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教育》2009,(11):23-25
曾读过一本名为《十作家批判书》的书,其中有某君对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批判。对于其文的观点,我未必赞同,但我的思想老停留在那句中心论点上——“《围城》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小说”。这句话很有意味,小说里没有“小说”,却有其他的东西,那还是“小说”吗?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有快乐的星期天,我却没有。当我拿起心爱的小说时,妈妈就会说:“为什么不做作业?在这里看闲书,做完作业再看”,我迫于无奈,只好拿起讨厌的作业。我冲过了作业这一关,甜甜地笑了,心想:“这回可以看小说了。”但小说还没来得及打开,又有一声传来:“多空闲!过来做家务。”我  相似文献   

3.
网上遇险记     
2003年12月4日星期四早晨8:00,我打开自己的网上社区“老蔡茅屋”,有声音提示我:“你有短消息。”我打开一看,有4封,其中最后一封是这样的: 在2003-12-47:40:00,为我泪流成河给您发送的消息! 消息标题:Hi Hello,my dear headmaster. 消息标题(嘿,你好,我亲爱的校长!)没有什么,但网名却是“为我泪流成河”。作为一个多年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这条短消息使我马上紧张起  相似文献   

4.
“假如我是……”我曾有过一千个一万个“假如”,但在这这些“假如”中,我最想实现的还是:假如我是您,妈妈。假如我是您,妈妈,我一定会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再下结论。记得那是一个夜晚,您坐在沙发上数钱,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时,水开了,您到厨房倒开水去了,我则仍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当您回来后,发现原来的钱少了10元,您就认为是我拿了。我万万没有想到,您竟然搜起了我的书包。我的心都碎了!  相似文献   

5.
章:我听说浙江省有个章鼎儿老师,评课时提出“三度”,您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他是怎样评课的? 路:我听过他评课,很有深度。他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价一节课,概括起来说就是“三度”,即参与度、有效度、效益度。 “参与度”就是看一节课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学生有多大比例,100%的学生都应该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当然,不见得有100%的发言。你别看那个孩子没有发言,他皱着眉头直琢磨:“这是怎么回事呢?”严实际上这也  相似文献   

6.
★儿子说:我恨是你的儿子事情已经过去三四年了,却还是常萦绕心际,隐隐作痛。那时大儿子不到十岁。一天下班,一进家门,见他在看电视,我就暴风骤雨般地质问起来:“作业做完了吗?钢琴弹完了?英文书读够半小时了没有?……中文作业呢?”做经理的我,平日里在单位和上司下属讲话都不得不透着策略,可对儿子,我从来就是直言素面。用老公的话说:整天在外面夹着尾巴做人,在家里一定得我行我素。儿子应该说是个听话的好儿子,除了中文作业没有做以外,其余一应完成。这当然也在我的预料之中,否则,我不会把中文放在最后问。“为什么我要学那愚蠢的中文?谁…  相似文献   

7.
侯迎华(以下简称“侯”):曾老师,这本《语文教学通讯》上的封面人物不正是您吗?曾祥芹(以下简称“曾”):哦,那是1993年第1期,离现在11年了。迎华看看,我有什么变化?侯:瘦了点,头发少了点,不过精神还像以前那样好,每次我来,都感到曾老师谈话比我们年轻人劲头还大,尤其是谈论到您的学术事业的时候。1993年您还没有退休吧?曾:没有。那一年我57岁,今年都68了,退休也8年了。侯:曾老师您退了休仍然热心于语文教育事业,不图名利地潜心于学术研究,这一点最让我感动。曾老师,能否给我们详细谈一下,您自1993年以来在学术上的新理论、新创举与新成果,给…  相似文献   

