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以广州地区开展小学英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实践为案例,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与类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中的资源选择问题、资源应用策略问题、教师对资源的评价等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表明,目前丰富的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提供了一定资源条件,实验教师对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普遍持肯定态度,经过培训的教师大部分能合理地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一对一学习活动。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对今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应用可以为我国高校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合理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适应现代高校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当今高校教育机构最关心的问题。对此,在现代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样本进行实践探究,通过在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框架导航以及各类交互链接。实践结果表明,在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交互性,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数字化学习资源内涵,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需要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支持,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已进入繁荣时期,但资源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分析当前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优质、适量、有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有效应用的基本保证。同时,教师导向作用、形成性学习评价和终结性学习评价及持续关注理论的应用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学习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为满足社会和学习者自身多元化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要素,其整合和应用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字化学习的效果。为此,应在广泛开展对多元化生源数字化学习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加大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力度,开发多种类型、立体化的、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在学习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注重采用多种学习策略和方法,注重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开发。依托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多门课程中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与课程的整合和应用研究,构建适合目前高等学校日常教学的课内 课外开放式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协作学习模式、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快乐学习模式和教师引导、自主探索学习模式,并以点带面,探索数字化学习的规律,满足多元化背景下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优化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核心内容.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西部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进行调研,探讨了东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当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使用中存在资源规划不协调、师生认识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和政策体系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对西部高校进行适度的政策倾斜、构建完善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保障体系、完善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加强合作交流和对西部高校的支持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实现数字化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尽管国内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当前还存在着理论研究多于应用研究、规范化标准缺失、资源深层次整合不够、专业门户网站数量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提高国内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率,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国家应设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发展不同的教育资源门户网站,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实践研究走校企深度合作之路,整合多种资源,全面、系统地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资源呈现终端的角度,分析了以电视为终端、以个人计算机(PersorIalCompeer)为终端以及以移动设备为终端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基础、途径和特点;比较了不同呈现终端对于社区市民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出现阶段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必须是多种终端并存的混合应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资源呈现终端的角度,分析了以电视为终端、以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为终端以及以移动设备为终端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基础、途径和特点;比较了不同呈现终端对于社区市民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出现阶段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必须是多种终端并存的混合应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0.
如何将网络信息资源合理加工、转化并应用到数字化学习中,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命题。网众互动生成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一种新视角和途径。该文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网众互动生成机制的相关概念、资源表现形式、理论模型、主要生成模式进行了解析,以期抛砖引玉,促进网众互动生成机制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自1993年以来的发展,已由自发的、经验的向自觉的、模式化、制度化转化。社区学习是社区教育的一个方面。通过访谈和文献阅读等方法,调查了社区学习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将网络学习、面授学习和实践操作三个环节相互结合形成一种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实现社区居民学习资源的自建和循环,促进有效学习,最终实现社区数字化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ICT的有效运用,英国教育通讯与技术署2006年7月提出《数字化学习辅助资料的质量原则》。其中提出的16条质量原则分为核心教学原则和核心设计原则两组,前者主要指成功学习产生的过程与条件,后者意指资源设计、可靠性和互用性等项目。这些质量原则从目标、内容、评估、实现途径和支持条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规定,为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回顾了精品开放课程相关工作,认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工作可视为中国式MOOC,相关工作导向出现了重要的发展,表现为教学资源建设的中心地位得到明确,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在课程团队中的作用得到明确,教学资源的原创性得到重视。并通过反思提出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资源原创性的根本途径,教学资源创新是课程创新的标准,知识点是资源创新的单位,应建立期刊化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评审平台,促进教学资源建设走向常态化、正规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创新推广和共建共享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以首届国家精品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近八年来在国内9个省、20所高校创新推广和共建共享的实践为案例,总结和反思了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经验与主要问题,并在对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六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任凯 《天津电大学报》2007,11(2):17-19,48
天津市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及试验工程启动以来,其在技术支持、管理营运、学习服务模式等方面凸显的特性,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三大教育理念,怎样才能又好又快地在中国社会变为现实?以马克思关于物质对象和人的价值尺度来考量,数字化学习港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学习机构,将以其低成本与高质量、普适性与针对性等优势,成为我国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Books reviewed:
Jenny Mosley and Marilyn Tew, Quality Circle Time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A Handbook of Good Practice
Helen Cowie and Patti Wallace, Peer Support in Action: From Bystanding to Standing By
Chris Watkins, Eileen Carnell, Caroline Lodge, Patsy Wagner and Caroline Whalley, Learning about Learning: Resources for Supporting Effectiv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7.
第16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2)由台南大学数字学习科技学系主办,于2012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台湾屏东县恒春垦丁福华饭店举行。大会以"全球社群、云端学习"为主题,期盼能够协同全球华人的数字学习研究,携手迈向新纪元。本次大会有来自美国、德国、墨西哥、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等地的学者及教师300多人参加。与会者就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数字化教室、行动与无所不在学习、悦趣化学习与社会、科技于高等教育与人力绩效之应用、科技增强语言学习、政策及学习评估、数字科技、创新与教育等研究议题,以论文发表、教师论坛、博士生论坛与工作坊等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为教育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及挑战。  相似文献   

18.
"学习资源"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新的学习理论,资源在信息时代的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应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要注意中国的国情,建立特色学习资源库,并实行系统规划和统筹开发.  相似文献   

19.
第16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2)由台南大学数字学习科技学系主办,于2012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台湾屏东县恒春垦丁福华饭店举行。大会以"全球社群、云端学习"为主题,期盼能够协同全球华人的数字学习研究,携手迈向新纪元。本次大会有来自美国、德国、墨西哥、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等地的学者及教师300多人参加。与会者就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数字化教室、行动与无所不在学习、悦趣化学习与社会、科技于高等教育与人力绩效之应用、科技增强语言学习、政策及学习评估、数字科技、创新与教育等研究议题,以论文发表、教师论坛、博士生论坛与工作坊等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为教育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及挑战。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proposes a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situa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TD-TaL) in Ghanaian schools using the perspectives of basic school teachers. The Digit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Valsiner’s Zone of Free Movement (ZFM) and Zone of Promoted Action (ZPA) and Vygotsky’s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The model proposes to look at the effects of ZFM in schools (comprising Digital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Personal attitudinal and Digital Culture factors) and ZPA (comprising Teacher Training factor) on the Teachers’ Digital Knowledge, Competence and Action ( TDKCA) factors to influence teachers in their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The model was tested in Ghana’s case using the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256 teachers from 45 schools across six distric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Ghana. The findings from Regression path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ersonal and Digital Culture factors, but most of all teachers’ Digital Attitudes effected directly on Teachers’ Digital Activities they claimed to be doing, whereas from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ly Schools’ Digital Agenda was impacting Teachers’ Digital Action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through Teachers’ Digital Training (ZPA). The model specifically highlighted that in observed Ghanaian schools the ZFM factors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Digital Support to Digital Teaching did not associate with the ZPA factor Digital Teacher Training and overall to Teachers’ Digital Knowledge, Competence and Action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