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饱和的综合性市民报市场刚刚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我国的传媒市场硝烟四起,先是周末版和扩版,你争我夺,都要抢占受众市场;接着是各大城市争夺市民市场的竞争。各省级党报与省会城市党报同在一个大城市,前者的市民读者市场实际上被架空,于是创造出一类以全省城市市民为对象的"都市报",当然主要是在省会城市与该市的市民报纸展开竞争。既然这类报纸的风格和内容有市场,于是同类报纸在各大城市竟相出现。在北京市,中  相似文献   

2.
本地新闻是地方晚报的特色,凭借其贴近性,地方新闻更可以说是地方晚报抗衡省级强势媒体的一大“法宝”。但区域优势从另一角度来看,又可能成为“区域之茧”。因为固守区域,报道面狭窄,新闻的亮点、份量难以与省级强势媒体相比,加上各大城市内部报业竞争激烈,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对于地方晚报来说。如何突破“区域之茧”。是摆在地方晚报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同质化竞争已是各大省会城市报纸平面媒体凸现的最大趋势。如何站在应有的高度去把握新闻,提升新闻品质,提高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是晚报、都市报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也是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如何抓好本土新闻,打造“本报制造”,保持新闻的原创性和事实的特有性方面进行浅析,以提高报纸权威性,推进主流媒体的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4.
吴载文 《传媒》2015,(14):30-31
随着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阶段,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海峡东岸发生的新闻越来越关注,都市生活类媒体纷纷开辟台海新闻版.近年来,台海新闻成了各媒体吸引读者的重要阵地.尽管地处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福州晚报》既没有入台驻点“直播”岛内新闻的优势,又没有像权威媒体那样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便利,只能与同行共享互联网上的岛内新闻资源.面对客观实际,《福州晚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突出重围,在自己的报纸版面上精心“烹制”,做出让读者喜欢的精神大餐,并在把好政治导向关,提升可读性上下功夫,形成了报道内容丰富、版面特色鲜明的台海新闻风格,成为报纸的一大亮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  相似文献   

5.
丁霞 《声屏世界》2008,(12):46-46
在广播频率众多、广播受众与市场日益分化的今天,中小城市的广播媒体竞争尤为残酷与激烈。于是,“错位”竞争、“类型化、专业化”电台成为传媒业尤其是中小城市广播媒体关注和考虑的问题。笔者所在的新余市总人口110万人,城区人口50万,全市大小车辆13万辆左右,可接收到的广播频率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综合台、音乐之声、经济之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文艺频率,的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文艺频率,周边地市的宜春台、吉安台,同一城市的交通广播、城市广播、渝水车电台。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闻传播事业来说,无论是何时何地,报纸总是有比无好,强势报纸多比少好.这是世界范围内新闻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观.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程,也就是大都市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报纸对大城市的建设性贡献,基本上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也就是说,没有人会质疑大城市离不开报纸这一结论.但是对于中小城市,却有人误以为可以没有报纸.其实,中小城市甚至小镇都同样需要报纸来促进发展与进步.新闻传播事业有着自身规律,我们要正视科学、尊重规律.就像大都市需要报纸一样,县城与县级市同样需要报纸.  相似文献   

7.
黄玉波 《声屏世界》2001,(Z2):43-44
如今,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开始走向了品牌之间的竞争。而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如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一样激烈,每一个大城市都至少有二三十家媒体存在。往往一个新闻事件,多家媒体要去竞争,面对新闻内容同质化的时代,媒体的风格、形象及品牌之间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可以说,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品牌之间的竞争。 其实,近几年来新闻宣传部门也在主抓“精品工程”,力求造就一批名牌栏目、名记者、名主持人等。如果从市场角度而言,这又何尝不是媒体针对受众及广告客户推出的品牌战略。如果我们从市场营销中的品牌相关理论出…  相似文献   

