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中地区之于蜀汉政权有战略意义,故刘备定蜀翌年即置床降都督总摄南中事务.蜀汉政权用人得当,历任都督"常用重人",品行卓异,治绩斐然,有力地维护了蜀汉南中地区的稳定和与内地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苑鑫  谭淑敏 《天中学刊》2023,(1):133-141
经略南中既是刘备三分天下的既定策略,也是蜀汉建构自身正统性并与曹魏争夺天下的核心要义。据蜀之初,刘备即积极筹划经略南中,但碍于内外交困,蜀汉仅能在南中维持薄弱统治。诸葛亮南征后,蜀汉得以深入南中腹地,依托庲降都督和郡县治理体系对南中地区施行有效经略,使人丁、财赋等各类战略物资不断输往成都。南中经略为三足鼎立形势下的蜀汉政权存续提供了重要保障,并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西南地区开发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蜀汉政权取代两汉统一王朝统治南中,因其区域性政权的视野和战略形势的需要,在刘备统治时期,通过调整官吏人选、改属国为郡、设庲降都督并驻军、坚持行政监察等方式,尝试在南中推行旨在直接统治的内郡制度。蜀汉时期南中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虽较两汉已发生较大变化,但仍不可直接推行内地的统治政策,内郡化尝试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4.
本文深入考察了蜀汉统治时期、特别是统治中后期的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认为谯周反对刘禅"南逃"的论说歪曲蜀汉统治南中的政策,夸大南中民族矛盾,抹杀蜀汉数十年来在南中的经营成果,目的是制造"南逃必亡"论,促使刘禅投降曹魏,从而维护益州士人私利,因此我们对谯周劝降论中所述蜀汉时期的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状况的史料,不可简单地采信,对蜀汉几十年来、特别是统治中后期经营南中的成就,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时期,部分贵族势力移居西南地区与地方政权勾结,形成南中大姓势力。建兴三年,诸葛亮大举进军南中,南中叛乱得以平定,诸葛亮行之有效的南中策略和开明的民族政策,稳定了蜀汉政权的后方。诸葛亮的南中策略,后世证明是明智之举,对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汉室倾頽,豪强蜂起,经过此消彼长的兼并之后,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态势。刘备定蜀,废犍为属国置朱提郡,并以其为基地,置庲降都督统领南中。刘备病逝后,除朱提得以保全外,其余诸郡"并皆叛乱"。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同时对原有政区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了朱提、建宁、云南、永昌、越嶲、牂牁、兴古等"南中七郡"的新格局。诸葛亮以"抚和"之策治理南中,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民间长久的崇敬与怀念。  相似文献   

7.
巴地的军事交通地位、经济地位事关蜀汉政权的安危,所以蜀汉又在腹地江州设一都督。江州都督设立后,不仅有力地维护了巴地的稳定,还多次支援诸葛亮的北伐活动。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曾对诸葛亮平定南中的功绩做出"终亮之世,彝不复反"的评价。但从文献记载来看,诸葛亮在世时,南中的少数民族反叛并未停止,只是南中大姓却罕有叛者,司马光所言之"彝"似乎并不是特指南中少数民族。诸葛亮武力平定南中后,政策上明显侧重汉族大姓,南中大姓得到扶植成为蜀汉统治南中的统治基础,而隋唐之后他们因为夷化而不见于史籍,所以,如果司马光的评价不是刻意夸大诸葛亮的功绩,则很可能就是混淆了南中大姓的民族成分,"彝"所指即夷化的南中大姓。  相似文献   

9.
刘华 《培训与研究》2008,(12):39-40
巴地的军事交通地位、经济地位事关蜀汉政权的安危,所以蜀汉又在腹地江州设一都督。江州都督设立后,不仅有力地维护了巴地的稳定,还多次支援诸葛亮的北伐活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研究十分活跃,对诸葛亮南中平乱的看法又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有的学者认为诸葛亮指挥的三路南征大军是地地道道的军事征服;诸葛亮率师北返后,并非少数民族自治,而是留有相当数量汉兵汉官统治;南中数郡少数民族一直反抗蜀汉政权,蜀汉并没有真正解决民族矛盾。对于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也就此提出一点肤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史界先辈和同侪。  相似文献   

11.
两爨碑是研究爨文化的重要依据,但两碑文字异体繁杂,别体难辨,专家学者的考释多有出入。对这些出入的文字进行考证,可以使释文更接近于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能更真实地再现爨氏统治南中时代的历史,这对今天研究爨文化无疑是一种推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西南夷早期豪族是南中大姓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或前期形态,主要是从汉族移民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在西南夷复杂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中,相对独立、稳定的汉族移民社会的长期存在,无疑是这一社会群体产生的重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代西南夷早期豪族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现象,不能简单看作是汉族传统社会组织结构在这一区域的移植或复制,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南中大姓成为了西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当时统治今黔中地域的主要是祥柯大姓,影响最大的是龙、傅、尹、董、谢等豪强势力集团。在牂柯大姓的统治下,黔中地域在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贸经济、文化艺术及教育各个方面发展较为缓慢。但是由于迁入的内地人口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手工技术,当时黔中地域还是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Oneofthesignificantproblemsarisingfromthemanagementandoperationofmutualfundishowtopre serveappropriatecash position ,whichconsistsofthecashpositionheldbymutualfundandthecashinflowre sultingfrominvestors′purchasingmutualfundshares ,tomeetinvestors′redemp…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定位是来源于市场定位的一种塑造形象、增强自我竞争力的策略。大学教育定位分当前定位和未来定位两种。在确立大学教育定位时,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而通过定位内容的界定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剖析笛卡尔对上帝的论证及其观念,探讨笛卡尔哲学思想中上帝的性质和地位问题,揭示笛卡尔心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哲学蕴含及其近代意义,进而分析笛卡尔哲学在整个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一条研究笛卡尔哲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剖析笛卡尔对上帝的论证及其观念,探讨笛卡尔哲学思想中上帝的性质和地位问题,揭示笛卡尔心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哲学蕴含及其近代意义,进而分析笛卡尔哲学在整个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一条研究笛卡尔哲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鉴于传统的跟踪算法鲁棒性和实时性不足,构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的运动目标跟踪系统。对于运动目标的跟踪,此系统先采用背景差分法检测目标位置,再使用Kalman滤波算法估计目标位置。通过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好预测运动目标的位置,实现了对运动目标的实时跟踪。  相似文献   

19.
经历时考察发现,与同义Vd相比,现代汉语Vs更多地出现在主宾位置上的现象是随着动词的双音化过程自然形成的。Vs的双音特征使它成为合法韵律词,天然地具有了出现在主语始发及宾语终止位置的韵律优势;所以,与其说是语法功能的要求选择了Vs,还不如说是汉语自然音步的韵律要求选择了Vs。Vd、Vs的功能分化说明汉语语言理论中存在着一个语法与韵律相互作用的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20.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坚持一种认识论的相对主义立场,这一立场受到学派外部的激烈批评。作为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科林斯也认为,认识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是不能成立的。他尝试对这种相对主义进行修正,提出了"相对主义的经验纲领",主张一种方法论的相对主义。从康德认识论思想出发的考察表明,科林斯所主张的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