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专刊与普通副刊有很大区别,普通副刊以版面可读性为主,经济专刊则不同.经济专刊既要不断提高版面可读性,又要积极配合广告经营活动,同时还要通过加强版面策划拉动广告创收."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做到原创性、服务性、商业性三者和谐统一,才能既不断增强版面可读性,提高报纸公信力和影响力,又很好拉动经营创收.  相似文献   

2.
金松  纪玉洪 《传媒》2016,(8):31-33
高校校报由于出版周期长、时效性较差、信息量有限等原因,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攻势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种困境,不少高校校报在保留固定新闻版面和副刊版面之外另辟蹊径,对版面进行扩容,定期或不定期地推出专刊.这些专刊带有明显的新闻性,内容可读性较强,受到读者喜爱.一些专刊甚至成了高校校报的招牌版面,这对于提升报纸质量、影响力和竞争力等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报纸专刊既不同于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的新闻版面,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但广义上来说,专刊是副刊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某一行业或某一专题为主要内容的副刊,一般每周刊登一期或几期,所以也称为周刊。如楼市周刊、健康周刊、旅游周刊等,这些专刊内容与读者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服务性和可读性较强。同时,它又提供某一领域的新动向,具有一定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4.
潘世新  杨柳 《新闻前哨》2009,(10):94-95
报纸专刊是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综合性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传统的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的版面。内容上,它涉及科技、教育、旅游、消费等各个方面,多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气息浓郁,注重知识服务,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5.
新闻和专刊是构成报纸整体版面的两个主体.对于当今的市场化报纸而言,在注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可读性的基础上,提升专刊版面内容的深度、专业性和服务性,是吸引读者和广告客户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以房产、汽车,时尚消费、理财等为主题内容的经济类专刊,已经成为报纸的重要板块.如何拓宽经济类专刊的报道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是近年来报纸运营的新课题.对此,青岛财经日报创办的<企业周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不可否认,如今的报业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地方党报若想在这种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除了在新闻版上求新求活之外,还需要报社各部门的协调运作、通力合作。报纸是新闻纸,专刊、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应再远离报纸的中心工作自娱自乐,不应再以大量版面发表那些离生活很远、离新闻更远的文章,或仅仅满足于遣兴消闲、常识宣传、猎奇猎趣等等。我们认为,对专刊、副刊新闻性的强调,正是专刊、副刊作为传媒的价值功能的理性回归,给专刊、副刊插上新闻的翅膀,走新闻化专刊、副刊之路,应该是专刊、副刊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2002年初,根据石家庄日报编辑部制定的改革方案:打造全新的现代副刊,追求新闻性、服务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副刊专刊部决定对一些专版进行重新调整、定位,把原来艺副刊版中的一个栏目“生活故事”扩成专版,隔周刊出。主要刊登百姓的各种生活感悟、故事、经历、体验等。这是一个全新的版面,所以办刊之初,我们就把宗旨定为贴近  相似文献   

8.
如今,广告收入成为越来越多报社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成为报纸赖以生存及发展的经济支柱.而介于新闻版与副刊之间的经济专刊则是拉动广告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的新闻性虽然不是很强,但却体现了其服务性和信息性,在服务好广告客户、读者的同时,还肩负着另一职能——吸引广告投放,拉升广告刊登额.而经济专刊这一职能的实现主要靠好策划、好活动,也可以这么说,好活动、好策划就是经济专刊的命脉.  相似文献   

9.
报纸的副刊和专刊往往是一个地方地域文化的反映,从其版面的设置和内容风格可以看出报纸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底蕴.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报纸副刊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时,我们发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报纸专刊和副刊都各有其独特的文化风味.  相似文献   

10.
办报如主厨,读者如食客.要把报纸办得适宜广大读者的“口味”,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们把合“口味”移植过来,引伸过来,就叫做报纸的可读性.党报的可读性是什么?就目前党报已形成的出版格局而言,我认为党报的可读性起码是由这样几个因素构成的:这张报纸上刊登着大量引人入胜的新闻;有体现新闻性的丰富多采的专刊、副刊;图文并茂的版面形式和清新的印刷视觉效果.可读性还有另外的解释,指报纸,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1.
报纸专刊是介于新闻版与副刊之间的一种专题性报道版面,是从报纸一般性版面中独立出来,为广大读者和商家提供一个沟通平台。报纸专刊以其对商业领域的深入而深受商家的欢迎,同样,因其对特定商业领域大量的服务性信息而引导着消费群体,可以说,它是商家和消费群体的一座桥梁。在广告经营中,它能为商家和读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也使广告经营更具目的性和可操控性。  相似文献   

