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寇尚民 《收藏》2013,(5):104-109
"龙洋"是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流通的银币,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并有铸造地名和"库平七钱二分"计重;背面为龙图,四周铸有外文(见图)。这种既有龙图又有外文的银币被称为"龙洋"。此银币首先由广东造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式开铸,后各省陆续铸造。关于各造币厂铸成"龙洋"之数量,  相似文献   

2.
寇尚民 《收藏》2012,(17):94-97
安徽安庆造币厂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最初定名安徽银元局。光绪三十二年易名度支部安庆造币分厂,次年改为安徽制造局。民国2年(1913年)利用制造局老厂房和机器重建安庆造币厂,直至民国15年关闭。笔者现依据文献资料,对安庆造币厂所铸银币和相关史实作一探究。铸币历程在安徽省未铸造银元之前,市面流通的货币,除清朝各帝铸造的制钱外,还有银元宝、银锭、银锞子、散碎银、外洋和其他省铸造的银元。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安徽巡抚邓华熙向清政府具奏:"请仿广东、湖北筹铸大小银元,以济钱荒,而挽外溢之利。"获准后,成立安徽银元局,委派营务处潘作  相似文献   

3.
袁水清 《收藏》2008,(5):120-122
种类最多的银元——清吉林省造光绪元宝清朝的机器局本系兵工厂,但初铸银元时系由机器局承办,后才更名为银元局。吉林省机器局自光绪十年(1884年)铸造厂平后,十几年间没有铸造其他银币,直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才开始铸光绪元宝无纪年银币,俗称龙洋,计有库平七钱二分、  相似文献   

4.
正新疆"双四九"银币是1949年由新疆省造币厂铸造。正面为左右两枝麦穗围成圆圈,内有汉文竖写"壹圆"面值,圈外上环为"新疆省造币厂铸"字样,下环为"一九四九年",两侧各有一朵五瓣梅花相隔。背面维文汉译为"新疆省造币厂铸",珠圈内为面值及维文,下部数字"1949"为空心字体(图1)。此银币应为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为安定民心,维护新疆社会经济稳定,只是将国民政府后期铸制的新疆"四九"银币在版模上略作更改,即将原来正面  相似文献   

5.
寇尚民 《收藏》2012,(9):94-97
安徽安庆造币厂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最初定名安徽银元局。光绪三十二年易名度支部安庆造币分厂次年改为安徽制造局。民国2年(1913年)利用制造局老厂房和机器重建安庆造币厂直至民国15年关闭。笔者现依据文献资料,对安庆造币厂所铸银币和相关史实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6.
王钢 《收藏》2013,(3):90-92
在研究袁像机制银币版别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中央造币厂和地方政府造币厂铸造的各种版别的银币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军阀版或私铸版袁像银币。随着版别收藏的升温,这些军阀版、私铸版钱币也受到集泉者关注。由于军阀版和私铸版不容易区分,因此,笔者将这两类袁像银币放在一起探讨。军阀版和私铸版的概念业内所说的军阀版就是指各地军阀为搜刮民脂  相似文献   

7.
王钢 《收藏》2013,(5):90-92
在研究袁像机制银币版别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中央造币厂和地方政府造币厂铸造的各种版别的银币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军阀版或私铸版袁像银币。随着版别收藏的升温,这些军阀版、私铸版钱币也受到集泉者关注。由于军阀版和私铸版不容易区分,因此,笔者将这两类袁像银币放在一起探讨。军阀版和私铸版的概念业内所说的军阀版就是指各地军阀为搜刮民脂  相似文献   

8.
清光绪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公元1897-1905年)9年间,位于南京的"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每年都铸造大批银币,以抗衡外国银币对中国的侵害。首年制造的银币上没有干支年号,俗称"老江南"。以后依次为"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和"乙巳"干支年银币。江南省造各年银币,以字体笔划的书写差异、龙图的变化及边齿的不同等来细分,版别多达上百种。当然,也不是所有年份的银币  相似文献   

9.
李训刚 《收藏界》2013,(4):67-67
这枚"光绪元宝"北洋库平一两重36.73克,钱面:珠圈内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满文四字,下环"库平壹两",左右分别为"北"、"洋"二字,字上一星点。钱背为中心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为阿拉伯数字33,左右下侧各一圆点星。背景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银元局试铸清政府制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银元为库平壹两后,铸行"库平壹两"、"光绪元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钱币拍卖市场亮点纷呈,由中国嘉德推出的英国喜敦造币厂制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中的“七三反版”存档样币两套10枚,成交价达165万元,开创中国银币单项拍卖的世界纪录;而北京诚轩拍卖的江南省光绪十九年(1893年)元宝银币样币全套5枚及铜质样币1枚,以85.8万元易手,使众多银币收藏者及投资者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1.
杨觉 《收藏界》2010,(6):102-103
日本贸易银币的币面铸有"飞龙戏珠"图案(图1),俗称"日本龙洋"。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上台,为开展对外经济和商品贸易,维新政府于明治三年(1870年)开始铸造面值"一圆"的贸易银元,直至大正三年(1914年)为止。  相似文献   

