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他不再爱你的时候,不要再给他打电话。你的一句我想你,只能换来他的沉默。比沉默更让你难过的是,他说——那有什么办法呢?当他不再爱你的时候,不要再给他发e-mail,不要再试图用文字唤起他的回忆,打动他的心,如果你的人不能打动他,那么即使你用文字感动他一回,换来片刻温存,温存过后的大片空白只能让你更加难过。  相似文献   

2.
爱,我们不知道。不知道,才爱得更狂烈。这里说的是你知道的事,却也是你不知道的爱。不知道,我们还会去爱,但知道了,我们会爱得更好。你知道,请你也让他知道。孤独的人,喜欢看天上的星星他/她相信,此时此刻也在看星星的那个人,也许就是生命中的唯一。不止一个人对他/她说,同一个星空下,会有一个同样等待他/她的人。他们像遗落在两个角落的星星,在同一片黑暗中坠落,是为了在同一个时刻相遇。  相似文献   

3.
爱,我们不知道。不知道,才爱得更狂烈。这里说的是你知道的事,却也是你不知道的爱。不知道,我们还会去爱,但知道了,我们会爱得更好。你知道,请你也让他知道。  相似文献   

4.
接着阿尔米特说:"请给我们谈爱。"他抬起头,望着人群,那里一片静寂。他用洪亮的声音说:当爱向你招手时,跟随他去,虽然他的路程艰险而陡峻。当他的翅膀围卷着你的时候,屈服于他,虽然那藏在羽翮之间的剑刃也许会伤毁你。当他对你说话的时候,信服他,虽然他的声音会把你的梦魂击碎,如同北风吹荒了花园。  相似文献   

5.
“妈妈,为什么在家里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你和爸爸拥抱、接吻?是你不爱他了?还是他不爱你了?”当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用这样的问题向自己的母亲发难的时候,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怎么做,反正我是真的有些心里发毛———这孩子怎么会对男女之间的事有了兴趣?这种想法是...  相似文献   

6.
从小就知道,"爱"的反义词是"恨",却从未深刻地理解过爱与恨的真正含义,直到自己也学会了去爱或去恨一个人。捧着书,书上的文字道出了我的性格:固执,甚至有些偏执。因为我一直都认定,爱的反义词就是恨。爸爸和妈妈吵架的时候,我问妈妈:"你爱他吗?"她说:"不爱,爱就不会吵架了。"我再问:"那你恨他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老师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回想起往事,真是心潮起伏,很多 的人和事都情不自禁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我最可亲可爱 的王老师。 也许你们还不知道吧,王老师是我一生中的导师,每当我成 功的时候,他都会跟我说:"再努力,你的明天会更美好!"每当我 失败的时候,他会跟我说:"一次失败不等于永远失败,勇敢一点, 继续努力吧!"每当我伤心的时候,他都会跟我说:"每个人都有伤 心的时候,只要你努力去忘掉它,那就不会感到伤心了!"每当我 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跟我说:"遇到困难一定要努力去克服它, 不要畏惧。"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王老师对我 的关爱与教诲永远勉励我前进,前进,再前进!总之,王老师是我 人生中的一颗最明亮的启明星!  相似文献   

8.
多吃些粗粮。给别人比他们自己期许的更多,并且用心去做。熟记你喜欢的诗歌。不要轻信你听到的每件事,不要花光你的所有,不要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无论何时说“我爱你”,请真心实意。无论何时说“对不起”,请看着对方的眼睛。相信一见钟情。永远不要忽视别人的梦想。深情热烈地爱,也许你会受伤,但这是使人生完整的惟一方法。用一种明确的方法解决争议,不要冒犯。永远不要以貌取人。慢慢地说,但要迅速地想。当别人问你不想回答的问题时,笑着说“你为什么想知道”?记住:那些敢于承担最大风险的人才能得到最深的爱和最大的成就。给妈妈打电话,如…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该心疼我,而不是一再地对爱你的母亲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你时常会在我的耳边对我说:妈妈,我爱你。听到这话的时候,我便知道,你又有要求要提出来了。从小到大,你便以这样的方式作为交换你所想要礼物的砝码,可是我却没有办法,谁让我是你妈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失;但愿他不会再去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着羞怯,又忍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的爱过你;  相似文献   

11.
“妈妈,为什么在家里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你和爸爸拥抱、接吻?是你不爱他了?还是他不爱你了?”当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用这样的问题向自己的母亲发难的时候,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怎么做,反正我是真的有些心里发毛——这孩子怎么会对男女之间的事有了兴趣?这种想法是打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以后他还会往哪儿想呢? 不过,这事毕竟与淘一次气、和同学打一次架不同,该找个什么样的机会跟他谈谈?又该怎么谈呢?以家长对待子女的口吻还是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口吻?儿子如此这般地关心我们,父母对儿女居高临下的态度会不  相似文献   

12.
我也爱你     
最近你好吗?和他一起去游巴黎一定很浪漫吧,有没有牵挂过我呢?其实我偶尔希望你把我放到一边,开开心心和他一起去度过属于你们的岁月,可是我知道,你始终把心放在我这里。  相似文献   

