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梅 《辅导员》2009,(9):32-32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们大多内容丰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中存在许多“空白”处,为学生留下了想像的余地。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时,除了指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领会感情,即引导他们抓住诗中的“空白”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地想像,把跨度的情节衔接上,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中考现当代诗歌赏析题内容往往以抒情诗、哲理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诗歌中重点诗句的理解与品析;②分析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③把握诗歌的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等朗读技巧;④分析诗歌的意象及意境;⑤体验诗歌中的感情;⑥仿写诗句。  相似文献   

3.
鉴赏古代诗歌,要着力品味作品的意境美。一、抓线索进意境由于古诗在结构上有跳跃、省略及语序颠倒等特点,在形式上往往没有呼应联系,其意境难以体会。但“诗眼贵亮,而用线贵藏”,总有线索暗藏其中,如线穿珠,把诗中的人、情、事、物、场、景等连为一体,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把诗中暗藏的线索找出来,其意境就容易领会。如学习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学习此诗时,教师可抓住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找线索,体会意境。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②叙了何事?抒了何情?③诗…  相似文献   

4.
古诗,文字精练,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是浓缩的生活,流淌的音乐,写意的图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古诗一直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小学生必须要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古诗,朗读和背诵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最难的应是领悟诗中所表露的情感和所描绘的意境。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阴影,这一难点往往被忽略。教师常常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对诗句的解释、翻译上,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领悟古诗的深邃内涵。因此,教师要把学生能准确地领悟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作为评价古诗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准,要努力地教给…  相似文献   

5.
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的古诗大都意境清新,含意隽永。情境教学能把诗的意境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到一起,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感知诗句创造描绘的鲜明形象,受到诗人炽热的情感的感染;并且能为学生开拓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时机。因此,运用情境教学原理能优化高年级古诗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对落实语言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有好处。 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古诗教学,应该着力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标的公布,诗歌单元所占比重的增加,诗歌教学提到新的高度。但就高中课而言,诗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多数教师用的是传统诗歌教学常用的以分析代替体验的方法,整节课教师带着学生对诗句进行字义分析,把诗歌的字面意思讲得准确精细,把诗句涉及的语法知识毫无遗漏地一一分析。这样的诗歌教学,除了让学生接受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之外,难以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必须改变诗词教学的状况,使课本中的诗成为学生心中的诗。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诗歌教学中要重视“读”,让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领会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性美、自然美、意境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 材的美育作用,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通过朗读和吟诵感受美诗具有形象美、意境美、音乐美的特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虽然短小,但却塑造了十分 感人的艺术形象。如《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短短的字句中 ,塑造了一个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诗人的光辉形象。诗句中洋溢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 想 感情,这种感情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 吟诵 这首诗,进一步品味诗…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它为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一直以来它也被当作写景抒情诗来解读,说诗人如何对康桥母校难舍难分,说康桥风光如何旖旎可人,种种这些,在该诗之中也都可以找到几句明确的诗句以应证,但笔者以为,在诗句表象的深处,该诗另有一番风味。的确,《再别康桥》是以景物描写为中介,来驾驭诗人思想情感,但严格地说“景物描写”是散文术语,对诗而言,是不够恰当的,在诗里应以“意象”相称,会更到位。而“景物”一旦进入“意象”领域,它的内涵往往具有充沛的张力,在语意所指方面,多具有丰富的弹性,  相似文献   

9.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这首诗意境高雅,情趣盎然,诗句通俗易懂,语言优美流畅,读来朗朗上口。浅显的诗句中却蕴涵着诗人对老朋友的深厚情意,透过诗句体会诗人的真实感情,就成了这首诗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学生细腻而透彻地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意,陶冶学生的情操,我采用电教媒体,进行了以下教学。 一、用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 在背景介绍中,通过悠扬缠绵的乐曲以及抑扬顿挫的范读录音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去;在讲解后两句时,李白立于江边遥望帆影在滚滚的长江上…  相似文献   

