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使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结合国家关于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及皖江文化圈的相关政策,剖析皖江地区户外运动现状,提出依托皖山皖水,利用皖江文化圈的文化特点,开发皖江地区户外运动,从而促进皖江地区建立地方文化、大众健身和绿色经济三者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用苏轼三首具有代表性的茶诗反观宋代茶文化的特点,,宋代茶文化的反叛与延续的双重性,使宋代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史中独树一帜。延续性在于宋代茶馆文化传承前代茶馆文化的血脉,为中国茶馆文化定型,对后世茶馆文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郭祥正与舒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祥正是北宋皖江地区著名诗人。他为桐城县令三载,常去舒州州城,与州守、名士、高僧、隐者、异人广泛交游,留下了大量诗篇,皖山皖水为之增色。他曾造访太湖海会寺,拜谒守端禅师,遂使海会寺声名益彰,成为宋代淮西禅宗胜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内涵,论述了福建省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在分析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几点建议:解放思想,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充分研究、挖掘、整理、利用福建省茶文化资源;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倡导文化消费;培养、引进文化人才;加强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5.
皖江文化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科学界定皖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比较皖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异同,从而丰富区域文化研究的内容;总结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整合皖江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提供新的视角,为皖江地区开发开放献计献策;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皖江文化产业整合,为打造安徽文化强省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陆羽茶文化产业是传统茶产业之外的一个新兴领域,它属于文化产业范畴,隶属第三产业。陆羽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发挥陆羽及其《茶经》的品牌价值,可以直接带动中国茶文化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管理、茶学、茶文化都是陆羽茶文化产业的支撑学科。对陆羽茶文化进行研究,拓展了中国茶文化研究的空间,是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结合的精品产业。陆羽茶文化产业涉及到纸质传媒业、广播影视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艺术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广告产业、教育产业等,已经悄然向这些相关产业与领域进军,并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7.
饮食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以成都茶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种植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的“国粹”、“国饮”。茶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在全国各地都十分发达。巴蜀茶文化与茶馆文化源远流长,根基深厚,是具有极大潜力和魅力的资源宝库,也是发展和繁荣成都民俗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打造茶馆文化产业,可以拓宽成都市旅游开发亮点,成为历史与民俗融为一体的都市旅游综合文化工程,以体现成都休闲文化城市风格。  相似文献   

8.
传统茶文化应是传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统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有利于调节师生的情绪,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启发智慧.传统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可包括茶礼、礼道、茶具等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陆文夫的作品中,涉及茶文化的部分并不多,却传达出独特的思想深度与人文信息。它通过儿时的饮茶生活,展示了传统文化;通过旧日的茶馆风情,描绘了民俗画卷;通过现实中"人走茶凉"的现象,反思了社会问题;通过以茶交友的体验,寄寓了真情实感;通过买茶品茶的生活细节,彰显了文化修养;通过对茶的社会属性的认知,赞美了君子品格。陆文夫作品中的茶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饮茶生活与道德自律的统一,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皖江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张恨水与皖江文化有着割不断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表现为皖江地区的人文与地理环境给予他的浸润,更表现为这一地区历史文化的熏染,还体现为张恨水以其创作的实绩丰富着皖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从隋代三祖僧璨首开禅门禅茶风气到唐代从谂接受舒州投子大师启迪而创立“赵州茶”这一修心之术,从宋代圆悟克勤受皖山禅教而成为世所公认的茶道祖师到茶道精神特征渊源于宋代皖山白云守端禅师门人的创造,无一不足以证明皖山禅对中华茶道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影响,皖山是中华茶道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池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州是皖南著名的茶乡,自然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丰富,且有一定的影响。茶文化旅游开发对池州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品位提升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极其重要意义。可采取茶园观光游、茶农生活体验游和佛茶文化游等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是随茶叶制造技术而演变,饮茶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是随朝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主要经历了唐代团茶的煮饮到宋代的末茶点注,明清以来的叶茶冲泡的演变过程。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茶文化和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14.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具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日本的茶和茶文化来源于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本文着重介绍中、日两国的茶叶历史、现状及茶道艺术,分析异同,从而加深对其文化心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佛教寺院丛林中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结合一些活动,举行有组织的茶会或茶宴(筵)。这些活动均有规范的仪式,在许多寺院丛林的清规中都有记载。同时,作为这类茶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或不可缺少的礼仪,就是必须以"茶榜"、"茶状"等形式进行告示,并执礼延请某些特定的用茶对象。研究"茶榜"与"茶状"的相关礼仪规制及其文体形式和内容,有助于佛教史、禅文化史及茶文化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荼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道教讲究阴阳五行,而茶分青、白、黄、红、黑五色。陆羽在《茶经》中就有两晋时道人饮茶的记载。到了唐代随着道教的盛行,道教尚茶嗜茶之风也更加普及,道观一般都专设“茶堂”作为以茶礼宾的场所,还以茶供养三清、招待香客。可以说道茶文化是中国道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禅茶文化的兴盛,道茶文化逐渐走向衰微,笔者根据史料编创的《武当道茶茶礼十八式》将武当武术、武当道乐、武当道教文化等元素与茶叶冲泡手法有机结合,用艺术的方式重现了道荼文化的仙姿道骨。  相似文献   

17.
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研究是提高茶产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与普洱茶文化研究的现状对比,指出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存在的严重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六堡茶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六堡茶文化研究机构设置、加大六堡茶宣传力度、打造"中国六堡茶名茶茶城"、打造"中国六堡茶都"、调动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作多种形式的六堡茶文艺作品等主要对策,总结出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借鉴"普洱茶模式"过程中切忌盲目照搬,要精确、深刻提炼出六堡茶精神,形成"天下六堡"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铜仁茶文化历史悠久、独特、富含生活情趣,最早可以上溯到3050多年前的巴子国时期.铜仁茶属于“夜郎茶”、“蜀荼”、“思州荼”、“费州茶”和“夷州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