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引言黎族是海南岛文明的开拓者.数千年来,黎族人民在海南这块富饶的热带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独特风格的原始住宅形式——船形屋.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尤其是在近代和现代,黎族人民一方面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力便生活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本民族传统住宅进行了多次改革;另一方面由于黎族的经济、文化深受汉族的影响,因此他们又不断吸取汉式住宅建筑在形式、结构,材料等诸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思想文化到建筑结构 ,从人的观念到物的表现 ,对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围龙屋作了粗浅的探讨。指出客家先辈民族审美意识中的理性精神 ,并适切地表达了对围龙屋建筑结构造型、环境氛围、选材建造等方面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老磨屋"是《古船》中一个重要的空间意象,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洼狸镇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而且在它的身上寄寓了作家对历史、民族、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它在文本中还起着潜在的结构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黎明之屋》作为一部成长小说代表作,以古老的印第安文明为叙述背景,追溯主人公经历民族记忆的失语与疏离、现实迷失与边缘化、民族文化的顿悟与觉醒的过程。本文以身份认同与"他者"的视角,深入探讨这一认知下的成长与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考察与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梅州地区客家人因客居环境不同,其民居建筑类型因地而异,其中,围龙屋是梅州地区最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也是客家地区最典型的民居之一;围龙屋的选址——布局——建筑对"风水"十分讲究,"风水学说"中的元素在民居建筑中得以广泛运用,表现为崇山择福地、拜水谋财气、避凶聚元气、天地人合一圆天地阴阳和谐;从地理学角度来审视围龙屋建筑"风水"观,具体表现为选址上做到崇山拜水,布局上讲究座北朝南,建筑上注重人与环境和谐统一,遵循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基本原则,营造了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与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人居环境;梅州围龙屋民居建筑"风水"观对现代民居建筑仍然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义、句法两个角度,结合数据库对"房屋、房子、屋子、房间、房、屋"这六个表示人类居所的名词进行对比与探讨,分析其内涵异同,得出"房子"与"房"的内涵功用最为宽广灵活及"屋"类词在表达人居建筑的概念上较"房"类更为粗陋简朴等结论,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该类词汇。  相似文献   

7.
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北京无量大人胡同住宅书房称"缀玉轩"。"九·一八"事变之后,一九三二年下半年梅先生避乱自京南迁,寓上海马斯南路121号(后改思南路87号),二层客厅兼画室则名"梅花诗屋"。梅花诗屋里,为唤起中华民众抗日意识,梅先生先是编演反战名剧《抗金兵》《生死恨》,继而谢绝笙歌,蓄须明志;杜门挥毫,以"梅花馆主"名义鬻画聊生。——度过了一代"艺王"一生最为艰苦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砖混结构房屋的数量越来越大,因为砖混结构房屋屋盖因温度变形引发的建筑质量事故增多,给业主带来了诸多问题。针对无保温层砼屋盖温度应力计算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寺子屋为江户时代以庶民子弟为对象的初等教育机构,私塾为中国以启蒙儿童为主要任务的传统教育形式。作为传统教育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二者都面临着被改造的命运,但是,寺子屋在改造后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中国的私塾却废而不除,此外,他们在中日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论文试以私塾与寺子屋的比较为切入点,管窥中日两国传统教育资源的命运异同。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棋盘形的客家民居素乏研究。“王侍卫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 ,历时 50年而成。正屋为五栋六横二花胎棋盘形。全屋有大小厅房 30 0间。“王侍卫屋”中的祖堂、书舍、楹联体现了客家人敬祖重教的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心语屋"为个案分析,分析了"心语屋"在大学生理论素质、党性锻炼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对发挥作用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队伍的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外,如何探索新的形式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对南通大学1~4年级共700名大学生和16名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有关南通大学"谈心屋"的调查,希望通过研究证明:"谈心屋"这一形式对大学生学业、生活、择业观、爱情观等方面的作用行之有效,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参考,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本论用景观人类学的方法重新考虑客家建筑文化研究的现状。迄今为止许多客家学者认为客家建筑内涵阴阳五行说、天人合一、风水等起源于中原的文化思想体系。但是,在客家的大本营——梅州其实不少当地人更加重视另一种环境知识,假如仅从中原文化的角度说明客家建筑会妨碍理解客家建筑文化的全面性质。本论以梅州的传统民居围龙屋的个案指出客家建筑文化的重叠性,从而提出客家建筑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干栏”是古籍中记载的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屋。这件“干栏”式陶屋底层架空,安置了一对脚踏长碓,可以加工谷物。上层房屋结构与中原地区。房屋相似。看来,这是中原与夜郎地区两种建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受弗雷格传统的影响,维特根斯坦对认知系统的物质基础不做特定要求,其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符号入场"问题。塞尔推崇生物自然主义,认为生物大脑所具有的特定性质,对人类所彰显的理解和意向性,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关注的是"生物入场"问题,受"意向性归属标准"的诱导,这一问题极易受到忽视。这是中文屋思想实验的两个不同问题域,二者自成体系,不能相互替代。对于中文屋思想实验而言,维特根斯坦进路并非是对塞尔进路的修正,二者反而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教育领域新一轮教育变革需要教育空间的变革。教学生态屋(Teaching Bioshelter)正是具有变革意义的新型教学空间。以生态素养中心(Center for Ecoliteracy)五大生态原理为基础,生态屋的建设与应用应该体现生态中心(ecocentric)的设计理念,而不是当前中小学及高校的教室和校园所普遍采用的陈旧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工业化设计(anthropocentric industrial designs)。教学生态屋是由太阳能驱动的生态课堂,是一个汇集了多元系统的大系统(a system of systems),它为可持续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持续稳定的实践学习环境。所幸近50年来,诸多前沿研究团队,如新炼金术研究所(New Alchemy Institute),为此类生态化教学空间的构建奠定了建筑与技术设计原理和经验。文章倡导将设计与教育这两大领域的生态化潮流相融合,从而为履行可持续教育的使命开创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教师将"故事屋"活动与小学低年段语文课程融合,利用戏剧策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进入特定情境,去体验、探索、表达。以《陶伦斯创造思考测验(语文版)》为测量工具进行前后测发现,基于无字绘本的"故事屋"活动对于低年段学生的语言创造力有影响,学生的语言流畅力、独创力、变通力方面的表现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七色镜     
《小学生导读》2009,(5):F0002-F0002
西递村落呈船形。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6,(9):10-15
客家围龙屋文化传承着中原文化的底蕴,又吸收着迁徙地文化的精华,其文化本源与流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乡性与客乡性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文化类型。通过客家围龙屋文化内涵看客家哲学的多维发展,对于客家学建构具有积极意义。客家围龙屋文化的和谐特性体现了客家哲学本质的儒家思想,其谦逊品质体现了客家哲学性格的道家情怀,重视"防御"的客家理念体现了客家哲学内涵的墨家精神。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围龙屋则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其文化魅力向为学界所关注。围龙屋是粤东梅州客家地区标志性的民居建筑,本文试在实证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围龙屋主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分析其文化功能,及其整个建构体系中的意义。围龙屋模式的民居,其形成时间,保守的估计在南宋宝以前,距今约有800多年。围龙屋的根在梅州,主要分布于梅州市各县,中心区在梅县、梅江区、兴宁市,向蕉岭县、平远县、五华县、大埔县及丰顺县辐射等,相关文化符号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