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洞穴的比喻"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经典哲学寓言,包含了柏拉图理念论的所有重要内容。"洞穴的比喻"所表现的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对立,不仅体现了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两分倾向,而且也反映了其价值观的基本观点。他的这一思想奠定了西方哲学二元论的发展模式与道路,同时也确立了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为了给哲学家成为哲学王的正当性做理论论证而提出了名的洞穴比喻。这个比喻以其理念论为其哲学基础,并涉及到对理念认识的全部过程。而其洞穴喻视觉的内在化方式,则代表着整个西方哲学的视觉中心主义最初的完备形态。柏拉图正是从此处出发构建了理念世界的在场的隐喻。这种在场一方面构成了理性的哲学启蒙,但是在另一方面,这种在场在其本质上只是一种权力话语。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洞穴比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芸 《天中学刊》2005,20(3):38-39
柏拉图堪称西方的孔子,他首创的形而上学体系开启了西方理性形而上学的先河。而其理念论是这一体系的主要形态。在其早期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洞穴比喻"。它像是理念论思想之网上的一粒钻石,折射出理念论的丰富内涵;又像是一奈项链,把理念论串连起来形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4.
在洞穴比喻中,被解放囚徒在看到外面的世界之后,再次回到了洞穴中。是什么原因促使被解放囚徒再次回到洞穴中呢?本文试图分析柏拉图对这一问题所给出的答案,从而揭示其关于"善"的理念论的前后矛盾性。  相似文献   

5.
“洞穴比喻”是柏拉图《理想国》中一个重要的比喻,它阐释了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论证了“哲学王”何以可能的问题,说明了理想国的诞生与维系.文章从洞穴比喻的哲学内涵出发,分析哲学家即理性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哲学家的活动对政治生活的意义与限度,不仅有利于理解柏拉图的整个政治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理性知识分子应当肩负的责任和起到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理念论”是柏拉图(前427一347)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石二什么叫“理念论”?柏拉图曾有个洞穴的比喻.他说,缺乏哲学的人可以比作是关在洞穴里的囚犯.他们只能朝一个方向看,因为他们双手被反绑在一根柱子上.他们的背后燃烧着一堆火,他们的面前是一  相似文献   

7.
"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的最基本的哲学寓言,也是他对教育的过程和本质最深刻的阐释,指明了灵魂转向是受教育者与未受教育者的根本区别。"洞穴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是一门灵魂转向的技艺,并揭示了善的理念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以"洞穴比喻"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来剖析我国当下的教育现实,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洞穴比喻是柏拉图哲学中能从政治事物的理解延伸至真理学说的重要比喻。它对于理解整个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追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海德格尔表面上对政治和伦理维度有所拒斥,但他的"洞穴比喻"解读打开了理解政治事物与哲学真理关系的新视野。海德格尔的"存在真理"观提供出一种对话理性的模式,为抵抗后现代主义洪流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洞穴喻”是西方哲学的经典寓言,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三个隐喻之一,它包含柏拉图哲学基本理论和观点.在“洞穴喻”中,柏拉图以“洞穴”喻世,来说明现实世界中两种不同本质人的不同境遇,一种是特立独行、有思想、自由求索积极上进的有识之士;另一种是逆来顺受,不愿接受改变的无知之徒.“洞穴喻”带有一定的启蒙之意,也是西方哲学史早期启蒙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上的知识,往往是静态呈现的,柏拉图曾用洞穴寓言的影子来比喻,知识犹如存在的世界在洞穴深处照出来的影子,因而常常表现出高度的浓缩和  相似文献   

11.
江楚池 《海外英语》2015,(9):167-168
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形而上学体系—理念论塑造了西方文化意识形态。而中国的老子则以他的道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成功的意义建构——从一次篮球比赛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通过"洞穴中的囚徒"这个著名的比喻说出了教育的真正含义,那就是把人,把人的灵魂、精神引向真理世界.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柏拉图不但对西方哲学影响巨大,而且其教育理念也于西方文明贡献卓著要了解西方的文化与教育,柏拉图的哲学与教育思想是不能不管的。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柏拉图的认识论就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之上,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直确的认识。固受制于其哲学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理性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不但对西方哲学影响巨大,而且其教育理念也于西方文明贡献卓著。要了解西方的文化与教育,柏拉图的哲学与教育思想是不能不管的。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柏拉图的认识论就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之上,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真确的认识。因受制于其哲学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理性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按照柏拉图的理念,教育在于灵魂的转向。教育要使人的灵魂,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感觉世界,进入一个用灵魂的眼睛才能看到的至善至美的理念世界。否则,沉迷于感觉世界的人,就像习惯于在洞穴中生活的囚徒一样,走到洞穴上面的世界,反而觉得是痛苦的,仍然想逃回到洞穴中去。教育家是走出洞穴的人,要把洞穴里的囚徒解救出来,使他们的灵魂看到善。当下,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与"民主","人"与"民主"就是这个时代的善。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洞穴喻”形象地说明了世界有可感领域和可知领域两个部分。可感领域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可知领域是“善的理念”的世界。柏拉图“洞穴喻”的伦理内涵表现在:要达到对“善的理念”的把握,灵魂要发生一系列转向,最终回到它的本真状态。柏拉图“洞穴喻”给我们的伦理启示:真正能够达到对理念把握的人是很少的,这不仅需要伟大的心灵智慧,更需要承担人类责任的巨大勇气。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形而上学体系—理念论塑造了西方文化意识形态。而中国的老子则以他的道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探讨二者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异同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认识论中的"分离"问题的合法性是不容质疑的,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有所涉猎."分离"问题具体体现为一般与个别的分离、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分离、知识与意见的分离三个方面.柏拉图的认识论与理念论是紧密联系的,由于理念论中"分离"问题的不可解决性决定了认识论中"分离"问题也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从而为后人对柏拉图的理解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超越洞穴比喻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困境,追求理论的自治和灵魂的平静,为了给哲学家下定义,柏曾以建筑师作为隐喻.柏拉图的政治教诲就是要进行“技术统治”,其隐微说辞的代表就是“洞喻”,“洞穴比喻”它反映了一种总是为事物的假象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真相的人类知识处境.哲学家下降到洞穴是出于哲学的内在必然性,可见政治与哲学的矛盾可以化解的,也就是说哲学家从政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持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20.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后期政治抱负的集中体现,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基础,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主要表现的就是建立在其理念论的哲学基础之上建构的理想城邦。从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学观、伦理观、教育观、文艺观、政治观中都有所体现,都表现出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理念论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