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中庸”思想在朝代的更迭和历史文化的变迁中遭遇到了褒贬两极的命运。在古代,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的“中庸之道”曾被统治者改造,为其政治统治服务,而历代儒学大师将其推崇为“至德”;近现代“中庸”思想作为封建主义的东西遭到唾弃,而且还增加了“折中主义”、“阶级调和”等内容,“中庸”的所谓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更遭批判。  相似文献   

2.
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所追求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就是一个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邓小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和合之道”的思维方式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它既是中国古代“中庸”文化传统在现代的发扬,也使“中庸”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更新和升华。努力挖掘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从思想根基上加深对邓小平和谐社会观和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论中庸思想对中国书法的指导与制约蒲崇举,刘俊敏《论语·雍也》中论述:‘中庸之为德世,甚至矣乎!”宋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容也。庸,平常也。”儒教的创始人孔子曾经提出过许多关于人生哲学的思想,其中心就是“中庸”: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不友不右。可以...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研究中,大多数人认为“中庸”即阶级调和,是折衷主义,这是对“中庸”内涵的歪曲。本文将就孔子的一些言论和实践,对“中庸”的哲学内涵,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中庸”思想方法,是古今经济决策基本原则之最根本,孔子的“过犹不及”和“时中”而择“中”的方法与比较优势原则殊途同归。无论从宏观、中观或微观角度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庸仍存在其真理性,它不失为中国古代贯一的管理思想,更是古今中外修正、推崇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中庸”思想在中国我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称“中”为“无过无不及”,这并不仅仅是方法上的适中,“无过无不及”是在长期教化过程中,主体逐渐泯息个性之中的偏颇,摆脱物欲的蒙弊,提升生命的本质,使个性情感上升为普遍的道德情感之后而获得的一种情感和行为的合适感。“中庸”不是方法上的哲中,而是生命的品质、智慧的圆通。“中庸”思想昭示了德行与德性的一致,对现代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决策的中庸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中庸”思想方法,是古今经济决策基本原则之最根本,孔子的“过犹不及”和“时中”而择“中”的方法与比较优势原则残途同归。无论从宏观、中观或微观角度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庸仍存在其真理性,它不失为中国古代贯一的管理思想,更是古今中外修正、推崇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积极因素,比如“贵生”的心理健康价值观;“整体”的心理健康观念;“中庸”的心理健康标准;“互补”的心理健康人格理论;“顺应自然”的心理调适方式;“完整”的心理健康理论和方法等,要将这些理论和方法服务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实现现代转化。在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转化过程中存在着特定、综合和融合的转化路径。但还必须把中国传统典籍中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同现实生活中流传下来的心理健康思想的总结提升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和现代心理健康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心理健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结合起来,把传统心理健康思想的挖掘整理与对中国人精神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探讨中国本土化的、多样的现代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今本《中庸》原为“中庸”、“诚明”两个独立的部分,两个部分思想上存在差异,荀子主要接受了“中庸”的思想,而对“诚明”进行了改造。荀子对“中庸”、“诚明”两个部分的太度,反映了先秦儒学内部相互影响、借鉴、改造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时期建党规律的科学总结。这其中也继承并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研究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可以更好地加深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而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它是历代统治治理天下的重要指导思想,诸如“人本”、“德治”、“诚信”、“和谐”、“中庸”等思想对当代图书馆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有一些消极影响:它的“贵义贱利”论抑制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陆的官本位价值观,极不利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广的“中庸”哲学排斥人的竞争意识,很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庸”是中国文化性格的核心。真正和积极意义上的中庸充满活性和变动感,它内含着一定的超越性,按照其本来面目,它不是像后来论者说的那样大都蜕变为消极为隐忍为涵胡为虚伪,而是更多要求摆向抗争和“强哉矫”。它还可能通过扬弃与反思走向自我的否定和更为透彻的高明。它坚决反对乡愿,那才是蝇营狗苟、见风转舵的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庸哲学和中和美学在建构中国民族文化性格心理乃至“中国”的名称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作者简要地介绍了他怎样运用文化人类学和民俗神话学的理论与方法,考据“中”与“庸”与“和”等字的来源,自我中心幻觉和中心象征系统的形成,它们的种种根源、背景以及持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庸”、“中和”,皆为儒家思想精髓,历来为中华民族所推崇和追求。“中庸”由孔子首倡,但孔子并未就此进行阐释。历代都有关于这两者的不同阐释,“中和”为“人道”,“中庸”为“天道”,两者共同组成了“道”。“中庸”之“中”为“中和”之意,是将“人道”推及到万物,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中庸与“中道”思想的比较,阐述了“中”是二思想的共同基点,具体体现在“中”的涵义的界定、标准的规定、评价、实现的态度以及实现的方式五个方面;对二思想的少许差异之处加以说明:阐释了“中庸”与“中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人物配置的“尚三”倾向,认为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是中国文化心理中存在着典型的“中庸”意识,它不仅是儒家学派的伦理学说,更是国人对待整个世界的一种看法。指出“中庸”的实质即是一种三分世界的意识,也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人物配置“尚三性”的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17.
“文”与“道”是构成一篇文章缺一不可的两个因素。因此,在一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既不能离“文”去讲“道”,也不能撇开“道”去孤立地讲文。只有文、道结合,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理解“道”,受到“道”的感染,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能从中逐步学习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抓住《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贤”庸”两个实词的课堂教学,诱发学生认真讨论,比较分析,以进一步加深对廉颇和蔺相如各自思想性格的认识。反之,通过辨析廉颇和蔺相如各自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来加深理解“贤”“庸”两个词义,以达到本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的影响,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精神,对女性美的认同与肯定的标准也不一样。汉代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认为女性的美应是体格上的“和谐美”与伦理上的“品德美”的结合,是”自然美”与“修饰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方略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最近阐述了在治理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他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这种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作为“治理国家”的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说,不依法治国,就不能很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不以德治国,也不能很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必须把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