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道复合应用题中,除了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外,还隐藏着一个或几个未知数量。要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必须先求出题中的一个或几个未知数量。它是已知条件所解答的问题,又是解答最后问题所必须的条件,所以叫做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提出中间问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提出中间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复合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已知条件与问题和不同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需要学生根据应用题叙述的意义合理地选择、组合已知条件,经过多次分析综合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复合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往往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心理障碍:应用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学生对题中给予的已知条件不能直接解答;分析数量关系找准隐蔽条件的思维过程,学生会感到困难;复合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不仅已知条件与运算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且也没有一套固定办法照“章”办事,学生往往感到茫…  相似文献   

3.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一得魏太兰两步计算应用题是解答多步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是联系简单位用题与三步和三步以上复合应用题的桥梁。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是解答问题所需的两个条件中,一个是直接给出的,另一个是间接给出的(隐含在已知条件之中)。解题时先要确定解题步骤...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体系中,简单应用题是学好复合应用题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以后学生学习复合应用题才能比较顺利。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打好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的基础。 (一)搞好复述原题的训练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因为记不住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而不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有的学生虽然看起来好象记住了已知条件的数量,可是并没有记住已知条件中各个量在题  相似文献   

5.
怎样进行复合应用题教学长庆局采油二厂子弟学校李彩英一、做好铺垫练习复合应用题实际上是由两个(几个)简单应用题复自而成的,只是孕伏了中间闽题。因此,教学的首先要辅自学生学好简单分数应用题,通过多种训练。为教学复合阶用题做好铺垫。”1.给出两个已知条件,...  相似文献   

6.
用系统发展的观点教学复合应用题腾冲县教研室潘永庄小学教学通用教材第九册中的《应用题》一节,是较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内容结构复杂,解题思路曲折。从知识结构上看,三量关采(包括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是组成应用题这个整体的“细胞”,通过各“细胞”的有机搭配...  相似文献   

7.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小学数学复合应用题,无论如何复杂也都是由若干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只要我们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复合应用题分解为一个个的简单应用题,多么复杂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理顺,并能逐步求出最后结果。分析法,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的未知数条件再当做要解决的问题,继续找出解决它所需要的两个条件……,这样直到找的条件都是题中已知条件为止。分析法其实是个“逆向”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复合应用题就会被一步步分解为依次解  相似文献   

8.
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其解法特别,数量关系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解答中又容易混淆,因此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教好而又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呢?结合工作实际,我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审清题意,确定已知与未知审清题意,确定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是解应用题的首要环节。当然,解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也不例外,首先应审清题意,确定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二、找准题中的关键条件,即中介量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中,一般会出现三个量,在这三个量中,一个为已知量,两个为未知量。在两个未知量中,其中一个为要求的量,则另…  相似文献   

9.
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十分简单,它通常由“两个条件”(已知的数量情况和相应改变数量的情况)和“一个问题”(在两个条件下的设问)组成。解答一道复合应用题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依次解答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的过程。这就是说,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前提,掌握分析简单应用题的方法是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必要条件。小学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高低必将直接影响到中、高年级复合应用题教学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提高小  相似文献   

10.
一、理解性困难及其克服这种类型的困难究其原因是由于对复合应用题的不理解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当学生遇到复合应用题时,看不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眼巴巴地看着有些惘然,对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更不可知。对于这种困难,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仔细地分析,找出有关能反映数量关系的词语,首先应把它分解成几个有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逐个进行解答。这样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还要让学生懂得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需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教三年级应用题时,对培养这种能力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摸清底子,打好基础解答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在教复合应用题之前,我先摸清学生掌握解简单应用题方法的底子,做好复习、巩固和查漏补缺的工作。使学生掌握:从两个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提出可能解决哪些问题;已知一个条件和确定的问题,如何补充另一个条  相似文献   

