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佛教传播的需要,我们在专论之一已经述及。另一条始自民间坊刻,这是本篇论述的要点。在政府刻书、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三大系统中,坊刻不仅兴起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而且影响最大。官刻和私刻就是在坊刻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钱存训教授是海内外闻名的中国出版史研究专家.本文从四个方面对钱先生在中国出版史研究领域的贡献做了评述,即对纸发明前的中国文字记录及对中国书籍制度的影响做了全面研究;对中国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做了全面研究;从世界文明比较的高度,阐述中国出版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指导了一批从事中国出版史方面研究的博硕士论文,丰富了中国出版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中国出版史也是中原出版史上的繁荣时期。除了官府出版、藩府出版取得了较大发展外,民间出版也达到了新的水平;明代中原民间出版的主体是私家刻书,书坊刻书和寺院刻书也有开拓;中原民间出版对于中原文献的传承、中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事业,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以后,形成以雕版印刷术为主流的模式。经过长时期的应用普及,逐渐形成坊刻本、官刻本、家刻本三足鼎立之势,一直持续到清末。有清一代,民间书坊经营时间延续最久,刻书数量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要数继常熟毛晋汲古阁而起的席氏扫叶山房。因此,孙毓修(1871-1922年)在《中国雕版源流考》中说:“清时书坊刻书之多,莫如苏州席氏扫叶山房”,“贩夫盈门,席氏之书不胫而走天下。”谷林(1919-2009年)、汪曾祺(1920-1997年)都曾在文章中赞扬扫叶山房所刻书的贡献,并表示期待,有人能从中国出版史的角度调查扫叶山房的始末,写成一篇报告,记录下其“嘉惠士林”的贡献。如今,复旦大学博士杨丽莹这部拓荒性的《扫叶山房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的问世,终于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一书试图从“大出版”的宏观层面上以“论”为主,建构起一种宏观总论式的研究模式。该书在充分借鉴和利用大量具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做了总结性研究,并对诸如“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等重要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从而展示出一种开阔的学术视野及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对刻书版片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版片是中国雕版印刷术最重要的实物见证。民国时期图书馆保存的刻书版片,为传承中国雕版印刷术及成功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越贡献。此文系统梳理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对刻书版片的保护概况、版片的收藏与保管方法、版片的数量与种类等问题,为当代保护版片、弘扬雕版文化提供借鉴,亦填补民国时期雕版印刷史和图书馆史研究在版片保护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出版”考     
一、出版与印刷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发明印刷术起源于何时,从汉到北宋有七种不同的说法,经张秀民考证:“中国雕版印刷术大概起源于7世纪初年左右,8世纪市场上出现了印纸,9世纪不但文献记载更多,敦煌发现的实物也不少,成都并已成为全国刻书业的中心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2月版)。这里所说的出版,指雕板印刷的印本书,而不是手工抄写在纸上的钞本书。现存世界最古的中国印本书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王玠印造的《金刚经》和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剑南成都府樊堂家刻”印本历书。  相似文献   

9.
"出版"史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关于"出版"的研究,学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出版是刻板刷墨印纸技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图书文本的复制与行销现象.印刷术出现以前没有出版,也没有文字编辑.由此导致的商品出版史观,把中国出版的起源推定在隋唐时期,以雕版印刷的佛像和佛经为标志.但那时佛像佛经的刻印复制,并不是投入市场销售的,而是免费布施于寺院、传播于信徒的.属于非买卖的宗教品文化现象.将公元6世纪前即魏晋南北朝以前的竹简、版牍、帛书、碑刻等大量的经、史与诸子文本都排斥在出版之外.  相似文献   

10.
出版电子化与出版管理思想的革命尤丹立出版电子化:出版史上一次新的革命早在中国古代,印刷术、造纸术就和火药、指南针一起构成华夏的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术这两项发明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出版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世纪中叶,德国谷登堡发明铅字印刷术,革新印...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史是对出版历史进行总结归纳的学科。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国度,中国具有悠久的出版历史。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一直是海内外的学术热点之一。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是指域外人士用英、日等文种出版的研究著述。由于外文的语种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以英文为主的撰述,兼及其他语种。从1925年美国出版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印刷史的著作至今,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已经有了八十余年的历史。根据这八十年来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一、海外早期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海外早期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  相似文献   