12.
陈传银 《收藏》2009,(5):124-125
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两广.总督张之洞获准清廷批奏,成立广东造币厂,试铸“光绪元宝”银元。随后各省相继设局仿铸,安徽是继广东、湖北、浙江、北洋之后铸造银元较早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施新彪 《收藏》2009,(9):148-149
清光绪末年,清政府为整饬各地分散铸币而引起的币制混乱,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制定《整顿圜法酌定章程》,裁并各省造币厂,设立天津造币总厂,统一铸币。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继而颁布《币制则例》,除明定铸币权统一归中央外,还详细制定了铸币的样式、单位、分量和成色。次年,天津造币总厂根据《则例》规定,正式铸造定为国币的整套系列大清银币和大清铜币。“长须龙”银币即为其中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窦大明  郭大年 《收藏》2013,(1):98-100
清代机制银币中常见后铸银币借鉴或借用已行用银币形制的情况,币面部分纹路相似,有的几乎完全一致。这种现象在江南及云南等省铸行的机制银币中比较常见,而地处京畿重地的北洋机器局却很少有这种情况。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起,北洋机器局每年都铸行有新版机制银币,至光绪二十五年,北洋机器局共发行了4套完整的系列银币,每一年的银...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12,(9):153
为了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优秀的钱币文化,满足人们增福显贵、代代相传的美好愿望,《国宝十大龙洋金银币》甄选百年前铸造并为收藏界所公认的传世金币和银币各十枚,采用现代铸造工艺予以再造,十大金银币镌刻有不同的发行年号、帝号、铸造方与币值,周围饰以吉祥花纹,齐聚福瑞,弥足珍贵。《国宝十大龙洋金银币》采用纯金纯银造币工艺艺术再造,特别是龙洋银币是取自"镇守平安、财源滚滚"等吉祥之意,民间普遍认为龙洋可聚龙气、招财气、开运气、催贵气。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20,(10)
正在当前钱币收藏热中,最受藏家追捧的当数老银币。其中四川龙洋,简称"川龙",一向深受藏家青睐。尤其是四川龙洋中的珍稀品种,如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错版"3"银币、七钱二分"库"字无头车版银币、七钱二分折金版银币,被誉为"川龙三剑客"。对于这三种银币而言,一直有着"币商屯货,藏家沉底"的现象,这或许更会刺激川龙爱好者想方设法去寻找,进一步增加这三种银币的收藏热度。在四川钱币收藏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没有"川龙三剑客",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川龙"藏家。尽管这个说法有失偏颇,但由此可见"川龙三剑客"在钱币藏家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林文君 《收藏》2010,(8):132-133
中国机制银元始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广东,由于商民皆喜用,官府又获利丰厚,随后各省竞相效仿。据民国时期蒋仲川著《中国金银镍币图说》载:“陕西省造币厂,虽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筹办,终未正式成立,该省银币,仅由湖北造币厂代铸样币若干枚,兹得到一元、五角、五分三种、真如凤毛瞵角,绝少仅有,是为名贵珍品,此外二角及一角辅币,想必亦有样品,苦干无法搜罗耳。”  相似文献   

18.
黄斌 《收藏》2009,(3):134-135
民国时期的“壹圆”银币以中央造币厂的“袁大头”、孙像开国纪念币、孙像帆船为主币,地方各省自己铸造的主币不多,有些就干脆仿中央造币厂的“袁大头”,如其中的云南版、甘肃版、山东版等。有些省虽然发行过银元主币,但因为铸造量小,存世不多,如甘肃省造的孙像银币,贵州省造的汽车银币和竹枝银币,广大银币爱好者就不容易收集到。  相似文献   

19.
林南中 《收藏》2010,(9):139-141
1794年美国正式铸行币值1元的主币“自由女神像银元”,1873年美国铸造了著名的贸易银币“拿花银元”,这是一种专门用于远东贸易的货币。此后美国于1887年铸造“摩根银币”,1921年“摩根银币”由“和平银币”所替代。这些早期美国银币都曾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人中国沿海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0.
姚欣荣 《收藏界》2012,(9):66-69
北洋造"光绪元宝"是清光绪年间,由北洋机器局铸造的机制银元,是清代晚期出现的贵金属货币。据史料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率先引进外国铸币技术,开始机制以"光绪元宝"为名的银元。以后,清中央政府和各地也开始了机制银元的活动,中国近代银元制度得以建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试铸出一套五种币值的银元,主币为"壹圆"。光绪二十三年,又继续铸造一套,并更换了中英文纪年和增加了英文"大清",其他和二十二年造银元基本一致。光绪二十四年又继续铸行。光绪二十五年,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