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亚文化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关注以“审丑”为主要特征的土味视频。本文以抖音“三支花”为个案,分析其受众“审丑”现象的传播原因、效果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范明杰 《今传媒》2021,29(4):62-64
2020年10月下旬,一位自称"浑元形意太极门掌门人"的中年男士在网上发布的一段回应粉丝的视频,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B站、抖音等平台涌现出大量关于该视频的二次编辑视频,并长期占据热搜榜首,开启了一轮激烈的审丑创作狂欢。本文首先对马保国视频狂欢现象进行了梳理,分析其特点和成为鬼畜视频的原因,并解释该主题成为"顶流"的背后逻辑;其次,对审丑狂欢现象进一步进行剖析,分析其成因并总结其对社会的影响与利弊;最后给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犁 《今传媒》2020,29(3):104-105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抖音APP是一款供用户在平台上发布各类时长约15秒的音乐类短视频应用。抖音平台较高的用户粘性、高流量转化及变现率、现象级话题引爆能力,使得众多品牌方将抖音APP作为微博、微信之外社会化品牌传播的标配。因此,本文将基于"传播仪式观"理论深入探讨抖音品牌传播策略及启示。  相似文献   

4.
抖音是近年来广受网民喜爱的现象级短视频软件。本文以抖音短视频软件为落脚点,就其参与新闻生产的优势与弊端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新闻生产嵌入抖音短视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抖音短视频上线以来,逐渐成为当下社交媒体的新宠。它以碎片化的表演方式,给人们带来感官愉悦和精神快适,深得受众的喜爱与追捧。抖音短视频的隐性内核,以戈夫曼拟剧理论这一分析视角,分别从抖音短视频角色表演表现的"理想形象"的形态中印象管理、自我呈现、社会互动三个角度进行诠释。力求深刻阐释抖音短视频为何日渐风靡,继而审视人们如何通过抖音短视频建构"理想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短视频App"抖音"为例,首先分析图书馆开设抖音号的必要性,然后采用网络调查法找到图书馆抖音号存在的问题,再结合抖音活跃用户的特点和兴趣点,对图书馆可开展的服务进行分析,并提出图书馆抖音号的运营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形象即公众眼中的城市印象,近年来,抖音短视频兴起为城市形象的传播带来了机遇.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在抖音平台中城市形象的传播存在传播内容缺乏吸引力、城市形象定位不清晰、文化内涵体现不足等问题.文章从抖音平台的"打卡"现象为切口,通过研究抖音平台中福州城市形象的传播情况,提出推动福州城市形象传播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迅猛发展,短视频平台也在探索更多的商业联合价值创造。以抖音平台为例,明星不断入驻抖音平台发布内容形成了一种"抖音娱乐新生态",这种新生态实现了抖音平台和明星个人的流量相互交换,两者在抖音娱乐生态环境中相互促进,在某种意义上达成共赢。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为研究视角,对抖音娱乐新生态的构建问题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9.
"抖音"是一款于2016年9月正式上线的音乐创意移动短视频社交软件,依靠精准的用户定位、对流量和内容的大数据掌控以及线上线下的推广造势,自上线以来便从行业黑马成为领头羊。随着抖音的迅猛发展,自2017年开始,关于"抖音"的专题研究也悄然兴起,涉及了传播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专业领域。本文基于目前中国知网的文献,追溯了"抖音"研究的兴起和目前的研究概况,并从"抖音"的运营模式、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政务抖音"四个方面简述了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娱乐治理宏观政策为背景,分析短视频平台在社会碎片化和UGC模式产生众多噪音式的亚文化圈层,主要针对抖音中的土味亚文化,以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表征理论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与技术赋能的视角,在娱乐治理背景下分析审丑传播符码展现的亚文化风格、网络狂欢和仪式抵抗,以及被融合收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短视频是当前新媒体发展的产物,其中"抖音"APP在这一行列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向社会大众传递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对此,本文将简单阐述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短视频的发展、内容特点等,分析当前"抖音"短视频传播内容所存在的问题、原因。在这一基础上,笔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短视频传播内容的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推动"抖音"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时代,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政务短视频成为政治传播话语表达的新形式。本文聚焦公众参与政务抖音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本文以政务抖音号"中国军网"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探究政务短视频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务抖音主题内容与背景音乐两大要素对公众参与政务抖音的积极性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政务抖音的呈现形式、视频时长、语言风格、句式、话题标签对公众参与的影响不显著。本文也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提升政务传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抖音短片的出现为政务新媒体提供了新的沟通渠道.隶属政府的抖音短视频能够促进人与人的互联互利.由于二者的融合,产生了双赢的作用.本文在对"政务新媒体"和"抖音短视频"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务新媒体与抖音短视频深度融合的价值,指出了抖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政务新媒体与抖音融合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展现,它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记忆为表现手段,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得以延续。本文主要解析非遗的抖音现状,探究非遗因素在抖音中出现的意义,总结非遗文化在抖音中的传播,并提出合理利用抖音热搜、精选非遗视频素材、识别抖音用户心理、组建非遗宣传队伍等措施,以期全面优化非遗文化在抖音中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深入发展,短视频在成为最火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同时,以其短小精悍,符合用户全场景化的阅读需求,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主流的内容消费形态。其中音乐短视频App"抖音"迅速崛起,并深受各个年龄阶层用户的青睐。抖音短视频的病毒式传播和内容的易模仿性,最终形成了全民模仿、全民参与的氛围。本文将以抖音红人@李佳琦Austin (抖音号166902759)为例,分析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曦  吴晓艳 《传媒》2019,(3):86-88
作为短视频平台的典型代表,"抖音"凭借自身的界面化、个性化、互动性特征迅速崛起。"抖音"之所以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喜欢,甚至一些用户对其产生了"依赖心理",源于其满足了用户自我展现、互动交流和娱乐化的现实需求。就目前来看,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加强治理、强化把关和提升媒介素养等角度入手,加强平台的责任和内容建设。  相似文献   

17.
赵映雪 《声屏世界》2022,(3):102-104
近年来,短视频APP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作为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应用之一——抖音APP,不仅让用户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得到了充分的娱乐,而且激发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积极参与视频创作的兴趣.但与此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抖音APP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内容浅薄低俗、平台监管不严等现象.因此,文章以抖音APP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其...  相似文献   

18.
具身传播为研究新媒体对人类存有的价值提供了新视角.抖音作为一款短视频社交软件,吸引了广大素人用户的身体参与,并日益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本文着眼于抖音App的社交属性与具身属性,基于存在现象学的具身互动理论,试图从"社交平台再造"和"身体参与叙事"两大方面,探究抖音这一全民级应用如何通过具身构成人类新的日常生活空间,以及其对人们身体观念的相关影响.最后,总结分析了抖音平台对社交空间和身体经验的规训路径及其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静 《东南传播》2012,(6):53-55
以芙蓉姐姐、凤姐为代表的网络红人部分可以归属为网络审丑的对象。网络审丑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深刻原因和外在的重大影响。文本分别从网友、媒介和技术三个方面来探讨网络审丑现象,认为网络审丑现象是网民、媒介以及以技术主导的整个社会三者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短视频在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娱乐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人们迅速获取信息的常用途径。在短视频领域中,抖音短视频的发展最为迅猛,稳居短视频领域第一。与此同时,在国家倡导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建立清朗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抖音"平台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扩展了传播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现状、特点、影响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寻"抖音+传统文化"模式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