8.
吃鱼与吃鲸有个很想出名但又怕下苦功的青年,写给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这样一封信:“听说鱼骨含有大量的磷,而磷是补脑子的,看来要成为一个大作家,一定要吃很多的鱼。请问您吃了多少鱼?吃的哪种鱼?”马克·吐温回信说:“看来,您得吃一对鲸才行!”英国著名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时,曾接到一位作者的信:“上星期您退回了我的一篇小说,我故意将几页稿纸粘在一起,可是您并未把这几页稿纸拆开看过。我认为没有看完之前,就把稿子退给我,这种做法是不好的。”柯南道尔就此回信道:“如果您用早餐时,盘子里放着一个鸡蛋,您为了…  相似文献   

9.
“您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部长摇了摇头。“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忙更正。部长摇头。“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部长摇头。“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赏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部长摇头。“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部长又摇头。“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陈伟荐自《智慧背囊系列丛书》)文艺评论家和部长![波兰]@斯…  相似文献   

10.
冰棍     
一个年轻人穿过一块草地。他一只手拿着一根冰棍。他吮着这根冰棍。冰棍在融化,快要从棒头上掉下来了。年轻人忙不迭地吸吮着,他在一条长凳前停下脚步。一位先生坐在长凳上看报,年轻人站在这位先生面前吸吮着冰棍。那位先生放下报纸,抬头看了一下,冰棍正好掉到沙地上。年轻人说:“您现在对我有什么想法。”年轻人指着冰棍说:“我刚才把冰棍掉到地上了,您就没有想过我是一个笨蛋?”那位先生说:“没有,我没有这样想过,再说谁都会碰上把冰棍掉到地上的事。”年轻人说:“啊,原来是这样。我使您感到遗憾,但您无需安慰自后者人先之,自下者人高之。…  相似文献   

11.
《雪坝下的新娘》会给您带来什么感觉?我想大概是两种感觉。首先,您会觉得这篇小说文字很美,有许多精彩的语言和意象。比如,那豆腐坊的幌子,“就像爬上树梢的一轮月亮”;比如,笑声“就是我心底发出的风,它吹拂着我,舒服极了”;又比如,小说形容一个人穿着白衣服时,是这样写的:“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以为脚下的雪路断了一截,像梯子一样立起来了”。而最美的,莫过于那“金色的美人”,“她躺在冰河转弯处”,“她的腰枝,看上去是那样的纤细柔软”,“她光洁明艳,浑身散发着暖融融的光”。您的第二个感觉,我想一定是晦涩。这篇小说实际上整个就…  相似文献   

12.
杨红樱信箱     
敬爱的杨红樱阿姨:您好!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您还不认识我,我就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叫隋昭昭,是河南省鹤壁市鹤翔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学生,我爱好广泛,喜欢唱歌、写作、画画、看小说(当然是您写的校园小说啦),等等。这次我给您写信是因为我在《作文100分》中的“杨红樱信箱”里看到了一些同学给您写信,我就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嘛),所以我就给您写信。我是在新华书店见到您的书的,我们全家都喜欢您的书。爸爸说您的书是教育孩子的书,妈妈说您的书是了解孩子心理的书,我说您的书是词语丰富、故事生动的书。我看您的书已经两年多了,每隔一段时间我…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2004,(2)
波尔:欢迎来到“飞扬英语”大课堂!记得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要把英文学好就要多看英文原声电影,因为包含大量习惯用语的电影台词就是最好的教材。我今天准备上一堂电影英语课,would you like to do it?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画卷中,她们如漫山遍野的栀子花,暗吐芬芳。她们没有牡丹的绚烂,没有玫瑰的热烈,但她们是这幅长卷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樊姬她的聪慧贤明使夫君——楚庄王称霸春秋。一日,楚庄王回宫,夫人樊姬问:“您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庄王说:“我与虞丘在讨论国事。”樊姬问:“虞丘是什么人?”庄王说:“是楚国有德行有见识的贤人。”“我看未必!”樊姬说,“我曾为大王求得美女,现在,比我贤淑的有两人,与我同等的有七人,我没有因自己的私欲而埋没有才能的人。楚国人才很多,今天虞丘与您讨论国事,却没有推荐一个人才。他只想使用他个人的智慧,这称得…  相似文献   

