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使得中国大陆电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大放异彩,2006年中国的电视媒体出现了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等。这种选秀型的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覃晴  谭天 《新闻与写作》2012,(10):36-39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再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热潮,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脉络,对《中国好声音》节目模式进行解构和剖析,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升级换代的密诀。  相似文献   

3.
梦想的感动还未退却,声音的震撼又接踵而来。如果说,2005年的《超级女声》将“选秀”这个概念植入到了中国观众心中,那么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无疑创造了选秀节目的又一收视神话。回顾选秀节目在中国的这七年,经历了从超女一枝独秀到秀场满地开花再到好声音横空出世的过程。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等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这两档选秀节目,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关联,通过这一嬗变过程,对电视选秀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被称为"选秀已死"的当下,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堪称自《超级女声》以来的又一次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狂欢盛宴,再次创造了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神话"。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电视选秀类节目收视率逐年下降的原因,并且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运作为蓝本,研究《中国好声音》为何在众多选秀类节目中出奇制胜,从而为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范明献 《青年记者》2006,(24):58-59
师从《流行偶像》、《美国偶像》的国内电视选秀节目,自从2004年以《超级女声》为代表引入内地后,经本土化改造,3年的发展,现如今在内地荧屏已经遍地开花。从唱歌选秀、跳舞选秀、功夫选秀、主持人选秀到影视剧演员选秀,从中央台、省级卫视到地方电视台以及星空、华娱卫视选秀节目到处大放异彩。《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热,使得其他门类的电视娱乐节目顿失颜色,当今电视已被誉为“选秀时代”。面对选秀电视节目的繁荣,在总结其电视理念及其经验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选秀节目热播背后的隐忧。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6.
后选秀时代,对于中国电视综艺而言,“做什么”固然重要,但是“怎么做”更为重要。对于任何一个电视媒体来讲,只要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访谈、职场、情感、服务类的综艺节目都可以做。以综艺选秀为例,尽管《超级女声》之后综艺选秀节目迎来了一段“冷淡期”,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荧屏上活跃着综艺选秀的身影,如《快乐男声》、《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名师高徒》、《花儿朵朵》。其他节目类型也一样,尽管潮起潮落、花盛花败,但总是有潮,也总是有花,这就是一种坚持。坚持是电视综艺乃至中国电视,能够发展至并出现一些骄人成绩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相似文献   

7.
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节目类型,目前已成为几大主流卫视提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选秀节目以其娱乐性、平民化、趣味性等特征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要,但是国内的选秀节目严重缺乏创新,一档选秀节目火起来之后很多电视台马上跟风效仿,一时间屏幕上出现了一大批面孔相似的选秀节目,以至于选秀节目开始走向泛滥,甚至趋于低俗化,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首先梳理了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定义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几个阶段,将《我是歌手》与其他音乐选秀节目进行对比,进而研究《我是歌手》的内容创新,及其引进中国后进行的本土化融合,并总结出《我是歌手》对国内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启示,试图以此找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8.
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都将这一节目形态引入高潮,可随之而来的大量复制和节目炒点的庸俗化使得电视选秀节目也难熬七年之痒,但2012年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是电视选秀节目史上的一次扭转点,这一成功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分析的,本文便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去分析《中国好声音》是如何成功的。本文借鉴大众传播心理学与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受者的心理,并总结出传者所采取的传播策略,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传播心理学层面对《中国好声音》进行分析与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对于所有电视选秀节目来说,它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每一档节目的性质和定义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其受者的心理原型与情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成都本土舞蹈类选秀节目《舞蹈嘉年华》为分析样本,从节目的定位、节目要素,传播渠道、后期包装和推广等方面对《舞动嘉年华》进行解读,分析该档本土选秀节目的运行现状和问题,并就如何将该档节目继续做强做大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国内电视荧屏最火爆的节目类型莫过于平民选秀节目,从中央台的《梦想中国》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上海东方卫视的《莱卡·加油!好男儿》与《雪碧·我型我SHOW》,平  相似文献   

11.
朱芳 《新闻窗》2011,(6):125-126
2010年7月25日东方卫视正式拉开了《中国达人秀》这档草根选秀的大幕,该节目一开始,就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成为2010年自《非诚勿扰》来,第二档给中国电视"投放炸弹"的电视节目。在仅仅播出四期时,就达到了成熟节目才能达到的收视高度与节目关注度,尤其是第四期的收视率竟达到全国平均2.83,上海地区16.49,成为了暑期最受关注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2.
祝洁 《新闻世界》2013,(4):70-71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此后节目收视率一路小跑“破4”,广告收入成倍增长。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原因,以期给曾一度低迷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市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2005年是“草根之星”的光辉年代。在这一年,被视为“全民选秀运动”的《超级女声》已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观性事件。2006年,电视湘军再次出击,这次勇挑大梁的除了《超级女声》外,湖南卫视的另一档王牌栏目《谁是英雄》浮出水面,其前身正是大名鼎鼎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06,(17):25-25
今年被称作中国的“选秀年”:仅仅在选秀重地上海,东方卫视的两档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和《我型我SHOW》就分别以超过5%和4%的收视率稳居收视排行榜前两位。而在全中国范围内,《超级女声》也保持在1%左右——别忘了,这档去年红得发紫的中国版《American Idol》,今年的总决赛  相似文献   

15.
《激情唱响》是辽宁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在引进全球顶级音乐选秀节目《X Factor》模式基础上,于2011年推出的一档大型音乐选秀节目。它是辽宁广播电视台第一次面向全国打造的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不但填补了我国北方电视媒体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也打破了南方电视媒体独霸这一节目市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首届《超级女声》将选秀植入电视伊始,到2010年《快乐男声》无话题寂寥落幕,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已历时七年,正经历着观众对节目丧失新鲜感、渐生厌倦之“痒”。如今电视选秀节目已真正到了一个“拐点”。有人将选秀节目比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人悲观地预言“选秀将死”。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已没落;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中国电视的“选秀”年,200年将会成为电视选秀节目的另一个高潮年。本文试图通过对几档颇具影响力的选秀节目的研究,探索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模式,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思考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包书琴 《报刊之友》2012,(11):106-107
新一轮的音乐选秀节目让这个夏天更显炙热,也使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再继《超级女声》之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其中,《中国好声音》一经播出便引起巨大反响。文章以《中国好声音》为例,通过观察新浪微博中粉丝关于@中国好声音的上万条评论,发现随着节目的播出,粉丝们对其的态度从一致好评转变为多层次声音交织。进而从粉丝对该节目的评论中发现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照搬”外国电视娱乐节目模式、不完全公开与透明、商业化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应重视学习创新、观众需求的满足和文化内涵的挖掘。  相似文献   

19.
任轶楠 《新闻世界》2012,(10):34-35
电视选秀节目一直是电视综艺栏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超级女声》后便出现遇冷状态,在选秀节目被普遍认为已走入低谷的今天,为什么《中国好声音》能征服观众?本文试从电视制作模式、受众心理等多角度对其成功的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引爆了国内电视真人秀市场,随后中央电视台以及全国各省级卫视纷纷效仿,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全面开花:《梦想中国》、《挑战主持人》、《超市大赢家》、《莱卡加油!好男儿》、《创智赢家》等选秀活动轮番登场。短时间里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抢占了市场份额的真人秀节目在横扫神州大地并一夜之间成为带有某种社会和商业意义的时尚符号的时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