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企业报的再定位,受制于国有企业的再定位企业报如何定位,完全受制于它所依附的企业的定位,这是毋庸置疑的。应当看到,企业走向市场后,企业报与企业的关系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有三种。第一种是依然保持供养关系,企业报完全靠企业经费生存,但和以前不一样的是,这时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压缩企业报的规模,减少出报期数等;第二种是保持半供养关系,即企业部分减少投资,企业报需自我创收,补充经费的不足。这种关系带有过渡性、试探性和不确定性;第三种是企业对企业报完全断奶,企业报走向自我生存之路。一般说来,企业报只要还靠企业经费生…  相似文献   

2.
增强企业报指导性与可读性是一个老话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媒体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报如何在众多的新闻传媒中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强化其指导功能,仍然值得探讨。把握特殊性企业报具有党报性质,同时又具有专业报性质,这一特点是其他报纸所不具备的。报纸的党性原则要求企业报必须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职工群众的思想和实际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3.
张弛 《记者摇篮》2015,(4):22-23
对可读性的解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一是由西方新闻学者首先提出,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二是指新闻内容与新闻形式完善结合的尺度,是以稿件的新闻价值为基础。可读性,是衡量报纸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各类报纸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目的和要求以及不同内容和方式,但接受新闻的对象只有一个。如果办报人忽略了读者的想法,没有人愿意去看;如果报纸版面混乱无章,报纸就失去了其价值。企业报作为纸质媒体的一种,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同时,有自身的局限性。如何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体现  相似文献   

4.
潘昕 《新闻三昧》2000,(1):36-37
企业报的难点,以其客观必然性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之中。我们却能通过对难点的正确认识,找到解决难点的途径。企业报具有报纸的属性,又具有企业文化的属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存在,我们才能更深地体味出这样几对关系:一方面是企业报作用的主宰——企业最高层,一方面是作用的对象——广大员工。最高层对报纸的要求重在其意志的传播,员工则希冀着报纸给予更多有关或有用的信息;报纸作为传媒物、信息的载体,有其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企业文化则表现出很强的从众趋势,在适当范围内的开展,没有到非必须严格遵循某种规律的地步。从企业报本身来看,  相似文献   

5.
王喜春 《青年记者》2006,(22):44-45
企业报,首先是一张报纸,它必须具备报纸的属性和功能。也就是说,企业报也是一张“新闻纸”,应该而且必须登载“新闻”。但是,企业报在报纸大家庭里,又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企业办的报纸,从出生到成长,无不带有企业的烙印,并随企业的生存而生存,随企业的成长而成长。一张报纸和一个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注定了它除了要承载新闻功能外,一定还要承担企业的宣传功能。因此,围绕企业的核心工作进行寅传报道是其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6.
曾旺 《新闻窗》2011,(5):48-49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报纸尤其是企业报如何突破新闻资源的局限,结合行业、地域特点,充分并灵活运用好时事新闻,创新报纸内容,是一个值得思考、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报纸堪称媒体中的"老大哥",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的传播模式多样,人们阅读新闻时可以选择的模式越来越多。报纸盈利主要靠广告,受到了很大冲击。在这种现状下,报纸生存日益艰难,寻找新的出路已经刻不容缓。面对挑战,报纸数字化成为新的出路,而如何经营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的报纸数字化发展历程加以分析,进而研究分析更好的报纸数字化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8.
审视企业报的新闻语言时,发现它存在发育不全的问题。主要症结:一是企业报自身缺乏科学系统的微观理论建构,一直套用“大新闻”理论,使其特性不明显;二是企业报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非专业新闻人员多,兼职人员多,文化知识层次较低,造成先天不足;三是企业报从属于企业这个经济细胞,人们对它的文化意义和价值重视不够,经济支持不足,探索、创新、提高不够,仅限于维持生存状态,往往与发展无缘。这些缺陷从企业报新闻语言中明显地反映和折射出来。对此,谈谈自己近年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企业报要以特取胜独树一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报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企业报已有150多家,另外还有数千家企业内部发行属内部资料性质的报纸,它们已成为新闻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随着报业市场日趋开放和完善,国内新闻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报林中的企业报,如何以特取胜,出精品,树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和发展,独树一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稳定服务,构建和谐企业,这是很值得企业报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内容的竞争。报纸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产品上。受众对报纸内容的期待,也许更甚于其他方面。内容是报纸之本。①也就是说,报媒能否赢得读者、赢得市场,终归要靠内容说话,内容生产是报媒的核心竞争力。而打造和提升报媒核心竞争力,需要“实战”操练:要主动迎战新加入媒体阵营的媒体,  相似文献   

