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家教》2003,(5):38-38
在北京大学19号宿舍楼里,记者见到了我们的老朋友桑兰。每次见到桑兰,我都觉得只用一个“坚强”不能完全形容这个女孩子的超凡之处——面对突然的变故,那个17岁少女的双眸里,闪动着对生活的渴望。那种不放弃希望、不放弃追求的目光,让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坚强”。  相似文献   

2.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相似文献   

3.
网上女孩     
少女杀手对上网的女中学生的网名熟透了,点一个是一个,准极了。少女杀手第一次点的,是一个叫“清纯小妹”的女孩。第一句话是:“少女杀手找你来了,哈哈,你好啊!”清纯小妹说:”好怕。”  相似文献   

4.
《姊妹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抒情名篇。这首诗最大的特色,是其精妙绝伦的比喻。细味此诗.其妙处在于: 一、妙在新奇独特。诗歌题目叫做“姊妹港”。初读以为是一个港口。仔细玩味之后。不禁拍案叫绝——“姊妹港”是比喻少女两只清澈明净的眼睛。自古及今,关于眼睛的比喻不可胜数:“心灵的窗户”、“宝石”、“寒星”、“白水银里养着的一丸黑水银”。但郑愁予的“姊妹港”可谓别具一格:“你有一湾小小的水域,生薄雾于水湄”。是啊,“一双瞳仁剪秋水”。你少女的眸子,氤氲着一层迷离蒙咙的水汽,滋润清澈,脉脉含情,也曾在春睡中轻轻阖上;“我”。一个四海为家的浪子。第一次见到你的眼眸。“乃把结伴的流云”,  相似文献   

5.
石膏少女     
初次见到你时,你便托着腮,思考着。的确,你在思考,你那高挺的鼻梁说明了你的执著。你不像罗丹的“思考者”那样深沉,你那丰腴的嘴角微微上翘,笑得平静、柔和而且甜美。我毫不犹豫地将你买下来。但当我的手指触碰到你尚未干透的冰凉的身躯时,我才明白,你只是一个由模子里出来的石膏少女。  相似文献   

6.
三十、犯规的惩罚 走进训练场,蓝皮鼠发现“东方神娃”两兄妹龙娃和风娃也在练习口语。蓝皮鼠也想和他们一起训练。正在这时,训练场里出现了一股青烟,青烟化成了一位漂亮的少女。少女微笑着说:“真是抱歉,小朋友们,你们犯规了,必须要接受惩罚。”三个小朋友面面相觑。少女又微笑道:“在训练场的大门左边,放着一个小本,  相似文献   

7.
“少女怀孕”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本文从少女本身、社会和教育三方面入手,对“少女怀孕”的原因进行追根溯源的分析,以求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实践中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半岛铁盒     
“半岛铁盒是什么?就是一打开就会有一婀娜多姿的少女在铁盒上随着优美的音乐,旋转跳着芭蕾。但少女太羞涩了,铁盒常常带有一个小锁。少女好怕看到陌生人呀!她说,她见了陌生人后会忘了舞步的……”  相似文献   

9.
原野之音     
面对这一连串的质问,少女清清楚楚地回答道:十六岁。刚刚从相邻的镇子来到这里。虽然没有经验,但会努力干活儿。想不到,帘子后面传出来这样一句话:“可是,没有经验,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紧接着,店主就小声地嘟囔起“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什么忙也帮不上”之类的话来了。少女沉默了一会儿,大着胆子,像是要揭开什么秘密似的说道:“说实话,我呀,是来你们这家店学锁扣眼儿的!”这时,少女的一双眼睛认真得让人吃惊。仿佛一个找宝的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线索一样。而且,就像是一个死死抓住那线索不放的人。少女断然地说道:“我全都知道——您锁的扣…  相似文献   

