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握好观众的收视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冬 《新闻爱好者》2010,(10):124-124
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把握观众的收视心理,适应观众的需求,适应市场的需要。节目如果不能紧紧抓住受众的收视心理,内容和形式的适应能力不强,就没有受众,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在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上有各省的卫视、央视卫星覆盖,下有网络有线传输的夹缝中,地方台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观众的收视心理,紧扣观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观众收视心理研究与电视收视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观众是构成电视消费市场的首要因素。对电视观众的研究,现在虽然越来越被电视台所重视,但在栏目的策划和影视剧的编排上,我们更多研究的还只是收视对象的成分构成,也就是节目是做给谁看的;而对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得还远远不够。即便是由权威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数据分析,也是从收视群的组成成分入手,而对于观众的收视心理,即节目为什么会赢得观众青睐或为什么不受观众欢迎,则涉及得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切活动无不受思想或心理的支配,看电视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有意识地分析、研究观众喜欢看什么节目,不喜欢看什么节目和为什么的收视心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是电视台办好电视节目,即栏目的创与停、分与合、改造与调整的重要依据。遗憾的是,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引起广大电视人的足够重视,或者虽然注意到了但分析研究还不够深入。尽管有不少电视台都十分关注观众的反馈,但主要是把目光放在节目收视率的调查方面,而对观众在收看电视时的心理状态却缺少认真与必要的分析研究。这样,就难免在节目选题、制作和播出等环节上带有一定…  相似文献   

4.
电视传播要收到良好效果,电视从业人员必须以“三贴近”的总要求,深人实际、深人群众、深人生活,在现实生活的沃土里采撷鲜活素材,烹制出脍炙人口的新闻佳肴奉献给观众,使观众得到信息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树立受众意识,节目内容与形式贴近观众心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收视率,研究电视观众已是目前电视台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收视对象的研究上,我们更多的是研究收视对象的成分构成,即节目做给谁看的。即便是权威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数据分析,也是从收视群的组成成分入手,而对于收视对象的收视心理需求,即节目为何会受欢迎或为何不受青睐则研究的很少。但是在现实中观众的心理需求和收视率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对观众的收视心理需求进行研究,对提高节目的质量,提高收视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王彩平 《传媒》2005,(8):54-56
娱乐节目:从狂热到理性 近几年我国电视屏幕在娱乐节目领域的实践赋予了娱乐节目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使该节目类型成为目前电视屏幕上最常见的一种节目形态.那么,究竟什么是电视娱乐节目呢?电视娱乐节目就是指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在这一大的节目形态概念界定下,电视娱乐节目可以体现为以观众观赏为主的综艺晚会型;在与观众相互交流中形成娱乐氛围的益智型;有特定规则的,以竞技竞赛项目为核心的游戏型;有一定情境设计的、以纪实手段完成的真人秀型;以满足观众的表演欲望并为其提供舞台的表演秀型等多种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发展迅速,电视台的娱乐节目由以前的综艺节目转变为今天的真人秀节目。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大致可以分为娱乐类真人秀、生活服务类真人秀、公益类真人秀和情感类真人秀等几大类,这类节目满足了人们参与的需求,迎合了观众的心理,收视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真人秀节目还不成熟,这类节目也引发了不少道德争议,下面就对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探析。一、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兴起原因真人秀节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兴起并占据电视荧屏,创造高的收视率,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从1992年开办以来,就将台湾观众作为最主要的收视对象之一,并开办了《天涯共此时》等专门为台湾观众服务的栏目。而在台湾,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早已纳入有线电视网中,台湾观众很容易就可以收看到这套节目。台湾的有关报刊登载的电视节目预告中,“大陆中央台”节目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据台湾《卫星与有线电视》杂志调查,“大陆中央台”在1998年卫星频道市场全日普及率排名中并列第三位,在综合频道普及率排名中与TVBS并列第一位。显然,目前这套节目在台湾已有一定数量的观众,在台…  相似文献   

