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满族曾经作为—个统治民族,统治中国二百余年,最终却导致自己的语言文字走向衰落。目前关于满族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本文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据清代档案和历史文献记载,远在400余年前,蒙古族的文字还曾是创制满族文字的母体,在这方面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满族的祖先,在历史上曾被称为肃慎、挹娄、勿吉、秣鞠等,到辽统治时期称为女真族。公元12世纪,女真族的完颜部从东北迁入黄河流域后,建立了金政权。  相似文献   

3.
保护和传承满族语言文字的目标:一是建设一支教学科研队伍;二是在满族聚集区使用和传承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为此,要把满语教育培训纳入国家教育规划,注重满语的应用是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确定一批满族语言文字方面的传承人,注重从锡伯族青少年中培养选拔满语人才,加快满文文献数字化和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4.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清朝入关以后,由于满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汉民族,满族统治者出于民族的狭隘性,在汲取元朝蒙古族覆亡的教训的基础上,对其赖以崛起的东北部分地区实行了前所未有的封禁政策。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满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满族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皇朝,并统治中国267年。满族文化融入中原,与汉文化相结合,丰富了祖国文化宝库。满族文化也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瞩目,"满学"研究在许多国家兴起,甚至形成了"满学热"。对满文的学习、利用和研究成为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举国强调文化建设的气氛下,不由使我们回忆起27年前始建的北京满文书院。  相似文献   

6.
吉林八旗军兴起、发展、衰落是与清王朝相始终的。吉林八旗军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建树了什么业绩,对历史有何贡献,为什么会衰落等等,这些都是史学工作者、少数民族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是清史、满族史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吉林兵司档案史料,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7.
满族入关后,由于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满汉杂居,相互通婚,加之清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推崇,盛京地区的满语在乾隆年间开始出现衰落趋势,在清代中后期,盛京满族陆续转用汉语.  相似文献   

8.
满族入关后,由于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满汉杂居,相互通婚,加之清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推崇,盛京地区的满语在乾隆年间开始出现衰落趋势,在清代中后期,盛京满族陆续转用汉语。  相似文献   

9.
靳强 《兰台世界》2015,(4):111-112
满族体育有着独特的地域民族特性,其弓射、冰雪、摔跤等特点鲜明、别具一格,在清朝前期曾风行一时,成为北方地区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社会环境改变、国力下降,满族体育在清朝也度过辉煌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0.
《满文老档》的形成、内容和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文老档》是保留至今清入关前用满文书写的最早的一部官撰编年体史书,记录了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的各种官方活动,是研究满族早期历史、东北地区民族、满族语言文字等的第一手资料,很早就为国内外学者所瞩目。  相似文献   

11.
清代摔跤称为"布库",是满族重要的格斗技术,在满族统治的清朝时期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青睐与推崇,研究摔跤在清朝的发展历程,可观其在清朝政治中的作用,和与清政权兴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清代摔跤称为“布库”,是满族重要的格斗技术,在满族统治的清朝时期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青睐与推崇,研究摔跤在清朝的发展历程,可观其在清朝政治中的作用,和与清政权兴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满族统治者采取了获取战俘,奖励生产,鼓励生育,"与民休息",鼓励移民等有利于人口增加的措施,以及以人口的增长作为官职升降标准的政策,这完全符合满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使东北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对开拓我国辽阔的疆域,创造祖国灿烂的文化都有过卓越的贡献。而萨满教伴随着这个民族的成长与变迁,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祭祀文化一直是满族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满族社会发生了剧烈变迁,萨满祭祀文化也经历了不平凡的演变历程。本文分析了萨满教对满族群体乃至整个满族社会的影响,总结了先进满族文化衰落的现状与原因。通过这些研究,全面揭示了满族文化的真实面貌,相信这一探索,无论在萨满教还是满族文化领域都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满族统治者为了突出其核心统治地位,不顾汉人的传统风俗习惯而强制推行了剃发易服制度.虽然此举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以致发生了多次喋血渗案,但清统治者却始终如一地推行剃发易服制度,因为这对巩固清政权、维护其对汉人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清帝推行剃发易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满族统治者采取了获取战俘,奖励生产,鼓励生育,“与民休息”,鼓励移民等有利于人口增加的措施,以及以人口的增长作为官职升降标准的政策,这完全符合满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使东北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徐雪梅 《兰台世界》2012,(36):85-86
清代作为以满族为统治民族的少数民族政权,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政治生活中,其礼制都有着显著的少数民族烙印,并明显区别于中原汉族。其朝仪制及"奉上之称"中显现出的满汉差异,更是统治民族意识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对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来说,一国的语言文字乃一国"国性"之所系,是国家认同和团结的根本,舍此则国不成其为国。实际上,当时欧洲各国都将本国语言文字上升到国家"领土"的高度。但列强们一方面强化本国的语言文字并排除外来语言对本国的入侵(当时欧美各国都发生了"语言纯化运动")以强化本国的民族以同,一方面又极力向他国推行其语言文字,且只要有可能,就灭绝他国的语言文字,因为灭绝其语言文字,就等于灭绝其文化,而文化正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因此灭绝其语言文字就是灭绝其国性,瓦解其民族认同,使之在情感上和政治上认同列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刘鸿臣 《兰台世界》2024,(1):151-153
沈阳史称盛京,在清代,盛京是“龙兴之地”,是清朝满族统治的大后方,有清帝先辈的旧宫、陵寝,更有皇室经济来源的皇庄等,备受清历代统治者重视。通过历史档案中关于“清帝东巡”的相关记载,重走“清帝东巡”之路,探寻辽宁满族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20.
牛锐 《青年记者》2015,(10):44-45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新闻记者应多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关注其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出积极贡献。充分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种类多样。在语言方面,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使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