10.
自1978年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呈现出一派全新的景象。少年题材的小说得到长足的发展。从刘心武《我可不怕十三岁》、王安忆《谁是未来的中队长》到程玮《少女的红发卡》、陈丹燕《中国少女》、秦文君《十六岁少女》以及曹文轩《细米》《红瓦》、李有干《大芦荡》等等,少年小说俨然成了主力军。作家对于这些“大孩子”的热衷,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艾青《黎明的通知》一诗中“健康而美丽的”是指什么?王尔龄同志说是“那些贪睡的少女”,一木同志认为此说”不太确切”。但一木同志自己的解释,我认为也是“不太确切”的。其一是一木同志批驳王尔龄同志的观点并不能一语破的。王尔龄同志之所以把“健康而美丽的”说成是“那些贪睡的少女”,主要是“少女”一词障蔽了他的视野,将“健康而美丽”看成是少女特有的属性。其实,诗中的“少女”是属于贪睡而不觉醒的人,不属于真正“爱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誉她为“神仙似的妹妹”.原因是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形象时,受了古代神话的影响,杂取了古代神话中多个女神的形象.在林黛玉这个美丽动人的少女身上,晃动着我国神话中瑶姬、山鬼和湘妃三位女神的影子.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位西方评论家说过这样的话:第一位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位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位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便是蠢材了。话虽这么说,可人们在见到那些美丽少女时还是忍不住要拿鲜花作比。而且今天已不单是姑娘们享有“鲜花”之喻,  相似文献   

14.
彩色亚空间     
最初见到此人的的作品时,差点将作者写成了村田莲尔,后来在“村田莲尔推荐”的旁边找到了作者小小的名名字——YUG。喜欢画年龄偏小,小脸圆圆乎乎的美丽少女,还有那圆得象藕段,看起来颇富有弹性的粉红色四肢,怎么看都和村田笔下的女孩子们有着相似之处,这  相似文献   

15.
“妈妈”——最原始、最简单的世界语,闪耀着温暖、神圣的光芒。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词念起来不那么单纯了呢?似有万般滋味在心头……据一份调查问卷统计表明:“母女冲突”发生在92.3%的少女生活中,15%的少女与妈妈关系淡漠,7.5%的少女与妈妈冲突激烈,关系紧张……在女孩子们被问到“妈妈”时,我们看到了甜蜜的笑容,却也屡屡看到阴影从那些年轻美丽的脸庞上掠过,那里面有无奈,有失望,有烦恼,有冷漠。更有不止一个孩子说出:“妈妈,我恨你……”  相似文献   

16.
一、适度拓展 趣味语文的每一项内容,都是一个小小的“精妙点”,而每一个“精妙点”实际上都是一种精妙的语言现象的反映,但它在小学阶段往往只出现这一次,犹如“一滴水”“一棵树”。教学时,教师要适度拓展,让学生从这“一滴水”见到“大海”,以这“一木”,见到“森林”。  相似文献   

17.
小婕是上海某区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干部。是一个梳着童花式发型、长着一副大眼、聪慧可爱、性格娴静的少女。初次来心理咨询室时。不见了平时工作中的那份自信,而是带着更多的焦虑和腼腆。女孩进门便说“老师,我得了强迫症,在我眼前所见到的每一件东西,我都有想把它归类的念头,在家里由于我不断地整理。不仅占用  相似文献   

18.
徐雪华 《学语文》2013,(5):73-74
大观园里有许多动人的少女,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天上掉下”的林妹妹,一个是“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的宝姐姐,论容貌论学识,她俩平分秋色,各显风光。这时,一个似云朵般明净的少女走进了大观园,她的容貌诗才不在林薛之下,而她的豪情更是独步于大观园,她就是史湘云。  相似文献   

19.
如今,某些家庭中出现了“不良少女”:早恋、少女怀孕、同居、辍学、少女妈妈、少女犯罪等等层出不穷。诸多个案的分析说明,所谓不良少女,人们更多地把原因归结为社会的负面影响,认为她们是那种逆反心理很严重、放弃学习、交了坏朋友的女孩。但这样的认识不一定公平,哪个女孩天生愿意叛逆和堕落?必须看到家庭的原因。家庭缺乏温暖,父母消极的生活态度,对女孩的忽视、排斥,或是溺爱、纵容等等,缺乏了家庭的保护屏障,少女的身心就会失去“安全网”,对家庭产生“离心力”,这才是女孩出轨行为的主要原因。个案一父母同床异梦,女儿成了牺牲品。翎…  相似文献   

20.
一名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的高二女生,“愤”笔成书,以一本叫疲应试教育的新书《一个孩子的呐喊》成为被媒体聚焦的“文学少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