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俞元桂先生的散文观是一座学术的富矿.本文着重从本体观、创作观、鉴赏观三个侧面分析其对实用性散文与艺术性散文本体特征的概括,探求其散文创作抵达乐天知机之人生奥秘,阐述其鉴赏散文作品辩证明智的审视角度.  相似文献   

2.
王素芳 《考试周刊》2013,(66):26-27
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以古代社会为背景展开。本文对金庸小说的历史意识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为三类,从其武侠小说本体观、创作观、鉴赏观等方面就其对鉴赏武侠小说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散文理论建设中,京派散文的理论贡献一直未受到重视。其虽属零敲碎打,散漫无章,但却字字珠玑,具有极大的生长性和可阐释空间。京派作家对纯艺术散文创作的自觉与独立、创作原则、以及散文本体性的审美规范、鉴赏批评论等提出了极具价值的观点,超越前贤,烛照当下甚至未来。  相似文献   

4.
幼儿散文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学习文本化语言的重要范本。本文从语言本体观的角度来解释幼儿散文欣赏活动,强调应从本体观出发设计幼儿语言教学方案,并以散文作范本为幼儿文本性话语习得创设条件。同时,由于幼儿思维发展尚不完善与生活经验的欠缺,需要借助成人的力量,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幼儿语言学习规律,注重建构具体语境,帮助幼儿学会欣赏散文。  相似文献   

5.
吴组缃以小说闻名,其实他的散文创作也颇具特色,只是评论界长期以来对其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综观吴组缃一生的散文创作,记叙真情实感是其创作的宗旨,真实地反映时代和社会是他的创作理念,他坚持以写人物为中心的创作主张以及圆熟的写作技巧,使他跨越了文体的疆界,不因内容而拘谨于某种表现形式,丰富了散文的审美张力,形成了自己的散文观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试论散文鉴赏中的情感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鉴赏是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课题。抓住和体验散文的情感这个核心,把握散文创作中的真情这一关键,掌握散文抒情方式这一主要环节,加强鉴赏者本身的自我修养这一主要条件,就会在散文鉴赏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在散文创作中终身信奉古典主义文学主张,表现为汲取儒家思想积极、合理的因素,认同传统文学观,注重艺术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提倡理性与传统美德,反对艺术与社会分离,以追求严肃的人生关怀。其所信奉的古典主义基本上分为3个方面:传统至上观、人性论(含理性观、道德观)、文学严肃观。  相似文献   

8.
李贽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金圣叹则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集成者。20世纪以来,学者们关于李贽小说理论的研究,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水浒》李贽评本的真伪问题;二是李贽的发愤著书说;三是李贽的小说本体观、功用观;四是李贽的小说创作观、批评观。纵观20世纪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初步成熟期(即世纪初到七十年代为前期)、辉煌成就期(即七十年代到世纪末为后期),并在20世纪初、中、末形成三次讨论高潮。描述李贽、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情况,会给今天的小说创作、小说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以深厚的诗歌创作及鉴赏经验为基础,用哲学家特有的思辨精神灌溉中国诗学,对诗歌的性质、创作、功能、技巧等诸多理论问题均进行了深入阐发,尤其是对“诗情”进行了许多新的详尽诠释。在王夫之的诗情观中,闪耀着夺目的人本光彩。人本主义主张奠定了王夫之诗情观之人本特色的思想基础;关于诗学理念的反思直接催化了其诗情观的人本特色;通过对传统诗学思想的改造,则直接显呈了王夫之诗情观的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0.
美学的文学观认为读者和作者一样都是艺术的创造者。现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展开的过程中,审美的思维和情感应有一个张扬的空间,应该重构参与者“自我”的新文本体系。初中生掌握和运用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方法有其必要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提倡“人生艺术化”、“人生情趣化”。朱光潜的散文观是“吐肚子直书”,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他的散文创作体现了情与理、思与言的统一及针对性强的特点。朱光潜的创作与学术活动始终围绕着“人生趣味化”而展开,创造出了人生化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梁实秋人性论文学观念的发展,以<雅舍小品>的发表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人性论文学批评观念偏重于批评主观性的张扬、偏执运用社会批评的哲学批评方法以及理想的伦理理性人文主义的人性标准,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持.后期的人性论散文创作观念,在<雅舍小品>系列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人性论散文创作的题材观、文体观和意象创造的语言观,对人性世相的精彩刻画获得不朽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散文创作理论问题的讨论,其焦点仍是散文的特征问题,应重新认识散文的本体特征,开放性,自由性,在自由的创伤中更加自由地表现个性 和心灵。  相似文献   

