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言词”与“方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现代汉语方言词(或称“地域方言词”)?现代汉语方言词通常指哪些词?我们发现,对此问题,语言界众说纷纭,所指不一。以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专著为例,可以归纳为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只在某一方言区域内流行的词,我们称为方言词。”[1]“方言词指普通话里不用,而只有某个地区的人使用的词”[2].“方言词指的是跟普通话语汇相对的流行于某个方言的词语”[3]。上述种种界说,措词大同小异,观点可谓一致,归为一类。它们都把“方言词”看成是未进入普通话、不具有全民性、只在方言区使用的词。另一种意见可以黄伯荣、…  相似文献   

2.
报纸标题中 ,方言词运用恰当 ,可起到积极作用 ,但不可乱用 ,要注意选择那些有普遍使用的事实或趋向的方言词 ,选择那些可以使人望文知义的方言词 ,对有些难以被读者理解的方言词 ,还要作点必要解释。  相似文献   

3.
南郊方言属于晋阳小片方言区,是太原话的典型代表之一。该词汇系统较好地保留了古语词的词形或词义,在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南郊地区独有的词汇,还吸收了相邻方言与外来词的成分。南郊方言的单纯词有单音单纯词和复音单纯词两种,合成词有复合、派生及重叠三种构词方式。其中的叠音词、分音词和"圪"头、"日"头等派生词最具特色,"儿"尾词的数量也比周边方言区多。通过对方言词中的单纯词与合成词构成情况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南郊方言比普通话的构词法更为生动丰富。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大量的方言词汇,其中不少方言词汇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拼音,这就将本可以统读的单音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因此,《现代汉语词典》要尽量减少方言词汇的收录,同时给方言词汇注音要尽量按照普通话的读音来标注。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大量的方言词汇,其中不少方言词汇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拼音,这就将本可以统读的单音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因此,《现代汉语词典》要尽量减少方言词汇的收录,同时给方言词汇注音要尽量按照普通话的读音来标注.  相似文献   

6.
北方官话方言词"玍古"不是来源于满语,而是来源于"各"。在方言的共时词汇系统中,"玍古"和"葛""嘎"音近义通,是一组来源于"各"的同源词。"玍古"和"葛""嘎"的本字都是"各"。  相似文献   

7.
“下老实”、“现现”是两个吴方言词。几种今人点校本小说《西湖佳话》因不谙方言词而误断或误改原文。了解方言词对校点古籍的作用不容低估,同时通过古籍可以探寻某些方言词的历时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方言词(或称:地域方言词)?现代汉语方言词一般指哪些词?我们发现,对此问题,语言界众说纷纭,所指不一。以几本有代表性的专著为例,可以归纳为两种对立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只在某一方言区域内流行的词,我们称为方言词。”“方言词指普通话里不用,而只有某个地区的人使用的词。”“方言词指的是跟普通话语汇相对的流行于某个方言的语词”。上述种种界说,措词大同小异,观点可谓一致归为一  相似文献   

9.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赣南地区的独有客家方言特征词,主要研究这些词在赣南地区的语音、词源、词性,比较分析这些词在外区方言区的运用情况和在赣南各地区的运用情况.这些赣南客家方言词在客家方言的其他地区没有同样的说法,这些赣南客家方言与其他客家相比具有它的独特性;虽然其他客家方言地区没有相同的说法,但是却又相似的说法,这又反映了赣南客家方言与其他客家方言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长沙地区的报纸经常使用方言词。对于这一现象,一方面要针对报纸不同版面的特点允许方言词的出现,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报纸大量使用方言词所带来的问题。使用时把握好尺度,让使用方言词和用语规范的矛盾在平面媒体上较好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明清俗语辞书是指明清时候记录并诠释汉语俗语的辞书,方言词是指尚未进入当时通语的词语。以明清俗语辞书中所记录的方言词为线索并结合其释义情况可以对方言词做进一步的阐释,包括对明清俗语辞书所录方言词进行训释与对某些明清俗语辞书所记录的方言词的归属(以《世事通考》所录方言词为代表)进行个案考察。  相似文献   

