,在讲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