10.
古诗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简笔画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诗句,深人领会诗中意境,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鉴赏力。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设计和运用简笔画呢?一、展示诗中所绘事物特点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人总是把思想内容寄托在诗的画面和事件中。教学古代写景诗的意境时,教师可摹拟诗意自行设计一幅风景简笔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这样,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从…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语意跳跃、意象丰富、思想内涵深刻,往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然而古诗词教学多停留在诗句内容的表面释义层面,很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技术的引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体验诗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小语九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赠汪伦》,是李白游览桃花潭时赠给他的朋友汪伦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他和汪伦的厚意深情。诗句意思较浅,学生不大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这首诗画意很浓,想象因素丰富的特点,把理解课文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这首诗生字、新词易解决,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是绝句。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往往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优美动人的图画,并抒发自己此情此境中的真挚感情;有的则描绘了典型环境里的人或事,逼真自然。这,就是诗的意境。我们讲古诗,必须领着学生进入这种意境,使学生读着诗句而情转意移,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乐在其中,动在其中,回味无穷。这就叫做再现意境,诱人神往。再现意境是小学古诗教学  相似文献   

14.
魏蔚 《现代语文》2007,(7):49-50
古典诗歌到底怎么教是一个让中学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难题。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诗旨、体味诗艺、感受诗美?怎样教才能教出“诗歌味”来?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品味,花了几节课苦心经营一首小诗,还是讲不清楚诗云何意;有的教师认为几行诗句有啥讲的,用现代语言直译一下,再让学生读两遍完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小学生兴趣上的特点,在古诗教学中就应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的美,让学生的情感和诗的意境融为一体。部编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是绝句,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明艳,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的真挚感情。教学诗歌,要把学生带进这个意境,使学生读着诗句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  相似文献   

16.
诗歌讲究形象思维.诗人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诗句.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利用形象思维去理解诗.《望庐山瀑布》写得生动、形象,它以诗句的气势磅礴而著称,以仙境般的意境而吸引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诗的意境,我采用了我们学校“立体教学”中“各科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把绘画渗入语文教学,寓古诗教学于艺术活动中.教学是这样安排的: 1.老师根据题意画出诗人李白望瀑布形象的简笔画,结合解题介绍作者,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 2.自读第一句诗后,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自己画出“香炉峰”和“生紫烟”的景色,展示庐山瀑布的背景,以此检查学生理解诗句的情况.同样,在学  相似文献   

17.
一、诗歌意境教学现状中华民族被称为诗的国度,意境又是诗的重要美学标准,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就可看出古人在写诗时就开始了对意境的孜孜以求。在现实的诗歌教学中,主要有“死教”和“空悟”两种情况。前一种是逐字理解,甚至译成白话文让学生背诵,再根据译文意思归纳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后一种是茫无头绪地让学生读、背、悟。如教学: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前一种教师往往教给学生一个实事:一个家乡在横塘的女子,停下船来寻问一位相逢的男子是不是她的同乡。后一种教师不作成诗…  相似文献   

18.
读写训练要在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古诗的特点,在理解时要弄清它的内涵,填补诗句之间在内容上的空白,明确全诗所表达的感情,应着重抓诗句中关键字词(包括实词和虛词)的理解。在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时,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理解了“言”、“只在”的“只”、“云深”的“深”这几个字的含义。然后抓住《寻隐者不遇》一诗在表现形式上是问答体这个特点让学生相互问答,结合诗句,想象出该怎么问怎么答才符合诗的内容。这样  相似文献   

19.
《杂诗》是新编入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9课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用向故友探询乡情的口吻,表达怀念故乡的深情。诗意简洁明了,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想象,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新授前,我先介绍作者王维,着重强调了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有人曾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这首诗,作者是从叙家常的角度写的,学生容易理解。教学时,我先解释重点词:“绮窗”、“著”、“花”、“未”,比较多义字:“君”、“应”。然后我表情朗读全诗,让学生根据字词初步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我根据这首古诗的特点,着重引导学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一直很害怕教古诗,因为记忆中的古诗课堂教学都很死板,生搬硬套,缺乏灵动,缺失美感。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观上认为古诗大多深奥,晦涩难懂,要花大量时间讲解古诗的意思,枯燥无味;二是从教学目标来看,基本是感悟诗的意境,领悟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个目标在课堂上即使花了一定的时间,也不容易达成;三是从教学方式来看,受古诗与现代生活脱节,离现实生活较遥远的制约,教学往往只能走近诗人,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中去体会诗意,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容易落入俗套,引起学生品读疲劳。之后,我阅读了大量古诗教学的经典实录、教学设计,观摩了大量名师的古诗课堂教学视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