12.
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是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需要解答的中间问题。而复合应用题已知条件较多,数量关系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就给学生找中间问题带来许多困难。教学中,我尝试一种新的教材分析方法,从读应用题开始,每读完一些条件,只要能求出一个基本问题就在下面画上横线并标上序号进行分析作答,学生很容易发现隐蔽条件、找出中间问题,顺利求出所求问题。 例如,培智小学校办工厂原计划16天做玩具7728个。实际提前4天完成任务。比原计划多做多少个, 通过上面画线标序容易看出:①能求出原计划每天做玩具多…  相似文献   

13.
严海燕 《云南教育》2002,(31):43-43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中“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编排上注意了承上启下,从旧知识迁移入手,在每道题前都安排了一道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铺路搭桥。因此,教学每组应用题时都应从学生已学过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引入,通过改变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变成两步计算应用题。使学生看出两步计算应用题同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组应用题。第一组中有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复中有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复合应用题;第二组在数量关系上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数和;第三组中教材通过改变例4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引桥”是指正桥和路堤之间的桥,其主要作用是减小正桥与路堤之间的坡度。如果把一道应用题看作正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解题能力看作路堤,当两者之间坡度太大时,必然造成思维受阻,这就需要架设“引桥”。本文就应用题教学中“引桥”的设计及功能谈点做法和体会。一、复合问题简单化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答的应用题叫复合应用题。复合应用题结构比较复杂,情节、内容比较广泛,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不能直接求出最后的问题。小学生由于缺乏逻辑推理的能力,加之生活经验的局限性,不能将复合应用题分解为一系列相关…  相似文献   

15.
吴选前 《小学生》2012,(11):53-53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应用题,可概括为简单应用题、一般复合应用题、典型应用题等类型。一、简单应用题简单应用题又称一步运算的应用题。它是从具体的式题向复合应用题过渡,也是解答其它种类应用题的基础。简单应用题已知数量仅一对,且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学生只要掌握与课题相应的基本数量关系(如总  相似文献   

16.
复合应用题在应用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通过复合应用题的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初步探索。抓住结构突碍破障在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复合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简单应用题后出现的,它由相关的几个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同简单应用题相比,复合应用题在结构上除已知条件、问题外,还隐含着中间问题(或称中间条件),数量关系复杂化了。学生学习简单应用题后,掌握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并在头脑中形成了相应的认识结构,这一认识结构能使学生解决简单应用题。但出现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是一步计算应用题向两步计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掌样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月题方法,能为学习和掌柜两步应用题打下基础。一、连续两间应用场的特点连续两间的应用题是由两个简单应用题构成的。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问题和两个已知条件直接联系和对应,从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判断所求的问题,拜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就是题目里所给的条件。连枝两间应用面的第二’个问题是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为只给出一个已知条件,另一个条件需要在前面简单应用题里去找,而这个条件正好是前面一题的计算结呆,即前问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个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表现为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要求的问题 ,在教学中 ,教师要紧扣题的结构 ,帮助学生掌握解答这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为今后学习复合应用题 ,打下良好的基础。突出“说”字渗透结构以图画形式表述的简单应用题 ,是一年级学生学习图表应用题、文字应用题的基础。在数的认识和计算的教学中 ,教师要借助图形 ,指导学生说图形的意思 ,将题的结构渗透在解说图意之中。首先 ,学会说已知条件。根据图画 ,说清楚两个已知条件。如“左边有1本书 ,右边有2本书”。其次 ,在学生能够说清两个已知条件的基础上 ,再增加一个问句 ,要求学…  相似文献   

19.
四、应用题     
[知识导序 ]应用题一般应用题 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典型应用题归一应用题求平均数应用题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 )应用题工程问题应用题分数(百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 (百 )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  求这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特点、规律、方法[知识导练 ](一 )简单应用题●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 ,各种应用题都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由两个条件、一个问题组成 ,且两个条件都已明确给出。其基本数量关系如下 :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先分析题里的已知…  相似文献   

20.
解答应用题,找已知条件容易,找隐蔽问题难。隐蔽问题与所求问题的关系密切,是解答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所以应教会学生找准应用题中的隐蔽问题。一、从解答简单应用题着手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加强“看问题想条件,根据条件找问题”的基本训练,在此基础上,由两个连续性的简单问题,从综合到分析,逐步过渡到学习找隐蔽问题。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