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值电阻的U-I图象(图1)为一过原点的直线。其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电阻阻值的大小,并从图1中可看出R1〉R2。对于这类图象的分析并无争议,但电阻U-I图象的斜率大小真的表示电阻阻值吗?  相似文献   

2.
例 (2006年北京)图甲所示电路中,R1为滑动变阻器,R0、R2均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改变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分别画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根据以上条件可知电阻R0的阻值是——Ω.  相似文献   

3.
例1(2006年北京)图1电路中,R1为滑动变阻器,R0、R2均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改变滑动变阻器R1滑片的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分别画在图2坐标系中,根据以上条件可知电阻R0的阻值为多少?  相似文献   

4.
1.导体两端加一个电压为6伏且稳定不变的电源,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2安,那么导体的电阻是_欧.如果加在导体两端的电源是由两个6优稳定不变的电源串联起来的,那么导体两端的电压是_伏,导作的电阻是_欧.2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R1和R2是两个电阻,AB两端电压U=6伏,且保持不变,如果R2两端的电压U2=2伏,R1=4欧,那么通过R1的电流是_安.3.电阻R=15欧,要使加在R两端电压是总电压的1/4,应给R串联一个_欧的电阻;要使运过R的电流是总电流的1/4,应给R并联一个_欧的电阻.4.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在开关K断开和团合…  相似文献   

5.
虞涛 《物理教师》2013,(12):63-63
在一些参考资料中,关于分压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化会有一个结论:如图1,AB间的总电阻随串联电阻R2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如何变化在资料中一般都缺少说明,现笔者尝试做如下证明: 在如图1中,R是一个定值电阻,R1+ R2是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定值),AB间的总电阻可分为两部分,滑片P左边的电阻叫并联电阻,右边的电阻叫串联电阻.  相似文献   

6.
如图1,设外电路是可变的纯电阻电路且阻值范围R0远大于电源内阻R,当外电阻为R时,输出功率为p,则  相似文献   

7.
1提出问题 如图1所示,电阻R1、R2组成并联电路,如果通入电流I,试问通过电阻R,、R2上的电流,I1、I2如何分配?  相似文献   

8.
例1(200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题)如图1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9.
初学者进入电阻串联和并联计算时,容易乱代公式,思路不清,解题有些困难。为了让同学们顺利掌握,下面介绍一种利用表格分析求解。两只电阻R1、R2串联或并联,如图1和图2所示,把电流I、电压U、电阻R很容易在图形中表示出来,其中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都用I表示电流,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用U表示电压。把图1、图2中物理量对应放入表格中,相同物理量放在上面,串联为表1,并联为表2。电流I电压U1U2U电阻R1R2R表1电压U电流I1I2I电阻R1R2R表2表格中横向用加减法,纵向用欧姆定律求解。(说明,并联电路中电阻1R=R11+R12)两…  相似文献   

10.
徐祖年 《物理教师》2010,31(5):63-63
沪科教版《物理》选修3—1课本中有一道习题如下:图1电路中R0已知,要使AB间总电阻恒等于R0,则R的电阻值是多大?  相似文献   

11.
原题在图1所示电路中,R1=100欧,其余五个电阻皆为R0,电源电压U=30伏,恒定不变.现用伏安法测得A、B两点间的总电阻R=60欧.若撤去电阻R1,换上电阻R2=25欧,求此时的干路电流和电路总功率?这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为选拔参加奥赛的初三同学,而举行物理竞赛中的一道试题.大多数同学都从分析五个R0电阻的连接关系入手,并试图计算出R0的大小,而五个儿电阻所组成的电桥电路在初中电学教学中是无法计算的.但是,该题的解析可以绕过这一难点,即不计算出凡的大小,而选用特殊的等效替换方法来巧妙处理.用法1将五个凡电阻等效替换…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在串联电路中,隔去任何一个电阻,其它电阻就没有电流;在并联电路中,隔去任何一个电阻,其它电阻仍有电流通过.所谓“隔去法”,就是基于这两个特点,逐个隔去电路中的电阻,根据电路中其它电阻有无电流通过来识别电路的方法.这种方法思路简单,一学就会.请看实例分析.如图1(a)所示的电路,光隔去几,由图1(b)可知R2、R3、R4仍有电流.再隔去R2,由图1(C)可知R1、R3、R4仍有电流.同理可得:隔去R3时,R1、R2、R4仍有电流,隔去R4时,R1R2、R3仍有电流.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R1、R2、R3、R4并联如图1(d)…  相似文献   

13.
张庆曦 《中学理科》2002,(10):21-28,47
1.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具体方法是按图17-1所示电路:(1)先保持电阻R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来改变R两端电压,观察通过R的电流情况,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整体思维方法是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合理运用这种方法往往使解题思路清晰、步骤简捷.下面介绍两例运用整体法解答的物理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电路由10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R1=36Ω,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B间的总电阻为9Ω.将R1换为12Ω时,A、B间的总电阻为____Ω.分析与解:电路A点分为三支,R1与另两支并联.除R1外,将其余9个电阻看作一个整体,设这个整体的电阻为R,则图1可简化为图2. 因1R总=1R1 1R,则1R=1R总-1R1=19Ω-136Ω=112Ω,故R=12Ω.将R1换为12Ω(R1')时,其余9个电阻组成的整…  相似文献   

15.
欧姆表测量电阻较之伏安法测电阻更快捷、简便,用多用电表电阻挡测量电阻和探测电学黑箱是高考中的重要内容。欧姆表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原理制成的,它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中电流表G内阻为Rg,满偏电流为Jg,调零电阻为R,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  相似文献   

16.
1.等效电阻 例1 图1的电路由8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R,一12gl,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B间的总阻值为4Q.今将尺。换成6Q的电阻,则A、B间的总阻值为 Q. · 分析 7个未知电阻在先后两个网络中没有变化,可用电阻R替代,因R与R。一12n的并联值是4Q,则R为6Q,故当R’-一6Q时,A、B问的阻值为3f2. 2.等效长度图1 如图2,当导线沿图甲方式运动时,切割磁感线的长度为L;当按图乙方式运动时,切割磁感线的等效长度则为kosO;当按图丙、丁的方式运动时,不管导体是半圆、折线还是任意的曲线,其切割磁感线的等效长度均为L.甲 乙 丙 图2 以上是物理量…  相似文献   

17.
题目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0V,电阻R1=20Ω且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在电路中。问: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中的电阻多大时,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多少?  相似文献   

18.
[例1]如图1所示,电阻r1≠r2,当S断开时,a、b两点间的总电阻为R1;当S闭合时,a、b两点间的总电阻为R2.则有:  相似文献   

19.
1.几何模型图1是一个并联电路,该电路中总电阻R与各支路电阻R1、R2之间的关系为1/R=1/R1+1/R2. 怎样用几何图形来构造R、R1、R2之间的关系呢?让我们先来看一道证明题:  相似文献   

20.
1.单向夹逼例1 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不变,电阻R1、R2和R3是定值电阻.已知R2>R3,且R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