8.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类媒体快速发展,读者阅读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状态。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同种同类同题报纸争夺同一群读者,已成为报业竞争的一大景观。面对报纸结构性过剩、定位与个性趋同的情况,强调报纸个性特色,是报纸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这种情况下,不少地方党报开始强化自身要闻版的特色定位。通过分析竞争环境和读者定位就会发现,地方党报不应该在自己并不擅长而且不可能彻底放开手脚的领域,拿出大量精力和版面与都市类、生活类报纸短兵相接,拼市场、抢读者,以己所短攻其所长。选择党报原来的“劣势”如工作性报道和会议新闻等进行改革突破,做区域最专、最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新闻(也就是主流新闻),突出党报“权威政经大报”特色,才是提高党报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成都商报)创办迄今已经三年。报纸从一张内部报纸发展成为在成部地区有较高知名官,在读者中较有影响力,最为活跃的几张报纸之一。我们的体会是,这得益于改革。报纸创办之初,因为头一回J]限,有人戏称第一张报纸“像书”,经过了几个月的改革,终于使“一本书”变成为一张略嫌稚嫩的内部报纸;又是几个月的改革,使一张内部报纸终于成为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半年过后,面对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报社提出了增大新闻容量、改变呆板面孔、增强新闻时效的改革措施,报纸从此开始真正成为一张“新闻纸”,逐渐获得了大量的读者;大约一…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地市报要有所作为,必须在报道内容、形式以及理念上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从鹤壁日报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地市报只有不断增强贴近性,才能不断地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也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读者,争得更大的市场。联系鹤壁日报的实际,我们体会到,地市报增强贴近性,必须要在“快、短、多、特、活”五个字上下工夫。新闻要“快”先睹为快,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从报纸发行区域特点来看,地市报更要“快”。所谓“快”,即新闻采访快、新闻编发快和报纸…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报纸行业新闻竞争硝烟弥漫的时刻,作为一张地市级媒体,我们《盘锦日报》也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并也开始卷入了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由于诸多媒体之间同质化趋向严重,又要面临诸多国家级、省级大报的“入侵”,作为一张地方报如何标新立异,面对竞争?新闻策划这一现代营销学的概念正以其注重实效、提升品牌形象的作用在竞争中日益突现其张力,并成为地方报纸注入新活力、参与激烈竞争的杀伤性武器。一、新闻策划竞争利器新闻策划也是对一个单体新闻事实或一组系列新闻,符合新闻规律的一种谋划,它可以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预见性的新闻,目…  相似文献   

12.
“贴近生活”无疑是媒体运作的宗旨。但大众传媒借“贴近生活”之名而行“营造”低俗与阴暗生活的“剧场氛围”之实,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今年5月28日,南京市委宣传部门召开新闻媒体“抵制低俗新闻”座谈会,倡导本市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感,抗拒新闻报道低俗化,维护新闻报道公信力。近一两年来,类似的座谈会在报纸竞争激烈的其他省会城市不止一次地举办过,但都收效甚微。媒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于生活话语的自由空间,与此同时,它因缺乏人文精神主导的社会共享价值,却失去了存在的必需性。在守护人  相似文献   

13.
你不仅是做新闻长春是全国新闻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之一.上世纪90年代起,《城市晚报》《新文化报》《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晚报》四家都市类报纸“挤”在长春这个人口总量仅280万、经济总量几千亿的中等城市.“白刃战”“惨烈”……这样的词汇曾经是这四家报纸老总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1999年,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名词刚刚引发新闻学者关注,记得很多人还在研究“下水井冒水”是不是新闻的时候,在《吉林日报》的强力支持下,吉林省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报纸专栏——“杨光帮你办”出现在《城市晚报》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大城市都市类报纸竞争激烈,主要原因是同一区域的各都市类报纸趋同现象严重,在同一层面上分割市场,无序竞争。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都市报纸应该积极创新,采取有效措施适应市场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一、都市报纸的竞争现状都市报纸是一种面向市民的大  相似文献   

15.
高荣  左志杰 《军事记者》2011,(12):30-31
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作“报纸的心脏”.这体现了评论之于媒体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传播环境的变化,新闻评论也在经历着嬗变。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时评逐渐形成一种热潮,成为媒体吸引受众、引导舆论、塑造品牌、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军事新闻评论作为军队媒体的传统优势和重要阵地.被誉为军队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相似文献   

16.
张林 《传媒观察》2008,(1):35-36
目前,地市级晚报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既面临省级或者省会城市晚报、都市报的大兵压境,又面临本地各种媒体的相互竞争。以《淮海晚报》为例,《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报纸在淮安掀起从发行到广告、新闻的全面竞争,他们在人力、财力方面具有地市级报纸无可比拟的优势;本地的《淮安日报》是市委机关报,电视、网络又具有传播手段上的优势。怎么办?笔者认为只有一条路: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由于受到地域性的相对限制,新闻的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这不仅表现在与在当地市场上发行的外地生活类报纸的新闻“同质化”问题,而且还表现在与当地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新闻“同质化”问题。要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防止“同质化”,做自己的“独家新闻”,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冯远顺 《新闻界》2005,(2):58-59
新世纪到来,热火朝天的媒体大战已由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一直稳坐钓鱼台的地市党报,蓦然发现自己被绑在残酷竞争的车轮上。虽然在全国报刊治理中绝大多数县(市)报停办了,但省级强势纸质媒体的挤压依旧使地市级党报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下面以1986年6月1日创刊的《东莞日报》为例,谈一谈地市级报纸应如何在省级大报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6,(15):96-96
传媒在市场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单纯以市场为导向和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弊病,这些弊病在一些区域中心城市同城媒体竞争中表现尤甚。在当前同城市场类报纸激烈的新闻竞争下,特别是在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的同题材新闻追踪报道比拼上,一个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和角度取舍往往大相径庭,失察、失真甚至失德常常造成传播的偏向,自我炒作、攻击对手以及捕风捉影式的偏见、推断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目前的趋势看,全国报业竞争的战场正由重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扩展。而作为中国党报体系的最基层,地市级党报以前在“一城一报”特殊政策的保护下,在新闻竞争中尚能“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