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7,(5):20-24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复杂,造成编程越来越困难,计算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利用面向对象和并行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的对象和过程抽象出面向对象模型的方法,着重讨论了OpenMP的并行化方法。对实际体系的模拟表明,该程序的并行效率很高,加速比接近于使用的CPU核心数。可以用来对更大的体系进行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涉及大变形的土柱坍塌过程。创新点:基于临界状态的高级本构框架,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模拟土柱坍塌过程,并同时研究颗粒形状对坍塌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值仿真和离散元的方法。结论:本文提出的SIMSAND-SPH方法在模拟涉及大变形问题的土柱坍塌过程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和计算精度,可为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凯  刘强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9):145-147
安全多方计算蕴含了对任何密码协议问题在原则上的实现方案,它能在原则上告诉我们哪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首先介绍了并行安全多方计算(SPMC)的相关工具和概念知识;接着通过模拟改进后的密码学就餐问题显示SPMC的实际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SPMC的协议;最后通过"直和"方法对其安全性进行了验证分析,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SPMC问题以及SPMC协议的改进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1.通过全面的实验研究考察阻尼在流固耦合(FSI)问题中的影响作用;2.提出一套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和有限元方法(FEM)相结合的耦合算法,并对流固耦合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创新点:1.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惯性驱动问题中阻尼的影响并使用本文提出的数值方法进行验证;2.该数值方法能够在不解耦的情况下对完整系统进行求解。方法:1.构建数值模型模拟流体和弹性结构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2.利用SPH和FEM对流体和结构分别进行模型化;3.采用接触力学对系统中的流固耦合机理进行建模。结论:1.基于SPH-FEM耦合的FSI模型可成功模拟自由液面形状、橡胶板的位移以及容器壁上的压强;2.模拟结果显示,在连续相互作用的惯性驱动问题中阻尼并不是必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液压油仿真只是用参数模型进行动力学研究或者沿用一般的流体模拟方法进行模拟,不能针对液压油在管道内流动的具体粘温物理特性进行仿真。针对液压油粘温物理特性设置欠缺、粘温视觉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管交叉处漩涡模拟的Stoke非定常平行剪切流模拟方法。该方法利用SPH粒子模型进行拓展,引入人工粘性设定粘温系数变量,模拟不同角度双管交叉处的漩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SPH控制容易的特点,增强了液压油粘温特性的分层视觉效果,有效模拟了液压油在不同角度双管交汇处的漩涡现象。  相似文献   

6.
从力学本质来讲,滑坡属于滑坡动力学和水动力学复杂流固耦合问题。采用离散元方法(DEM)模拟滑坡体大变形、不连续问题,以光滑粒子流方法(SPH)模拟水体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充分利用不同数值计算方法的特点,构建SPH-DEM流固耦合算法,并应用于2018年10月10日西藏白格滑坡堵江的灾害模拟中。结果显示计算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捕捉滑坡碎屑体入江激起水砂射流的规模以及范围,再现主堆积区向次堆积区产生二次滑移的动力过程,完整刻画堆积体的厚度、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仿真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高速高位滑坡产生堵江过程和机理的认识,为后续进行抢险施工组织设计,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震资料数据处理方法中的三维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方法,分析其特点及自动并行化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网格环境的自动并行化模型.该模型可以自动分析识别串行程序中潜在的并行性,自动完成串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PSDM)程序的分割、并行重构和调度,最终生成串行PSDM程序的并行化源代码.  相似文献   

8.
王敏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1):29-32
三维点云配准在逆向工程中应用广泛,能为古建筑保护实现三维建模提供精确的数据依据。针对大规模多视角古建筑点云数据进行配准,研究了FPFH特征提取的串行算法,设计了三类并行方案,分别为利用基于CPU的并行编程标准OpenMP进行并行优化加速、利用基于GPU的并行计算架构CUDA进行并行优化加速,以及利用CPU/GPU的异构并行,结合OpenMP和CUDA的特点应用于特征子求取。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种方案能合理设计并优化特征子求取,获得较为理想的加速比。  相似文献   