9.
张霖 《声屏世界》2016,(8):40-42
在真人秀节目饱受热捧的今天,若想要观众对电视节目持续保持新鲜感,需要电视节目制作者在节目中熟练运用电视叙事话语,从而达到节目效果的最大化。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中所包含的叙事元素将节目中特有的真情实感特色发挥出最显著的效应,使观众从中得到情感的置换以及欲望的满足。本文从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中的竞技游戏设置、节目剧本的叙事架构、节目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以及节目矛盾的叙述来阐释叙事元素在节目编排中的重要性,从而剖析情感类真人秀节目受众的心理诉求以及此类节目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0.
李翔 《新闻通讯》2014,(1):16-18
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开播就取得了较高的收视并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这档源于韩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为电视荧屏创新热点,主要得益于节目在参与者选择、主题设计和传播效果三个方面的创新。而面对加强版“限娱令”的到来,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内容生产方面必须要重视为参与者和观众制造有创意且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体验”,这样电视真人秀节目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与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1.
军旅题材真人秀的定义及发展军旅类明星真人秀是指以军人文化、军营生活为背景,让明星以体验生活的方式参与到军营生活中,从而满足观众对军队生活和对明星表现的双重探知欲望的一类节目。我国最早出现的军旅类真人秀是2006年由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制作的《超级战士》,它形式上是一档军事竞赛节目,却吹响了国内军事真人秀的序曲。  相似文献   

12.
一、崭新的节目形态 相对于其他真人秀, 《爸爸去哪儿》的定位是"明星父子(女)真人秀",作为中国首档大型旅行生存体验亲子真人秀,节目类型的创新本身就填补了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空白.《爸爸去哪儿》主要以五位明星父亲与自己的子女在几个自然条件迥异的环境下生存三天两夜,完成对陌生环境的体验,亲子的互动,以及团队合作.而节目团队则力求用镜头把这些明星父亲与子女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节目牢牢抓住了观众想要一斑窥豹的心态,用纪实风格大大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光鲜靓丽的明星背后有着怎样平凡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许涛 《传媒》2016,(16):69-70
《跨界歌王》是由北京卫视推出的原创音乐真人秀节目。该节目汇集了一群热爱音乐、追求梦想的明星演员,他们跨越了身份、专业的界限,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全新的视听盛宴。《跨界歌王》是国内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全新探索,它善于利用粉丝的依赖与忠诚心理以及观众的窥探欲望与情感认同,来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值得其他综艺类节目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基于机顶盒的时移收视和基于互联网终端的收视中,观众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电视剧、综艺和电影,其收视曲线和电视直播呈现出大体一致的运行趋势。同时与直播收视相比,时移收视排名更优的节目具有人物或项目复杂多样、角色交错互渗、情节起伏剧烈且指向多元、知识信息量大等特点,并能加大年轻、高学历观众的比重,强化节目市场定位,实现目标观众精准到达。电视媒体踏踏实实做好直播节目,瞄准中青年、中高学历观众,在内容设置上切合时移收视规律,并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兼容各种视频节目,满足观众的自我表现和窥视他人的欲望,才能适应新的收视环境,实现新媒体时代的多屏共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调查了情感调解类电视谈话节目的主力收视人群、主力收视人群的收视需求,以及这类节目应该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调查得知,女性观众收看此类节目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是获得日常生活的启示,而且她们最在意的该类节目品质可以用"真人、真事、真情"来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6.
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态度是一个情感、认知、意志三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具有适应、自我防御、认知和价值表达功能。影响观众态度形成和转变的因素包括观众需求满足程度、所属的群体、个性特点、信息和知识以及社会文化等五个方面。电视机构应该从观众收视心理和行为研究、节目的创造力、节目推广方式和节目品牌塑造等四个方面转变观众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对外宣传类的电视节目就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有大量的选题可做。但是,外宣节目的制作人大多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缺乏海外生活的经历。这样以传统中国人的思路,去揣摩海外观众的收视心理显然会有偏颇,其结果自然是节目内容无法抓住受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18.
梁甜甜 《今传媒》2014,(8):110-111
2013年湖南电视台播出的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收视火爆,观众对节目中星爸星娃们的表现热议不已,有人将它与韩国原版《爸爸去哪儿》进行比较,有人将五组爸爸和孩子进行比较,有人遗憾这节目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创。各种各样的评论和围观使这个节目火热程度持续升温,由此拍摄的同名电影《爸爸去哪儿》更是收获了相当不错的票房成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选秀类、亲子类、益智类、婚恋类、歌唱类等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但多为国外引进或相互模仿,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由此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而喜剧真人秀节目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冲出突围,赢得了众多受众。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理论、受众即市场理论,探究喜剧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紫薇 《视听》2016,(7):81-82
近年来,国内各大电视台以真人秀节目为核心展开市场竞争,真人秀节目先后从节目形式和节目质量两方面入手提升自身竞争力。如今,正确把握受众心理、满足受众需求成为节目提升收视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欢乐喜剧人》第二季节目为例,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节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节目从明星加盟、选手后台展示、现场角色扮演、新媒体全方位互动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成功满足受众好奇、个人认同、内心互动、社会互动的需求,并逐步引导受众情感投入,增强受众黏性,从而获得了较高收视率。《欢乐喜剧人》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对我国真人秀节目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