11.
钟钱彬 《新闻三昧》2007,(12):22-23
目前,在我国报纸事业中,企业报已成为一个重要层次,成为新闻大军中的一支重要队伍。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企业报在新闻媒体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所有企业报面临的共同问题。众所周知,由于企业报报道的范围更多局限于企业,而企业又存在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的企业报已发展到2000多家。涌现出一批有读者基础、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企业报真正进入市场的、靠市场“吃饭”的尚为数不多,同一些综合性报纸相比严重滞后。有些企业报虽然也迈开了走市场的步伐,但至多也只能算是“湿湿脚”,离到市场的激流中搏击还差甚远。企业报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一般是由各个企业自己主办,为该企业服务的。其基本特征是,内容强调指导性,经费靠“吃皇粮”,征订靠行政命令和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必然要调…  相似文献   

13.
蔡虹 《新闻界》2000,(5):53-54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竞争手段,成为报纸竞争的有力武器。作为工人报,一张以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为读者对象的报纸,它的舆论监督特色是什么呢 ?在新千年它的舆论监督该如何定位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九十年代工人报舆论监督所走过的道路。 九十年代的工人报舆论监督   九十年代初期,报纸的种类很少,但报纸所报道的新闻面具有相当一致性。他们的共性是报道内容比八十年代更为广阔。这段时期,党报以指导工作的党政新闻为重。工人报则根据报纸面向企业,面向职工的特点,以对经济工作的报道和反映工会各项工作的报道为重点,以此来…  相似文献   

14.
李爱领 《新闻世界》2011,(11):41-42
企业报相对于综合性报纸,特别是“国”字头的大报而言应属“窄众化”媒体,易于圈定读者边界,采编对象多是身边人和事,这些优势使其与读者有着更亲密的关系,容易形成身边人看身边事、身边人写身边事的新闻互动格局,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针对企业报如何做到“三贴近”,本文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报作为一张主要刊载本企业新闻,读者主要是本企业职工、家属的报纸,要办得有声有色,让职工群众喜爱,必须不断增强可读性。目前,全国已有近千家企业报,这些报纸鼓舞了职工队伍士气,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会出问题。一张报纸也是如此。笔者所在的《华北石油报》和其他国内的企业报一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媒竞争和受众锐减的压力。如何改变企业报在社会大众层面的新闻宣传劣势,如何在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竞争中逆风飞扬,是企业报当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从上世纪20年代起,一向朝气蓬勃的美国报业开始面临无线广播和电视新闻的挑战。在常规消息报道无法与电视比拼的形势下,美国报人就把力量放在"何因(Why)"、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由新闻出版部门登记在册的企业报大约有1000余家,未登记在册的数目也不少。企业报是我国报业系统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一种报纸,如果按每家报纸发行5000份计算,全国企业报总发行量大约在500万份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企业报的特点一是直接反映企业党政领导意图,  相似文献   

18.
苏醒 《新闻三昧》2005,(7):33-33
言论,是组织或个人就某个事件、问题公开发表的看法和意见,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言论是实现报纸舆论引导功能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在大多数企业报,言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或是象征性地发一些无关痛痒的评论,或是相隔数月才看到一篇所谓的言论,那些员工真正关心、企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只字不提,似乎那些立场坚定、态度明确的社论、评论员章只是党报、政府机关报的专利。  相似文献   

19.
何常灵 《新闻三昧》2004,(11):38-39
艺副刊是以诗歌、散、小说、随笔、报告学、新闻故事、艺评论、杂、美术与摄影等为主要内容的报纸专栏,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及定位的版面形式。它作为企业报的组成部分,不但是主版新闻性的延伸,还包含着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与企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既具有其它版的新闻性,同时还具有社会与时代特征活动的时尚性。  相似文献   

20.
加强舆论监督,这是党和人民赋于我们新闻战线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企业报是在宣传报道上,既要和大报一样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又要实事求是地揭露和批评企业中的官僚主义、不正之风及职工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由于企业报的新闻传播面、读者对象和特点与大报有所不同,会遇到种种困难,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企业报如何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实践证明,只要企业报采编人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职工群众心连心,与企业共命运,在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