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让生活浸润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一、生活素材浸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2.
喻中华 《湖北教育》2003,(17):51-51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喜爱数学,才能以饱满的激情学习数学。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契入数学问题,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 1.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长久处于和生活实际偏离较远的状态,造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难度较高、学生不易理解知识点的困境。将小学数学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实际生活中带领学生接触和学习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符合课程标准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是现在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生活中来;让数学走入学生的生活,增进学生的理解;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交互相映,感悟数学。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通过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和学习中融合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巧设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课堂的参与程度,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富有生活情趣,促使学生学好数学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认识数学的普遍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与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7.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善于从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能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魅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倍感数学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出发,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前提下,营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思考、讨论、猜想、推理、操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以此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在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  相似文献   

12.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模拟一些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便利,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刘霞 《甘肃教育》2008,(7):49-49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使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教学,学习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军湘 《教书育人》2011,(16):35-36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其实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数学课堂的教学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实际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就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注意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为此,我们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生活情境,让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8.
黄丽萍 《教育艺术》2009,(11):55-55
数学知识虽然抽象,但它源于实际生活,植根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改所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新课改强调:数学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师生普遍认为比较抽象、枯燥。除了可以算算账外,大量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不大,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实,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贴近生活,让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数学的现实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