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宁夏固原地处西北内陆,控扼丝路要道,南北交会,贯通东西的地缘特点决定了其在中西方丝路贸易中的纽带作用。结合固原境内的文化遗址、遗存、文物与史料,聚焦历史上的固原丝路贸易,可以揭示固原历史文化演进的新视角:伴随着丝路贸易的繁荣和中西交往的密切,欧洲、印度、西域文明与中原文明在这里汇合,奏响了一曲激越的民族、文化融合的时代最强音,在固原土著文化与丝路贸易的演进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固原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F0003-F0003
2010年7月5日-7日,由宁夏师范学院主办,宁夏师范学院科研处、宁夏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固原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师范学院召开:来自河南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陇东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同原博物馆等单位的50多名区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同绕历史时期固原政治、军事、经济状况,固原社会史、文化史,同原城的变迁,丝绸之路与同原,回族历史文化,固原考古与文物等论题展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此次研讨会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学术研究视野,将会进一步推动固原历史文化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宋夏对峙时期,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是北宋在宁夏军事防御前沿地带设置的一级军政合一的高级军事指挥机构。战争并没有将双方的各种交流彻底隔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仍有过充分地交流,有不少遗物传世。固原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就有一些较为珍贵的西夏文物,主要包括西夏铜牌、各类印鉴、西夏瓷扁壶等,它们是宋夏对峙时期留在镇戎军境内的文化遗存,体现了西夏历史时期各类文化的形成背景与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4.
固原地处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为道教在固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崆峒山早期道教是固原道教文化生成的源头;朝那湫,是固原秦汉时期道教文化发展的渊薮;考古发掘再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固原道教文化的状况;元代固原道教在兴盛的同时融进了神秘色彩;明代道教文化是固原历史上宗教最为兴盛的时期;清代后期,由于战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道教文化建筑遭到了很大破坏。但民间仍很活跃;民国初期,固原道教文化保持了清代以来的状态;1920年海原大地震,给固原的道教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5.
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地区先后调查发现不同时代类型的文化遗址、墓葬、长城及城址等文化遗存300多处。发掘清理古文化遗址六处,墓葬100余座,出土及征集文物30000余件。填补了固原地区考古学文化上的许多空白。并为研究固原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固原古城现存遗址主要有:内城墙遗址,外城墙遗址,古建筑遗迹如城隍庙、财神楼、文澜阁、钟楼大铁钟等。固原古城是固原历史发展、文化延续的象征和缩影,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一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作者运用现代史学研究方法,把固原地理与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二是全方位论述了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的丰富内涵;三是对陇东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四对涉及固原、西北乃至全国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固原地处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自商周始,一直为中原统治集团的北部边陲。本文从固原边塞地区各民族生活、争战的遗留物,特殊的边塞史事,胡汉相交的边塞民俗,风格独特的边塞文学艺术和众多的边塞历史文化遗迹等多方面进行记述分析,说明边塞文化是固原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9.
固原北朝文物考古的序幕揭开于1981年北魏漆棺画墓的发掘。迄今为止,已经发掘清理北魏、北周墓葬八座,出土了大量带有或受中亚与波斯风格影响的文物,引起了考古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充分证明了北朝时期贯通中西丝绸之路兴盛时固原在东段北道上的咽喉重镇地位,以及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6月,宁夏师范学院邀请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些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论证成立一个专门以固原历史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年底,固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在成立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心突破建制,跨专业、跨学科聘请研究员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现在放在我们手头的这本《固原历史文化研究(第一辑)》,就是方建春先生主编的中心主  相似文献   

11.
固原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固原历史文化灿烂辉煌,其中不乏固原妇女的创造和贡献。民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较为完备的地方文献《民国固原县志》中就再现了民国时期的固原妇女广泛参与各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状况,对民国固原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她们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并非人们想象中传统的"妇道人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手无缚鸡之力。人们对女性的理解往往滞留在男性制定、灌输的观念中,事实上,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一样,历史不全都是男性的历史,女性应该是而且也同样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固原,地处古丝绸之路必经之要道,不但留下了丰富的为世人瞩目的人文景观和中西文化遗存,也有吸引境内外游人的生态旅游与自然地理风光。本文仅选取“论纲”的前部分,从固原旅游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契机和前景、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文化诸方面论述了固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而《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敦煌文物的发现经过、内容及其历史价值,对敦煌学习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见。在纪念敦煌石室藏书发现100 周年之后,本文对认识敦煌文物,批判继承传统历史文化,推动高校历史文化的教学和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固原风物传说具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内涵,这些传说一方面反映了固原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帮助人们追寻人类发展的历史,探寻文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敦煌文物的发现经过、内容及其历史价值,对敦煌学习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见。在纪念敦煌石室藏书发现100周年之后,本文对认识敦煌文物,批判继承传统历史文化,推动高校历史文化的教学和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开发是固原实施旅游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具体表现在:一是生态与文化的深层开发;二是走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大文化路子。同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和谐持续发展;要充分体现固原旅游文化的特色;开发旅游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实施旅游扶贫,带动固原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物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记忆和重要见证,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将文物资源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本文将以文物“何尊”为例,对文物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固原古城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固原古城始建于何时,已鲜为人知。公元前114年(汉元鼎三年),汉武帝为加强西北边地军事防御,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即今固原市),这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固原历史上的城。因其城坚池深,史称“高平第一城”。以后曾多次修葺。明代的固原,城防大为加强,是固原建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砖包外城,建成重镇。就固原城地势来讲,东门与南门都建筑在斜坡漫道上,重关巍峨,居高I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门城外是清水河川,可防可攻。因此,固原城是一座能出击运兵,能藏兵防御的边关型古城,军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关隘和重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