13.
爱的心态     
我只会说,我爱你,却说不出爱你什么。离开你就觉得寂宾,见到你就无比快活;相聚时总疑感是梦,分别后时光难消磨;说不出是什么力贡,不知道是什么吸引我。噢!这大概就是爱的感觉,这大约扰是爱的困感。我只感到,我爱你,却不知道爱你什么。离开你会觉得孤独,伴着你又总怕失落。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没有你心就失去寄托,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怨着你泪花会涌出眼离。唤!这难道祝是爱的析磨?这也许扰是爱的欢乐!爱的心态@张士燮!北京灯市口同福央道6号东门1层2号~~  相似文献   

14.
谢桂华 《江西教育》2003,(10):30-30
有家报纸曾刊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某家长带孩子上街配眼镜。当医生说她的孩子眼球已变形时,这孩子却脱口而出:“妈妈,把你的眼球移植给我吧!”这也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却透露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息,那就是我们的不少学生已经缺乏健康的人格,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了。我认为,这也不能全怪孩子,因为从小就是你爱她、护他,为他做好了一切,可你从来没有要求他给你爱,没有教给他该为你做什么。正是由于平时家长的百般呵护,才有了诸如此类令人心寒的“给我吧”。要变“给我”为“我给”,就必须反弹琵琶,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好好地帮…  相似文献   

15.
爱的箴言     
在付出爱的时候,谁也不确定会得到回报,不要期待得到爱,慢慢地等待你的爱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即使不会,你也当满足,因为你心中已有了一片爱的绿洲。做你想做的梦,做你想要做的事,去你想要去的地方,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因为你只有一次生命来满足你的要求。永远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你受伤的时候,别人的心或许也在假装痛。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引起一场争斗,一句残酷的话可能会毁坏一个人的生活,一句及时的话可能会平息波浪,一句充满爱心的话可能会治愈别人的伤口。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  相似文献   

16.
我的心     
近来不知道什么缘故这颗心痛得更厉害了。我要向我的母亲说 :“妈妈 ,请你把我这颗心收回去罢 ,我不要它了。记得你当初把这颗心交给我的时候 ,你对我说过 :‘你的爸爸一辈子拿了它待人 ,爱人 ,他和平安宁地过了一生。他临死把这颗心交给我 ,要我将来在你长成的时候交给你 ,他说 :承受这颗心的人将永远正直 ,幸福 ,而且和平安宁地度过他的一生。现在你长成了 ,那么你就承受了这颗心 ,带着我的祝福 ,到广大的世界中去罢。’这几年来我怀着这颗心走遍了世界 ,走遍了人心的沙漠 ,所得到的只是痛苦 ,痛苦的创痕。正直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和平在…  相似文献   

17.
下班后,当我回家走进客厅,我那12岁的儿子抬头望着我,说“我爱你”的时候,我竟无言以对。足足有几分钟,我站在那里,打量着儿子,等着他说下去,我首先想的是,他肯定想要我帮他做作业了,要么是求我给他点零花钱,再不然,就是他做了什么恶事,却装着很善良的样子来告诉我。终于,我问:“你想干什么?”他笑着跑了出去。我叫住他:“喂,到底是怎么啦?”“没什么”,他嬉皮笑脸地说:“我们生理老师让我们对父母亲说‘我爱你们’,看父母怎样回答我们。这是个实验。”第二天,我跟他老师通了电话,想知道这“实验”究竟是怎么回事。说实话,我更想知道其他孩…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充满爱,是每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职业品格。然而,我们在强调爱的时候,不要忘记“尊重”这两个字,因为尊重比爱更重要。不久前媒体报道的那位让学生举左手或右手的老师,深知“尊重”二字的分量,他用“会时举左手,不会时举右手”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让我们看到,尊重的力量有多大。试想,如果这位老师根本没有注意那位后进生举了手,或者讥诮说:不会还举手,凑什么热闹!甚至侮辱学生:简直是猪脑袋,无可救药!或者无动于衷地说:哦,我知道了,你回去吧———从此再不给这位学生以机会,那么,…  相似文献   

19.
妈妈,当你无意间瞟到这个题目,请你不要往下看。真的,永远也不要看,因为这是我的——秘密,是我在心底千百次想要对你说的话。妈妈,我想你知道,不是为了渲染气氛,而是那一天真的下了雨。如果我没记错,那天是我打电话吵着要你一定到外婆家来接我的吧,结果你和爸爸都来了。我们一起回家的时候,你却出了事。  相似文献   

20.
大概是出于中国含蓄、克制、内向的天性吧,虽然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可中国的父母却很少有只会对孩子说“我爱你”的。殊不知这种羞于表达的含蓄给家庭教育带来了诸多不利。和中国父母的这种含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父母,前不久,一位美国人在《环球时报》上撰文说:美国父母经常会告诉孩子,他们有多爱他、多关心他。睡觉之前或通话结束前说出类似的话,对他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总的来说,美国父母不仅通过行动,同时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爱,而且几乎天天如此。而中国的父母很少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或“我想念你”之类的话,也很少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