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2.理解一些形象化语言所表达的抽象的意思。3.在朗读与背诵中体会感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形象所表示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说:无论是讲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学习诗歌的重点首先要放在朗读与背诵上,至于诗歌的涵义也许刚开始并不一定能理解得那么深刻,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多,理解会逐渐深入的。因此,在设计本文的自读导言时,要突出朗读与背诵。虽然教材没有要求背诵,但这首诗比较短(全诗仅158字),而且没有生字词,估计1…  相似文献   

2.
[教例简述] 课始阶段: 1、教师介绍作品背景,解释词牌。 2、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注释。讲读阶段: 1、教师激情诵读。请同学们体会这首词所表达出的对雄伟瑰丽的景物的描写、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议论而代评说帝王的气魄。 2、听配乐录音朗诵。请同学们体会、理解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议论抒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理解“记忆所蕴涵着的真谛”及“门槛”的象征意义。   2.体会两篇散文诗中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隽永的富有哲理的语言。   3.学习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认知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对散文诗的欣赏。   学习侧重点   从品味语言入手,通过两首散文诗的对比阅读,归纳散文诗的基本特点,进而欣赏两首散文诗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   (解说:学生过去接触散文诗不多,对这种文体感知很少。因此,这篇课文的首要学习目标是感受其文学性,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故对文章的理解离不开对情感的体会。如果单纯教字、词、句、篇,师生游离于文章情感之外,则会把本来生动感人的课文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人物的音容笑貌不见了,景物的情趣淡漠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理解则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体会。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指导朗读去传导感情,创设情境去激发感情,品读重点词、句、段去理解感情,引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怎样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要勤于思考。 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力求理解它的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不能轻易放过,不能“绕道走”。读书最忌走马观花,那样最多只能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既学不到语言技巧,也受不到思想教育。应边读边思考,下工夫钻研,这样就会发现文章中有许多问题等着你去解决。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由五首古诗组成,属于阅读性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赏析,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古诗五首一、悯农教学建议:1.这首诗浅显易解。教师可布置学生预习,鼓励学生自学。2.课堂上教师讲解要抓重点词句,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讨论:为什么“农夫犹饿死”?3.在讲读前教师可简介时代背景,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4.课后作业第二、三题可在预习中解决。第四题可在学完第一课后填写。二、蚕妇教学建议:1.这一首诗,语句浅显,学生不…  相似文献   

8.
这组课文侧重于读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教学生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一、关于教材1.本组各类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南湖》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篇看图学文,要求学生从观察图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种子的力》是本组的讲读课文.第十册第一对课文第一组读的重点是要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二组写的重点是要求有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两组课文是互相配合的.本组读的训练要为下组写的训练奠定基础.《种子的力》是一篇重点课文.在本组中要教会学生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新知识学习阅读课文《工人代表》、独立阅读课文《黄河颂》.这样,学习读写例话《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掌握诗词的有关知识,理解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经历同作品的关系。 2.把握作品内容和风格,体会作品的情味。 3.培养诵读习惯及阅读能力。 自读要点 1.借助于课文注释,较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理解诗人抒情、叙事、寓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诗情意味。 2.抓住诗体特点与作品风格,比较诗、词形式的不同;体会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其作品的不同。【自读程序】  1.明确《诗词五首》的诗体和类型;借助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朗读课文并思考体味诗词。抓住重点句子,对照文中的注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四)读课文 ,从结句析题旨。1 从以上的分析理解中 ,我们看作者写日出无论有云、无云、薄云、厚云 ,都重点写了太阳的哪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多赏读课文 ,体会作者着力描写的是太阳的光亮 ,太阳驱散乌云 ,把光明送向世界。)2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爱日出 ,歌颂它是“伟大的奇观”?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最后 ,教师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并熟读成诵。教法二 :借助板画 ,促进理解 ,激发想象(一)初读明大意。1 揭示课题后即布置初读。要求 :(1)通…  相似文献   

11.
黄大权 《广东教育》2006,(12):53-53
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带有作者的情感色彩,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作者的独特个陛。学生要提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就要学会突破理解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一瓶颈。笔者认为首先要抓住文中的“奇”字“异”词;其次,抓文中的“妙”语“绝”句;最后抓文章的“巧”思“住”构。  相似文献   

12.
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带有作者的情感色彩,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作者的独特个性。学生要提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就要学会突破理解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一瓶颈。笔者认为首先要抓住文中的“奇”字“异”词;其次,抓文中的“妙”语“绝”句;最后抓文章的“巧”思“佳”构。一、抓“奇”字“异”词要抓住作者所运用的与众不同的字词,来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飞夺泸定桥》中有这么一句:“守城的两个团……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作者这里没有用“冲”、“爬”、“走”等字词,而用了一个“飞”字,确是神妙!联系上文可以体会到“飞”字写出了泸定桥之“险”,联系下文可以体会到“飞”字写出了红军战士之“勇”,从而感悟到作者对红军战斗精神的歌颂!再比如《荷花》一文里面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就比“长”“生”“挺”等的字词更能表达作者对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对生机勃勃大自然的赞美。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应抓这些“奇”字“异”词来进行比较、品味,读出词语背后包含着的情感。二、抓“妙”语“绝”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总有一些句、段是作者精心打磨的,它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辉,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抓住它,就能从...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以教学活动设计为导向的文本解读关于本词,教材上的注解已是非常详尽,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这些解释得出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那么这首词的课堂呈现已经完全在学生的期待视野之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会遇到因为学生自认为已经理解了词的思想感情而变得缺乏积极性了。如果这首词的情感已经被学生预先知晓,这当然是好事,但对教师却形成了压力和挑战。既然如此,就略讲作者情感,而把作者情感如何抒发作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阶段,中年级的学生学习重点是学会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学会感受文章思想。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要求在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较弱,体会不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感情。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多方面思想感情的体会和感悟能力,逐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整体思想,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采取了多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1 学习生字“伦” ,理解诗句的意思。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 有感情地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 ,揭示课题。(略)二、初读《赠汪伦》。1 听录音范读。2 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3 指名说说初读后的感受。三、学习《赠汪伦》。1 出示自学要求(小黑板出示) :(1)默读古诗 ,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2)思考 :李白是怎样表达他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感情的?2 学生自学 ,批、划、悟。3 分组互学 ,交流所得。4 全班交流 ,反…  相似文献   

16.
一种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读入手,以读为主。要指导学习通读课文,指导学生带着提示和问题有目的地读,进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继续复习汉语拼音,掌握42个生字及2个多音字,要求读准字音,辨清字形,理解字义。2、理解本组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初步认识定语的作用;通过词的逻辑归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用“像”,”像……一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语文课中提出来的问题,我做了些分析,常常发现有不少似乎是对课文中的一些词句不理解,而仔细一推敲,却又不是某个词某句话的问题,而是要从词与词、句与句的联系中去分析才能理解的。这样就得到了一点启发:学生原来对词句的不理解只是现象,实质却是对那些词句表述的深刻内容还不能确切认识,对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还不能贴切体会。例如第九册的看图学文《长城》,课文中有这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词的基本特点。三、教学重点通过读词、赏词、想象,感悟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邱玲 《文教资料》2005,(26):180-181
古典诗词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髓,以其独特永恒的魅力吸引、陶冶、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古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而且古诗词中的警句妙语,其思想精华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也能产生非凡的影响。因此,对古典诗词的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字、词的学习,不能仅限于内容的认识。以下是本人在诗词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要想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应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概况有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