9.
对有线差分F-D程序进行并行化改进,可以充分利用越来越发达的计算机资源,并提高了计算速度。对比分析结果说明并行版F-D程序完全可靠,为有限差分方法的数值计算提供了更快捷的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0.
应用传统的SPH方法处理数值造波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波浪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耗散会出现衰减,且粒子压力场存在数值震荡。该文基于SPH-ALE(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黎曼解算法的时间积分方法,详细论述了对自由面粒子的捕捉方法。采用SPH-ALE方法分别对规则波传播、强非线性波的破碎、孤立波生成及在斜坡上的破碎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波浪衰减及压力场不稳定问题,并且可以有效捕捉波浪破碎的瞬时形态。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用于求解带光滑介电函数的轴对称Poisson问题的半粗化多重网格方法.利用z方向的网格半粗化和r方向的线松弛磨光技术,此方法可以克服多重网格方法用于柱坐标系时的慢收敛问题.算例表明此方法具有很高的效率,并可用于等离子体的隐式PIC模拟;通过和并行三对角求解器联用,此方法还可以改造为并行形式.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超大规模的、模拟开挖过程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以及分析中的一些全新的处理方法.据此,对地下洞室群三维非线性FEM分析中若干具有共性的问题提出了看法、讨论与建议,包括:在地应力丰方向与洞室轴线不平行时,地下洞室群进行三维非线性分析不可替代性;地应力场的获得与校核对得出合理计算结果的重要意义:有限元建模中数值误差与理论简化相适应,以保证计算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开挖步骤的模拟对非线性分析中发现破坏位置和破坏时间必要性等.此外,对部分计算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GPU即图形处理器,在构建高性能计算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更好地利用GPU的计算优势,GPU虚拟化技术受到关注。系统介绍了GPU虚拟化技术,并对独占使用、设备模拟和应用层接口等3种虚拟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虚拟化桌面应用、GPU通用计算虚拟化和GPU虚拟化的安全问题等方面探讨了GPU虚拟化研究的需求及目标,给出了GPU虚拟化市场应用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对于尾矿库安全问题非常重视,通过从风险角度出发研究尾矿库溃坝事故安全管理问题,对国内外尾矿库溃坝事故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尾矿库溃坝事故风险管理的方法,认为尾矿库溃坝事故风险管理重点应从尾矿库的规划选址和工程设计两个方面进行,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尾矿库溃坝事故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Intemet的异构性、动态性、发展的非集中性以及如今庞大的规模给网络管理工作带来的巨大挑战,认为对大规模网络环境进行研究,是了解网络的必然过程,是在更高层次上保障互联网稳定良好运行的基础,而网络模拟是进行计算机网络性能研究、系统分析和实现的主要手段。介绍了网络模拟的方法.提出了并行/分布式网络模拟方法的优越性,并对并行/分布式网络模拟平台PDNS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PC和DEC工作站实现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结合生物信息学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并行效率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大量实验分析,同时用并行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对GB1蛋白质高温变性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造物理模拟的方法对琼东南盆地复杂断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引入了三维扫描技术使构造物理模拟结果的表面能够被正确地轮廓化、可视化,包含了所有主要的和许多次要断层的同时,还反映出地表高程的起伏变化。结合相机拍照和三维扫描对构造模拟过程的记录结果,通过分析和解译,明确了琼东南盆地复杂断裂的成因及凹隆构造的演化过程。三维扫描技术在研究琼东南盆地复杂的断裂系统及凹隆构造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采用传统串行过程进行汽车玻璃钢化风栅生产过程中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把并行工程思想引入钢化风栅设计制造过程的方法。首先在汽车玻璃钢化风栅生产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钢化风栅方案设计的并行思想。以组合结构钢化风栅为例,研究了应用并行工程过程管理思想进行该类型模具设计制造中的过程分解、过程评估和质量保汪等问题。实践表明,应用并行工程中的过程管理方法对钢化风栅研制过程进行规划,生产效率约提高15%。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图像校正算法的并行集群实现方法。针对图像复原问题,对复原算法结构与流程的并行处理进行研究,提出了整体数据传输、按行分片计算复原的并行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基于MPI的计算机并行集群系统中的8个计算节点上通过了测试,给出了集群校正实验结果和MPI并行计算时空图。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集群计算的并行复原方法十分有效,可缩短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0.
传统计算机算法在大数据环境下效率较差。为此,从数据处理并行角度出发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实现先进先出的新算法逻辑,通过先进先出算法实现对成本的有效计算,尤其是提高计算容错性,利用优化的并行化计算模式提高算法时间效率。对传统成本算法与新的并行化先进先出成本算法在实际数据上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并行化的先进先出成本算法在时间效率上优于传统成本算法,且随着数据量的不断扩大时间效率更加明显,而先进先出的计算模型与传统算法在计算误差上并无扩大,说明并行化的先进先出成本算法在大数据环境下优于传统成本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