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薛蓓 《青年记者》2010,(12):47-48
随着现代人日益重视理财,近年来,证券报道已经成为晚报、都市报经济报道的一大重点内容。晚报的读者中,股民和其他投资者众多,证券报道如何立足报纸特色,非常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据《人民日报》1997年7月27日报道:香港目前唯一的晚报——《新晚报》在今天出版的报纸上发表“停刊启事”.报道介绍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香港就有《工商晚报》创刊.随后《星岛晚报》、《华侨晚报》相继诞生.五六十年代香港晚报多  相似文献   

3.
晚报作为一个地区的一张单独的报纸,凡是当地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或重大战役性报道,晚报记者都会不甘日报记者之后加以报道,宣传部也都要召集晚报作统一部署,而新华社播发的重要新闻,晚报更是不能漏掉。如此一来,晚报上出现与日报相重的新闻就势所难免。 对“相重新闻”的处理方法,晚报界人士普遍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日报“补充”的晚报.对日报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不能重复报道:持另一种观点的人士则坚持对日报登过的新闻一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晚报科技新闻和科普宣传的创新之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及其分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开展全国晚报科技新闻科普宣传状况的调研课题,其中钱江晚报负责华东片主要晚报科技报道与科普宣传状况的调研.  相似文献   

5.
晚报的批评报道,一直是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如何搞好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晚报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批评报道是各类媒体所关注的。而对于晚报来说,如果说过去把社会新闻、文化副刊和体育报道作为晚报的几大支柱,如今也要把批评报道作为晚报的一大支柱。这并不是简单的主观臆测,而是办好晚报的必然要求。晚报的一大职责,就是要多关心百姓之痛痒,多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因为晚报的贴近性、广泛性和走进家庭,这个职责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推卸的。要尽这个职责,就要为民鼓与呼。对漠视百姓疾苦的人和事,对不…  相似文献   

6.
上海新民晚报复刊一年多,发行数字从五十多万份增加到一百一十多万份,受到了较多读者的欢迎,原因是多方面的.报纸总是以报道新闻为主,因此,研究一下晚报的新闻,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 报界同志说晚报的新闻面较广;通讯员反映给晚报写稿颇难,它要更短更实;广大读者则认为晚报新闻又多又快又有趣.这些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报新闻的特点;因为晚报不但要反映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经济新闻,更多的是要从社会生活和群众的角度去报道那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新闻.它着眼点往往不大,许多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读者可以看  相似文献   

7.
谢驻军 《青年记者》2012,(18):61-62
“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著名老报人赵超构对晚报的定位.随着现今城市社会生活的转变,社区更多成为“寻常百姓家”的聚集地,并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生活的变化给都市类报纸提出了重要的课题,晚报怎样“飞入”社区,来增强晚报的贴近性,提升晚报的竞争力呢?近年来,地处江苏连云港的苍梧晚报在社区报道上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经《郑州晚报》报道后引起全国及海外华人强烈反响.在报道洪战辉事迹的基础上,《郑州晚报》又联合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国内主流门户网站,经过一系列的策划、联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新闻冲击波.  相似文献   