15.
亲子邮件     
主题:和老爸聊“死亡”发件人:立风收件人:老爸老爸:想和您聊一个问题:“死亡”。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困惑我许久了。不过,老爸,您别担心,女儿没有把这两个字往自己身上放。您出差在外,不知道有没有看报纸,上海有个博士生自杀了,才26岁,而且也没有什么让他“悲痛欲绝”的理由,我感觉他似乎是“想死就死”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有一位小说家很著名 ,他就是阿城。他的著名是因为他发表了一篇小说《棋王》 ,所有近二十年中文系的毕业生都应该知道这篇小说。阿城就是因为这篇小说一举成名。阿城曾有过一个想法 ,写八个什么王 ,合成一个“王八”。但迄今为止我们只读到他的“三个王” ,即《棋王》、《树王》和《孩子王 )。《孩子王》曾被陈凯歌拍成过电影 ,但只在戛纳电影节上得了个“金闹钟奖” ,很让人扫兴。  我却对《孩子王》这小说情有独钟。因为小说写的是一个知青代课教师和他的农村学生的故事。我虽然没有过那样的生活 ,但我已经做…  相似文献   

17.
杨红樱信箱     
杨红樱阿姨:您好!我是一个非常崇拜您的女孩,当我第一次翻开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充满童趣的小说时,我惊呆了。我不敢相信,您为什么会那样地了解小孩,知道我们的心声,简直比父母还了解。阿姨,我想问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也非常想像您一样,写出一部部有童趣的儿童小说。告诉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有着一堆堆好书,猜猜是什么?算了,我不跟您卖关子了,干脆告诉您——整个书架上全摆着您的书,“杨红樱校园小说”、“淘气包马小跳”、“杨红樱非常系列小说”,“杨红樱科学童话”。以前少言寡语的同学看了您的小说变得活泼起来,不爱看小说的…  相似文献   

18.
爸爸现在在学中文。从公司一回到家里,爸爸就跟着中文讲座的录音带开始学习,不是预习就是复习。用餐的时候,也是书不离手,边吃边听录音。爸爸学习中文已持续一年多了。“你好!”今天早上爸爸又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孩子他爸,咱们现在是生活在日本,希望你还是说日本话。从早上起,你就和我们用日文说话好吗?”妈妈这样说道。“说中文不好吗?阿绿,你说呢?”爸爸问我。“可是中国话我们听不懂啊!只知道‘早晨好’这一句,其他的话一点也听不明白。妈,您说是不是这样?”我当然站在妈妈一边。“是啊,这样喜欢中文的话,在中国生活那该多好啊!中国…  相似文献   

19.
近来,5岁的儿子常常向我提这样的问题:“妈妈,今天的电影吓不吓人?上面有没有魔鬼?”在幼儿园,这类话题就更多了。“吴老师,昨天我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很吓人的电影,一个人把一个人的肚子杀出血来了。”“吴老师,爸爸带我看了录像,可吓人哪,一个人被火活活烧死了。”有的孩子开口就是:“我比你狠,可以把谁都打倒。”有的一边说:“老师,您看我多有功夫!’,一边就挥拳朝一幼儿打去。毫无疑问,这些孩子的话语和行为是受到了时下一些“时髦”的打斗片和恐怖录像的不良影响。作为既是家长又是幼儿。教师的我,对  相似文献   

20.
停电该多好     
我有很多很多愿望,多得如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清。在刚上幼儿园时我曾经有一个愿望,你肯定猜不出是什么,那就是到了晚上能停电,最好到处都是黑黢黢的,让家里的大人什么都干不了。“这是什么愿望呀?你这是捣乱。晚上没有电该多不方便呀!”我想你肯定会惊讶地这样说。是啊,没有电,既看不了电视,又玩不了电脑,几乎什么都干不了。对,我就是希望这样!不过,我可不是捣乱,我有自己的想法和渴望。因为,每天吃完晚饭,爸爸妈妈总是让我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玩,而他们一个看电视,一个摆弄电脑,没有人理我。而且我若在他们身边说话,还会遭到他们“驱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