14.
耿林莽散文诗本体观与文体论认为,散文诗的本质属性是诗,散文诗是诗的延伸。而在散文诗美学观与形式论方面,他指出散文诗美在美文性、抒情性、多样性和流动美。在散文诗的创作观与方法论方面,他认为散文诗并不"易写",应注重抒情与叙事的结合,倡导朴实无华的诗意美和复调式的结构体系;应强化诗化与散文化矛盾的结合,走"化散文"的路子;应该"野"一点,大胆借鉴其他文体的优长;应处理好虚实关系、意与象的关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慎中是唐宋派的首倡者,不仅在散文创作上有较大成就,而且散文理论也颇有建树。由标榜秦汉到宗法唐宋,他的散文观经过了漫长的转变,最终脱离蹈袭窠臼,确立自己的散文理论。他认为"文道合一",主张文贵立意,要求文词与内容完美结合的散文观冲击了复古派理论,对晚明公安派及清代桐城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辑校的卞之琳佚文佚简放置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进行考察,着重分析了卞之琳诗学之充满灵气的象征观、切中肯綮的音节观和传统观及其晚年的新诗史定论,同时肯定了卞之琳从《游击奇观》到《山山水水》的叙事雄心,并及他的散文写作对中国现代知性散文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元诗四大家”之一的揭Xi斯,不仅是一代诗人,也是一代散文家,他的文名为诗名所掩盖,因而散文创作一直被后人忽视,成为揭氏研究的一个空白点。笔乾初步探讨其散文,认为;一,揭Xi斯散文的创作类型多样,内容丰瞻,远非前人所评能够涵盖,二,揭氏散文有深广的忧患意识,同时又逸出儒家思想,有逍遥的自适情怀,三,揭氏散文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深深影响了元代的散文,而其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尚古的文学观,则成为明代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主义文学思潮的前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对以往旧哲学的变革首先是从本体论的变革特别是从本体观的变革开始的。马克思通过对人类实践活动的特质的揭示实现了对本体观的变革,创立了一种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实践本体观。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观所实现的这种变革的意义在于,它使人们对最高统一性的追寻由形而上的超验世界返回到形而下的经验世界,从而为人们自身超越性和自为性的实现指出一条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朱熹的文论家形象一直晦而不彰。朱熹不仅创立了博大精深、光耀百代的朱子哲学,而且善识音律,精通文学,经常从一位情感充沛的创作者或一位掘深探微的鉴赏者的角度入手来解读文学,摇曳性灵、感发生命,揭示出了某些文学创作、鉴赏与批评领域的本质规律。《论语集注》中"文道一贯"的文学本体观、"文质彬彬"的文学创作观、"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观、"玩味""涵泳"的文学鉴赏观初步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让我们得以窥见朱熹理学家身份光环下的文论家面目,并搜索出传统经学诠释路径从经学到文学转向的端倪。  相似文献   

20.
梁实秋人性论文学观念的发展,以<雅舍小品>的发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人性论文学批评观念偏重于批评主观性的张扬、偏执运用社会批评的哲学批评方法以及理想的伦理理性人文主义的人性标准,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持.后期的人性论散文创作观念,在<雅舍小品>系列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人性论散文创作的题材观、文体观和意象创造的语言观,对人性世相的精彩刻画获得不朽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