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开始注意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尤其是把西方叙事学中的“反讽”手法运用到鲁迅小说研究中。本文主要从结构反讽、性格反讽、言语反讽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反讽手法的高超运用技巧。在早期的重要作品《死者》中,乔伊斯糅合了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以揭露爱尔兰人灵魂的僵化和麻痹。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服务于作品的表层文本,为主题的展示起了铺垫作用;而结构反讽产生于“死者”的象征意义,彰显了故事的深层主题。表层反讽和深层反讽的交错使用赋予了文本意味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阿芒提拉多酒桶》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具有哥特色彩的著名恐怖短篇小说《阿芒提拉多酒桶》有效地运用了反讽的叙述手法;通过文本分析,笔者在这篇小说中发现了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三种反讽类型。这三种反讽的运用产生了显著的美学效果,有效地揭示了爱伦·坡惯于描写的复仇、恐怖、死亡等哥特主题。  相似文献   

4.
反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技巧。反讽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也是一种观照世界的生命态度和方式。论文主要以第三代诗歌文本为例,分析阐述反讽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言语反讽、戏仿式反讽、存在式反讽等。  相似文献   

5.
约翰.柯里尔的短篇小说《追逐者》讲述了一位年轻男子为了追逐爱情,不惜去寻求爱情水,以求获得其可望而不可得的爱情的故事。该短篇小说言非所指的话语技巧令读者折服,通过从言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运用文本分析法,突出反讽艺术在短篇小说中的关键性,以使读者能更好的体味小说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6.
反讽作为一种文学技巧,主要分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四种类型。在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不同类型的反讽灵活地运用于四桩婚姻大事之中,以评判当时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7.
反讽艺术的应用是构成奥斯丁小说艺术大厦的主要支撑点。本文从读者反应理论的角度看奥斯丁在作品中如何运用言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等反讽艺术与读者进行交流,如何对读者的内心思想施加影响,从而构建作品的完整意义。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大核心理论,反讽也是各大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本文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主体,首先概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反讽的相关性,其次,对小说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而其中微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可分为5类:阐述性反讽、指令性反讽、承诺性反讽、表达性反讽、宣告性反讽。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人们对"反讽"表现形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白话》是徐坤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似乎总是与反讽联系紧密,两者的结合也使文章尖刻而发人深省,并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意味。《白话》中作者通过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等反讽类型举重若轻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挣扎和生存困境,这三种反讽类型在徐坤小说《白话》中运用自如,一方面增加了文章可读性,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精英文化的消解。也因此,《白话》奠定了徐坤小说反讽的修辞策略,在其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反讽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具有多义性和难解性,从反讽的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在鲁迅研究界只初见端倪。作为鲁迅讽刺艺术经典之作的《肥皂》,可以依据反讽所具有的双重意义结构,从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三个层面上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在其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午餐》多处用到反讽手法。本文分析言语反讽、情景反讽这两种反讽手法在该小说里的具体运用,旨在揭示反讽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戴维·洛奇的天主教小说中,反讽叙事的悖逆形态有四种表现形式:言语反讽、文体反讽、戏仿和互文性。作者借用此种方式再现了后现代英国社会由信仰危机引发的个体焦虑,凸显了洛奇对宗教问题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在文本中建构融合了世俗人文主义思想宗教观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反讽与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作为一种辞格,早在古希腊喜剧中就有妙用,但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及文学批评手法,则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蔚然兴起的。文学反讽命题的建立,在对一些重大而棘手的文学现象的把握上展示了独特的优势,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思维和视野。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不仅在微观语言修辞范围使用了反讽辞格,更主要是在小说的结构上,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与展开上,把反讽作为一种宏观意味的文学创作原则,妙用命运反讽、戏剧反讽、浪漫反讽等诸种文学反讽手法,使这部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斐然,因而奠定了哈代在世界文坛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在语言风格上,作品一向是以华美、新奇而著称的,被人称为"张体".伴随着国内叙事学理论研究热的升温,反讽作为近些年在中国兴起并形成热潮的修辞方法,被引入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研究当中.本文从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反讽气质入手,在参照前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张爱玲有代表性的文本,来探讨她小说文本中反讽叙事的技巧、方法及影响等,从而对探析她小说语言特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具有特有的艺术魅力,这是与其对反讽艺术的成功运用分不开的。《好大一对羊》的反讽艺术主要表现为四种形态:言语反讽、情景反讽、视角反讽和结构反讽。小说正是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反讽叙述来进一步凸现了主题。  相似文献   

16.
言语反讽是一种语言认知现象,体现话语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之间的差异。原型理论对解读言语反讽意义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阐释作用。言语反讽是基于原型的范畴,若言语满足具有一定条件的反讽环境即构成反讽原型,则言语反讽范畴中的成员根据它们与反讽原型的相似程度判断其反讽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视角,主要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探究法国短篇小说家Guy De Maupassant《钻石项链》中的反讽艺术,证实了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人们日常语言使用的反讽言语行为,而且也对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种种反讽言语行为具有诠释作用,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言语行为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实际文本的独到性。  相似文献   

18.
反讽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简·奥斯汀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中贯穿始终。将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其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因为二者存在着必然联系,即宏观反讽言语行为与微观反讽言语行为。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其中的反讽进行具体探究,希望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奥斯汀这部小说中反讽的应用,丰富对简·奥斯汀小说的语言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反讽类作品。  相似文献   

19.
反讽是刘震云官场系列小说叙事的显著特征。刘震云官场系列小说的反讽叙事主要体现在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以及性格反讽三个方面,同时又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刘震云表面采取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实质暗含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并对其笔下的"小人物""官人"形象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而这与他平民的创作视角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在简·奥斯丁的系列小说中多次出现文中人物对反讽话语的误解,作为误解现象的一种,对他人反讽话语产生误解并不仅仅是反讽语言层面导致的一种结果,它主要是受听话人的认知环境所影响。奥斯丁小说中误解反讽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对话交流中所导致的后果,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奥斯丁通过言语交际中的这一现象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