9.
晚报新闻一般要求短小精悍,可卖性强,及时准确地报道身边的新闻事实.但是同时,也不能一味地认为晚报所有的新闻都是短小精悍的,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新闻市场的需要等,晚报也可以有长新闻,这两者之间应该是辩证统一、各有所长,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两会的开放度透明度越来越大,报道越来越充分,尤其对于晚报都市报来说,由于报道的"规定性"比较少,对两会报道基本上可以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对新闻价值判断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这为评论的选题和写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正是基于此,晚报的两会报道计划突出了评论的作用,事实证明,评论在两会报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更加完善了两会报道的信息结构,也为今后评论的编辑和写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杨自强 《新闻实践》2008,(10):33-34
城市晚报在数字时代如何创新,这是多媒体大背景下一个关乎晚报生存与发展的大课题。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已经被完全突破了。新媒体对于晚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晚报的创新也应该是全方位,无论是报道的内容、报道的平台还是报道的模式上,都应该有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海晚报》创办18年来,一直将体育报道作为支柱之一,在包括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在内的体育报道中,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为双翼,实施本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三大报道策略,努力耕耘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体育新闻,为晚报整体竞争力增色,受到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晚报>把"帮闲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对象,取得了一定效果. "服务今天"的办报理念 <平顶山晚报>创刊之初,编辑部就十分重视晚报新闻的服务性,全力以赴地做好"晚报热线"的建设和运作,以读者热线为纽带,组织专门采访小组,关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新闻,开设"百姓热线"专版,大张旗鼓地打出"有啥只管诉说,晚报帮你奔波"的宣传口号,为读者解决了大量的疑难问题.服务类新闻成为<平顶山晚报>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媒体和移动终端发达的今天,晚报的传统优势领域——时事新闻报道遭受挑战。本文从晚报时事新闻报道的现状入手,对新媒体时代下,晚报时事新闻报道应如何扬长避短,巩固报纸的传统价值优势,如何借鉴利用新媒体技术特点与时俱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国内的晚报以社会、文化、体育新闻和副刊见长,经济报道一直是条短腿。缺了经济报道这条腿的晚报如何与都市报竞争呢?答案只有一个:加强晚报的经济报道。这既是为了迎接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阅读口味的需要,更是实现晚报均衡发展的需要。首要定位是大众化经济报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面对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变革,新闻改革也必须确立相应的市场经济新闻观念。那么,怎样搞好晚报的经济报道,便成了晚报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扬长补短,充分发挥晚报的特色、风格和优势,搞活经济报道。人们常把日报比作一天不可缺的正餐,而把晚报比作正餐中的一碟别具风味的菜肴,从中品出社会味、知识味、消遣味、服务味、人情味等等。这些风味和特色,就是晚报的生命和优势,也是读者喜欢晚报的原因所在。因此,晚报就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市场经济的报道中,拓宽报道领域,增加信息容量,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开辟“短、广、软”的路子,充分发挥晚报与群众衣、食、住、行紧密相连的特点,搞活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7.
《处州晚报》近几年一直在不断转换思路,探索深度报道路径.在连续坚持开办专版专栏的基础上,2012年7月起又以《周末·深度报道》为载体,进行具有区域识别性质的深度报道,反响良好.在具体操作中,《处州晚报》在融合理念、选择题材、设置议程、突出视觉、回访效果等方面大胆革新,实现了报纸个性与魅力的现实彰显.  相似文献   

18.
辽沈晚报从2007年初就成立了辽沈晚报奥运领导小组,力求从战略高度来把握奥运工作。在努力做好奥运常规报道的同时,在机制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外包,是辽沈晚报的发展战略之一,也是辽沈晚报在奥运报道上尝试的一种全新的运行机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承德晚报》两会报道不仅受到人大政协领导肯定,也深受读者好评。众所周知,两会报道规定动作多,要想出新出彩不容易。《承德晚报》近几年两会报道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华彩叠出要归功于对新媒体的成功借势,利用新媒体快捷、互动、亲民方便等优势,让两会报道从较为俗套的传统模式中"突围"。与通讯公司合作畅通百姓参政渠道2012年,《承德晚报》与承德联通公司牵手,设立了"联通两会.民声通道",利用短信、电子邮件等  相似文献   

20.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晚报经济报道的分量越来越重。那么,如何让晚报的经济报道更生动形象的走进广大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 抓好贴近生活的软经济新闻,增强晚报经济报道可读性。 经济新闻首先是新闻,是对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最新事态的报道。软经济新闻则是指那些带有社会新闻性的经济报道,也就是能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经济新闻。晚报经济新闻报道要为群众喜闻乐见,就不能照搬党报抓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