12.
教师口语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职业工具,方言区的幼儿教师口语表达规范和标准度对幼儿语言学习影响较大。在口语表达中,名词是重要词类,本文主要针对四川方言区,从词缀"子、头、些"、叠音、儿化韵、"杆"字、普通话中的方言词掺用等几个方面,针对常见错误进行了分析,让四川方言区的幼儿教师以此为鉴,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中的名词运用。  相似文献   

13.
渭南方言词很多都是古汉语词汇的保留,在古代典籍中曾经使用过,有一定的来历,辞书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如"先后"、"绺娃子"、"愣娃"、"勾子"、"老鸹"、"发落"、"谝"、"打捶"、"缯"、"瞀乱"、"胡拉海"、"倭曳"、"嫽"、"恓惶"等。研究渭南方言词的音义,对于汉语史、文献学、民俗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方言和方言词的界定,指出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有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种变体形式,而不是仅仅指地域方言;方言词也有地域方言词与社会方言词之分。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吴方言区人们学习普通话,习惯上往往偏重于语音的辨正,常以纠正方言读音,达到普通话读音标准为满足,仅如此,这对学习普通话说来,充其量只是解决一个朗读问题.而在口语或书面语言中,仍不时会夹杂一些吴方言词语,也并不感到不妥,结果就出现了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不相一致的所谓普通话(自然还包括语法等问题).这原因很简单,就是由于忽视了对吴方言词语的辨正.其实,吴方言与普通话比较,不仅在语音上,就是在语汇上也明显的不同,只是不少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罢了.对于吴方言区人们来说,吴方言词语不但面广量大,而且,耳熟、口熟,听起来顺耳,说出来自然,可是给普通话学习却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崔尔胜 《池州师专学报》2012,(1):100-102,110
《禅真逸史》语言具有吴方言特征。其中"皂甲"与"师太"分别是各类词典中不见收录和释义欠精当的吴方言词。其研究对版本、作者籍贯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词典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方音词反映的是一声之转的问题,方言词反映的是转语问题。本文分别讨论方音词的声韵关系模式和方言词的音义关系模式,进而考察古晋地方音方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类型,即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语或口语)形式留存、以现代汉语各地方音方言词形式留存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消亡。《段注》古晋地方音方言词的留存与消亡之间存在明确的竞争关系,最终要取决于语言社会的实际使用情况。对《说文解字注》古晋地方音方言词的研究可为晋方言史的考证提供语料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方法,调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使用新疆汉语方言词的社会心理。研究发现:(1)维吾尔族对新疆汉语方言词的使用,从整体上说使用率都较低,说明普通话的影响力大于当地方言;总体上汉语方言词中维吾尔语借词的使用率比固有词的使用率高将近6%。(2)社会心理对维吾尔族使用汉语方言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感和态度两个方面。越喜欢说汉语、汉语使用越标准,反之,越不标准;对维吾尔族学汉语持肯定态度,使用汉语方言词少,也就是说,使用普通话词汇多,反之,使用汉语方言词要高,分类统计结果相同。(3)认知和动机对维吾尔族使用汉语方言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方言词的界定,方言特征词以及普通话对方言词吸收的原则三个方面,论述了方言词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把方言词界定为通行于某一方言地区,能反映出该地区特色的词语,并区分了方言核心词和方言特征词,特别强调了方言特征词研究的价值,最后概括了普通话对方言词吸收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方言词有多种分类法。本文尝试从来源角度进行分类,即将来源可明的方言词分为自创词(内源词)和外源词,后者又分为通语词、它方言词、民族语词、外国语词四类,每类下又据历史层次各分为若干小类。这样不仅可以根据来源分类时的语源考察认清单个方言词的来历,更可以根据每个类别中包含词语的多少了解方言形成历史、形成过程以及方言与通语、周边方言、民族语甚至外国语的亲疏远近的关系。文章以客家方言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