12.
雕版印刷术的问世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我们沿着时间的足迹追溯到它的历史源头时,就会惊奇地发现:雕版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印刷术过去开拓新境地的每一步都有佛教的扩张作为动机。从印刷术的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悠久历史中,其最初的步骤几乎无不和佛教有关。佛教传播的确对我国雕版印刷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印刷术起源于中国是举世公认的,但究竟发明于何时至今仍众说纷云,尚未形成一个十分令人信服的结论。概括起来有七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持“唐代发明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版印刷史是中国科技文化史研究中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早在本世纪初的1904年,东京民友社就出版了日本学者岛田翰的《古文旧书考》。1925年,美国学者卡特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当时获得相当大的反响,激起了不少学者对中国印刷术历史研究的兴趣,引出了一批对其修订、增补、发展甚至是重复的著作。1953年,法国巴黎又出版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古代官刻图书自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已初见端倪,历经宋、元以迄清朝,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对推动古代图书出版及文化教育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清代近30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央官刻图书紧随着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亦步入一个辉煌的历史阶段。无论从编刊图书的机构设置、制度建立,还是从其出书内容、数量、印刷技术、装帧水平和发行流通等方面,均在因袭前代的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成为中国古代官刻书史、印刷史和文化史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因此,广泛而深入地研究清代中央官刻图书对清史及文献学的研究显得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字、发明了记载文字的纸和印刷术,就有了书籍市场贸易,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就刻印者的系统区分,除了官刻书、家刻书之外,还有书坊刻书。书坊就是以刻书作为谋生的手段。书坊亦名书肆、书林、书堂、书棚等。我国早在汉代已有了  相似文献   

16.
钱存训对中国书史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教授的书史和印刷史研究为对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对印刷发明前中国书史的研究,对中国造纸和印刷历史的研究,对印刷术的发明和技术史的研究,对纸和印刷术的传播和影响的研究,对学术研究方法的启示,旨在探讨钱存训对中国书史和印刷史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考辨与争鸣     
近几年来不少有关中国古代发明史的著作(多为通俗读物)都据《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一书的说法说雕板印刷起源于贞观,其主要根据是明代《弘简录》中的一句话,即所谓唐太宗嘉叹《女  相似文献   

18.
刘冰 《出版史料》2006,(3):37-40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向达译,中华书局出版)中记述看守敦煌的王道士将敦煌的宝藏一捆捆地卖给他,这些卷子运到了英国伦敦,发现了最宝贵的那卷唐刻咸通本金刚经。唐刻咸通本金刚经在世界印刷史上占了极重要的地位,其价值就是印在卷末的“咸通九年”这几个字,给印刷发展史上画了一个圈点。研究印刷史的专家学者对印刷术发明的年代,意见纷纷,我也曾下过一段功夫寻找各方的资料,所得的结论是印刷术的发明不是某一年某一天的事,而是渐进的。古代交通靠马的四条腿、人的两条腿,就算有车轮也离不开原始的动力,社会文化应用技术的传播也是靠这种交通工…  相似文献   

19.
印刷术的产生,曾受到中国石窟造像活动的启发和影响;印刷术的发展,逐渐取代了石窟造像之功德活动.中国佛教石窟造像题记启发了初期雕版形式,中国佛教石窟造像之衰退,正与印刷术的发展完全同步.龙门石窟北朝刻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洛州灵岩寺沙门僧祭造石像记>是法藏刻<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父本".武则天当皇后,政治中心东迁洛阳,龙门石窟在初唐出现造像高潮.这是法藏刻经取法龙门石刻格式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号称“文明之母”。由于印刷术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固然是我国古代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但与佛教在中国传播后,佛经、佛像的大量印行,给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