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学山 《武当》2011,(12):41
少林洪拳源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拳谱载:"打遍天下第一家,太祖功夫最可夸,大宋皇帝赵匡胤,少林寺里传秘法,十八绝技第一先,古刹练至金銮殿,若问此拳名和姓,少林洪拳传于他。"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在未成就大业之前,曾出家到少林寺做俗家弟子,学习正宗少林拳法,历经多年苦练,颇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8,(3):24-25
何为五祖拳?关于五祖拳,一般认为它是五种拳法的总称。这五种拳法为:一达尊(达摩)、二太祖、三罗汉(有的流派为“玄女”)、四行者(猴拳)、五白鹤。也有人认为,五祖拳是综合了五种古老拳种的精华而创编的拳种。五种拳法中,以太祖拳为代表,太祖拳的雏形为宋太祖赵匡胤始创的“三十二势长拳”。  相似文献   

3.
冷冷 《精武》2009,(12):20-22
发源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太祖门独流通背拳,可谓是静海县的“土特产”,也是天津市土生土长的地方拳种。其起源是清朝乾隆年间一僧一道两位太祖拳师云游至独流,将太祖门拳法传至独流。在长期的流传中吸取了当地流传的通背拳还有少林拳以及其他拳派的精华而形成的一门风格独特的拳法,有“太祖拳通背劲”之说。  相似文献   

4.
段佩晶 《精武》2009,(4):22-22
通背拳是我国发源较早的武术拳种,属典型的长击拳法,据传早在宋朝赵匡胤时代,关西名将韩通擅长通背拳,并名噪一时,有:“太祖长拳(洪拳)为起首,韩通通背为祖”一说。明代的武学家黄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征南先生的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一句,这说明在明代时通背拳的养生技击价值就已经得到证实。清初于成,字洞滨,尤精此拳法名声大噪于武术界。风靡一时后退隐山林。目前我国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主要有代表性的是大连、沧州、北京牛街,这三地盛传是五行通背拳,披挂通背拳,白猿通背拳。  相似文献   

5.
刘连洋 《精武》2006,(8):8-10
1.探海挥月双抱拳2.英雄提袍懒扎衣3.猫行三步迷敌踪4.二郎担山打两边5.右起捶野马探槽6.弓步搭架探马拳7.大鹏展翅傲必州8.虚身叶底去偷桃9.古树盘根推山掌10.金鸡独立探马拳11.大鹏展翅乾坤旋12.二郎担山打两边13.右提炉千钧坠底太祖拳,亦名太祖长拳,是在山东莱州一脉流传的古太祖门武术,又名少林门梅花支系。该门武术以太祖拳为母拳,初学入门之始,太祖拳法作为入门根基,需要练习一年左右,方可再习它拳。相传太祖拳法共三十二势、一百单八招,其拳路分三节四段,每一节段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套路。下面按本门原传势法,将太祖拳法第一段录出,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翔 《精武》2003,(1):50-53
《太祖秘谱》载:“打遍天下第一家,太祖功夫最可夸,大宋皇帝赵匡胤,少林寺里传秘法。”“十八绝技第一先,古刹练到金銮殿。若问此拳名和姓,少林定宋太祖拳。”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但可惜的是,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陈家沟的太极长拳已经失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洪洞通背拳拳理、拳谱、《拳经总歌/论》、传承人等几方面的对比研究后发现,目前在山西流传的洪洞通背拳就是失传的太极长拳。考虑到太极拳与戚继光32势拳法的关系以及太祖长拳在明代的地位、太祖长拳的技法等因素,认为太祖长拳对太极拳的形成有间接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将太祖长拳、洪洞通背拳、戚继光32势拳法(或戚家拳)等拳种结合起来进行太极拳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五代十国(907—960年)共计53年的动乱时期后,公元960年太祖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宋王朝虽重新统一了全国大部分领土,但由于连年征战,新生的王朝财政困难百业待兴。北宋  相似文献   

9.
高翔 《精武》2003,(4):47-51
太极秘拳小战法,拳势小巧是短打。未学打人先学防,走步躲避带招架。小战拳是太祖入门的拳法,要求习者掌握短功、劲横力及步法、肘膝法和招架法。小战拳短促突击,架势紧凑、桩步稳固,动形较小,节奏分明。  相似文献   

