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西方学界妈祖信仰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西方学界妈祖信仰研究的特点:人类学学科在西方学界妈祖信仰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人类学理论先行的做法,以及从社区研究转向更广大空间的视野转向,使西方学界在妈祖信仰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妈祖信仰的形成,与佛道二教影响分不开.人们较多地关注她的平风息浪、海上保安的功能,很少关注妈祖信仰与民众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基于此深入探究妈祖与巫道文化的密切联系.本文从民间文献、民间文学及田野调查道坛科仪资料着手,以文化人类学、民间宗教学的视野,对妈祖信仰形成的巫道背景、妈祖信仰与道教文学、妈祖信仰与巫道女神陈靖姑信仰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对于妈祖信仰文化研究有新领域的掘进和发现,扩宽这一课题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3.
简述妈祖和陈靖姑在海内外的传播效应和信仰力量,指出其传播学研究价值。从传播策略的角度比较妈祖信仰与陈靖姑信仰存在的异同点,并分析差异的原因,探讨借鉴妈祖信仰,陈靖姑信仰的大众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简介台湾行郊和郊商研究现状,以台湾一批妈祖宫庙现存的相关碑刻为主要资料,阐述台湾妈祖信仰与行郊这一商业组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试从商业组织与妈祖信仰关系这一视角,来分析妈祖信仰与台湾社会发展存在的多种联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L.Watson)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妈祖信仰研究,提出的"神的标准化"理论。依据对辽宁省孤山镇的妈祖信仰调查,证实该地区近代史上曾出现过同样的"神的标准化"过程。而在当代,妈祖信仰再度被赋予新的政治意涵,继续"标准化"着当地信仰空间,这种现象可称为"神的再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地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感情。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包含:民间绘画、民间雕塑和民间工艺美术;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具有实用、美学及娱教等社会功能。文章基于大量点、面结合的田野调查,对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及其功能做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7.
阐述台湾妈祖信仰与大陆妈祖信仰的一些不同特点,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当代妈祖信仰进行客观分析,认为妈祖信仰的本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性,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力促进因素,并探讨了当前的相关任务。  相似文献   

8.
明代行人是明王朝专门从事对外工作的人才 ,他们在出使过程中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 ,无不将自身在使途中的平安寄希望于妈祖这一海神。本文主要从妈祖信仰之由来、明代行人出洋之艰险与妈祖信仰、明代行人妈祖信仰之具体表现、明代行人妈祖信仰与“人定胜天”的关系四个方面谈谈对明代行人的妈祖信仰这一问题的一点理解  相似文献   

9.
妈祖信仰文化社会功能的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妈祖信仰与其他信仰相比具有本身的特质。在千年历史的传承和变异中,妈祖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断得以分化和演进。文章在分析妈祖信仰文化原始功用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角度剖析了其对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作用,这对正确看待妈祖信仰、发挥妈祖信仰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结并分析明代妈祖文献史料具有四个特点,即开始出现妈祖经书和妈祖题材的小说,朝廷褒封档案史料很少,林氏族谱与妈祖志书结合以及出现较多官绅阶层对皇权膜拜及对妈祖信仰批判的文献,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与明代妈祖信仰呈现式微的大趋势史实,是吻合和可以互相印证的。  相似文献   

11.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宋代是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先后有乡土渔民、各地海商和地方士绅官宦等不同群体加入信仰妈祖的群体之中,并成功地进行了自下而上的等级扩散,最终妈祖信仰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官方根据实际需要对乡土化的妈祖信仰进行了标准化重构,并与民间达成了契合,实现了对国家权力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宋朝,妈祖受封“女海神”,声名远播海内外。其中,它在琉球(现日本冲绳县)的传播独具独色-妈祖信仰本土化。同样素材的传说,在中国是“救父未救兄”,但传入琉球后却演变成“救兄未救父”。究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社会是以尊敬长的“儒教伦理观”为基础,而琉球却是本土固有信仰-姊妹神信仰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导致妈祖信仰传入琉球后,从信仰根源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经过两种不同信仰的冲撞与融合,最终妈祖成为姊妹神的载体,得到琉球人民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3.
简述中国女神形象在远古神话中非常伟大,但随社会发展而衰落的事实。指出在东南地区有两位女神,即福建民间信仰体系中临水夫人与妈祖,却在唐宋后影响力日渐增强。论述她们由人成神,成为山地女神与海洋女神以及受社会与政治生活的影响,还被分别赋予家事与国事职能原因。最后指出即使在当代,妈祖仍具有重要的政治使命,是海峡两岸的和平女神。  相似文献   

14.
妈祖信仰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信仰。它从宋代形成以来,其分布地域不断扩大。现今,妈祖庙的分布区在中国已经扩大到了北至东北辽河流域,南至海南南沙群岛,东部遍布沿海各地,西至四川云南的广大地区。其态势既反映妈祖信仰扩展的历史过程,也反映了妈祖信仰与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系。影响妈祖信仰分布的因素很多,本文就其中最为重要的海洋因素进行了统计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种最基本的关系,试分析妈祖信仰是和谐文化的体现。由于和谐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因而妈祖信仰不仅在中国流传,而且随着华侨出国而传播到海外,为外国人民所接受。妈祖信仰不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阐述琉球天妃宫的状况、天妃信仰传入琉球的主要途径,探讨天妃信仰在琉球受容的原因,并对天妃信仰在琉球的神祇功能、祭祀嬗变等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封片卡"的类别和特征。信封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信封、首日封、纪念封和签名封;明信片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明信片、极限明信片和邮制明信片;卡着重介绍妈祖贺年邮资信卡。通过对妈祖信俗"封片卡"3个特征的分析,揭示利用"封片卡"更好彰显妈祖的功德和大爱,更好地促进集邮文化和妈祖文化的良性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