12.
一、新闻专刊与公众服务意识 (一)新闻专刊产生、发展及特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各报纸在副刊的基础上.纷纷扩大版面.开辟各种专版、专刊,一时间,报纸的刊物化成为国内报业媒体新的追求目标和时尚。专刊内容广泛涉及家庭、医疗、教育、娱乐、科技、金融、旅游、电脑、家电、艺术、体育、收藏等各方面.尤其是汽车和房地产专刊更是阵容庞大.不仅信息量大.可读性强.而且贴近生活.凸显出极强的公众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3.
让党报要闻版增强可读性,其难度比一般新闻版或专刊副刊要大得多,这是人们在办报实践中的共同体会。虽然如此,要闻版增强可读性,仍是新闻界同行经常探讨的话题。因为,担负着“以正确舆论引导人”重任的要闻版,要使自己的指导性充分发挥效用,离不开可读性的支撑。没有可读性,没有人爱看你的版面,又谈何指导性?本文试就要闻版可读性的操作,谈点粗浅的看法。 要提高要闻版的可读性,首先必须有一种明确的认识,即围绕指导性增强可读性。这一命题,对追求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日报》多年以来一直是记者写稿、编辑编稿、组版员成版的基本流程,从2004年起首先从副刊专刊编辑室开始尝试推出由版面编辑自己成版。由于副刊专刊编辑每期版面都要经历从策划版面稿件、约稿(或自写)、从投稿中选稿,到编辑或整合稿件,最后再到约拍或多渠道找配片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媒体竞争激烈,报业发展形态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各类报纸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专业版面,专业版面在现代报纸副刊版面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报纸在重视新闻版面及其他版面质量的同时,也应重视专刊的质量,使专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成精品。  相似文献   

16.
专刊、副刊的崛起,已是报业发展必然趋势。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人们意识到大众传播要走向分众传播,部分综合性版面要细化成各种专版,广播则要有相当一部分频道走向窄播。也就是说,“大锅饭”要逐步地开出“小锅菜”。这是市场发展细分化要求媒体多样性的必然结果。说起来,专刊、周刊实际上都是副刊,或称是副刊的变种,可以视作副刊的范畴。所以有的报纸合称为“专副刊”,是相对于新闻版正刊而言的。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大特色,注重副刊则是中国报业的优良传统。西方的报纸很少有精心经营副刊的。东南亚一些华文报纸和港澳台的报纸副刊是繁荣的…  相似文献   

17.
凌坚 《传媒观察》2005,(6):44-45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许多地市级党报纷纷扩版。在扩版的运作中,诞生了一些新的专刊(版)及周刊。应当看到,新一轮报纸的改版和扩版,其根本目的是扩大新闻信息容量,增强有用性和可读性,强化党报的市场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包含着对广告市场的占有。这些大部分带有行业特征及专业性质的版面,是介于新闻和广告之间的边缘化版面。这些版面是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戴冰 《青年记者》2002,(10):17-18
定位的尴尬迫于强大的市场压力,同时受制于报号资源,近年来,地方党报兴办专刊成为一种潮流却是无奈的选择。各式各样的专刊,对于活跃党报版面,增加党报的亲和力、可读性和接近性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势来看,它们并没有为其所依托的党报真正开发出新的有效读者,实际的广告吸引力和广告承载量也不容乐观,就是其对党报发行的拉动作用也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9.
先声·导向·监督──加强报纸评论、言论工作的几点体会解放日报编辑部如果将一张报纸比作人的肌体,那么重大典型和深度报道是报纸的骨骼,大量的信息版面和引人入胜的专刊副刊是报纸的血肉。而评论则是报纸的灵魂。言论、典型和丰富多采的信息及副刊版面是报纸质量三要...  相似文献   

20.
副刊、专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地方报纸中,副刊、专刊的容量很大,而且可读性强,副刊、专刊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表现形式深受读者欢迎。这主要是因为,除发表一些重要新闻外,副刊、专刊还可以充分体现其信息集中优势(既然名之曰“刊”,可以适当带有杂志化倾向;而“专刊”要专,可以突出重点加大份量),提供更深层次的新闻分析和新闻背景陈述,提供更多层次的不同精神需求的作品。但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还应该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这是由副刊、专刊的特点与功能决定的,也是当今社会的文化语境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的现实要求,更是报纸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如果地方报的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固步自封,失去时代感,就会失去特色,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