10.
宋代从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称帝起至1279年南宋被元所亡,历经320年。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所铸钱币繁杂,远远超过前朝各代。宋钱的名称和种类变化多端,所铸行的铜、铁钱主要是沿袭唐五代的宝文,钱币正面冠以年号或国号。北宋九帝,改了35次年号,铸有27种年号钱  相似文献   

11.
刘连洋 《精武》2006,(8):11-11
太祖拳法虽然在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有部分势法图谱,但对于太祖拳的行功心法、理法则没有相应的记录。此处就以个人所学,谈谈体会。一、太祖拳的理法传统武术的理法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其理论构成多与发源地或主要传播地的区域文化及方言相关,所以山东  相似文献   

12.
刘连洋 《精武》2006,(8):1-1,4
宋太祖长拳,又称太祖拳、太祖长拳。相传是我国宋朝时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并以他的庙号“宋太祖”为拳名的古武术。此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武术史上有史可考、有典可察且迄今为止仍然流存于世的古老武术流派之一。可以说,宋太祖长拳是数千年来中国古武术文化的缩影,它承接了数千年的古武术精华,见证了自宋代之后历代武术发展的演变。所以考证、研究宋太祖长拳对于武术史及传统武术的研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的马球运动,到了宋辽金时代进入鼎盛时期。两宋时代的马球之盛,超过了唐代。 帝王爱好马球 帝王马球之风始于唐代,唐玄宗李隆基在马球比赛中还大出过风头。然而,宋辽金时帝王打球的风气,比之于唐代毫不逊色。宋太祖赵匡胤原为五代时后周的军官,打马球是他日常的功课。他认为马球和英雄是分不开的。据《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说:“太祖尝问吴越进奏吏曰:‘钱缪平生所好乎?’吏曰:‘好玉  相似文献   

14.
该文阐明了"南少林"拳法之起源与流变,揭示了"南少林"拳法是以道家武术理念改造"北少林"拳法的结果,为"道"、"佛"之共创。"南少林"拳法青出于兰而甚于兰。是为中国"物理"拳法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录像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后手中段逆突拳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手道运动中有拳法、腿法和摔法这三种技术,在这三种技术运用中运动员更侧重于使用拳法技术中的后手中段逆突,拳法技术后手中段逆突是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在空手道拳法技术中,后手中段逆突技术是运动员实用频率最高拳法技术和成功率最高的拳法技术,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实用的拳法技术中的主要得分技术;腿法技术的使用稍低于拳法,在腿法技术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中段回旋踢,但是成功率相对较低。在战术分析方面,运动员的主要战术形式为直攻战术。  相似文献   

16.
关东架又称三十六路拳,据传“乃宋太祖赵匡胤所创”——“打关东,闯关西”,其内容丰富,拳架含短打、跌扑、擒拿于一体,动作阳刚脆快,柔化刚发,全力以赴,寻找致命一击,且连环不断。关东架因其严密的传承方式,虽历尽沧桑,仍保持着古朴的特点,观其动作名称古色古香,如伍子胥探井、巧女纫针、满面金花、木兰割草、风摆荷叶等。因该拳法较长,本文介绍的只是精要动作的练习、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拳法 在跆拳道比赛中,拳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运用拳法时,拳必须握紧,动作发力要迅猛短促,完成击打动作后要立即回收,以免被对方抓住手臂或手腕。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拳法。  相似文献   

18.
拳法如兵法,拳法搏斗实际如一小型战争,兵法中的战斗原则和理论多为拳法所应用,拳法中攻防要诀明言也多与兵法相吻合。故古之善拳者多为善兵,古今许多军事统帅多是高明拳手,所以说拳法就是兵法。招法又是行动的变化——攻防变化的规律,没有变化就没有招法。而变化是以《易》之阴阳学说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泰拳的拳法基本上与拳击相同,大致可分为直拳、钩拳、上击拳和摆击拳等等。 拳击只准许用拳击打,故此其拳法比较密集紧凑,力度大,威力强。而泰拳是手足并用的自由搏击,没有拳击那种限制,因此拳法的变化较多,许多拳击中不准使用的拳法,在泰拳中则是随意使用的,例如鼓拳、掌掴、回击拳和后摆拳等拳法。  相似文献   

20.
蔡李佛拳是广东人陈享融和他的师父蔡、李、佛(陈)三家拳法之长创立的武术流派,因为博采众家之长,所以拳法中既有南派拳法的稳健刚强,也蕴含北派拳法开合舒展,具有刚柔相济,攻防兼备的特点。蔡李佛拳发源于江门新会,创立百年以来,风行岭南,弟子遍及世界五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