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发刊词     
发刊词本刊编辑部1992年10月《中华文化》双月刊出版,这是一种普及性文化学术杂志,着重分析和介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杂志分若干栏目,如:"文化总论"、"炎黄文化"、"儒道佛文化"、"历史文化"、"企业文化"、"民俗文化"、"医药养生文化"、"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办好《中华文化论坛》杨超今天是《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编委会的第一次会议,即是宣布《中华文化论坛》杂志诞生了。我很高兴,很激动。因为早在1987年,我就提出要创办一个以弘扬中华文化为目的的杂志,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实现。今天由四川省社科...  相似文献   

3.
我是《中华文化论坛》的一个热心读者。《中华文化论坛》各期上的重要文章,差不多我都阅读过。《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第3期上登出的牟钟鉴教授写的《从孔孟之道看儒家传统的中庸性格》这篇文章,我阅读多遍,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这篇文章对儒家传统的中庸性格,从...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张岱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以"弘扬中华文《以光大民族美德,繁荣学术研究,促进社会文明"为宗旨的《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经过多方努力,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海内外...  相似文献   

5.
古代长江流域的“超级大国”──楚国张正明(我应日本勉诚社邀约,撰为此篇,其日文本为阿部进先生所译,刊登在《日中文化研究》第7号"长江文明特集"上。今将其汉文本删繁就简,并将标题做了相应的修改,奉请《中华文化论坛》的编者和读者指教。──作者)伯特兰·罗...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摘编《中华文化论坛》创刊号于今年三月出版后,在全国学术界中产生了强烈反响。编辑部在近两个月中收到大批读者来信,它们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有著名的专家学者,也有普通读者。不少读者在信中说,他们都仔细地阅读了创刊号的许多文章,有的甚至从头至尾...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两岸同根──参加台湾海峡两岸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黄海德去年十二月,我作为一名大陆道教研究学者,应台湾中正大学与《道教文化》杂志社的邀请,赴台出席了"海峡两岸道教文化学术研讨论"。通过两岸学者短暂的学术交流与参观访问,我深切地感受到,宏大精博...  相似文献   

8.
善待文物     
“人类文化是继承的”。四年前,我曾在《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4期上讲过这样一句大白话,因为我认为这实际上好像是一个问题。我现在试着再讲两个问题,以向专家们求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50年前发表《共产党宣言》,其中讲了两个“决裂”,常令我们文物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会长杨超讲话筹备已久的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成立了。酝酿多年的《中华文化论坛》终于出版了,现已出了第三期。中华儒学、佛学、道学三个文化研究中心计划出三套丛书,现已正式出版了《中华道学文化系列丛书》。在这里除了祝贺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和三个...  相似文献   

10.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京举行《中华文化论坛》读者、作者座谈会在《中华文化论坛》创刊两周年之际,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为了支持、帮助办好这份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术刊物,于1996年4月18日在北京新华总社新...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元月26日,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行《论坛》作者、读者、编者迎春茶话会,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会长、《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编委会名誉主任杨超、杨析综同志,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学院、四川教育学院、省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中华文化论坛》在今后的办刊宗旨中,在面向全国,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同时,更应加重对区域文化中之巴蜀文化的研究。所谓“巴蜀文化”,其实是巴蜀地域文化不断与包括中原文化在内的邻近周边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交流、菩草的产物。巴蜀文化既有着属于中华文化共性的一面,亦有着区别于中华文化圈内的其他地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研究巴蜀文化也是研究中华文化。巴蜀文化虽然处于祖国的西南腹心,并且被崇山峻岭所环抱所阻塞,以致于有“蜀道难,难于…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论坛》创刊五年,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论文,其中不乏精品、珍品。我从中受益良多,谨此表示衷心感谢!我非常赞同本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宗旨。围绕此宗旨,应当继续多刊登发掘、阐释...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拟联络海内外致力于中华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于2018年5月中旬召开"中华文化论坛·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征集稿件,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5.
征稿启事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拟联络海内外致力于中华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于2018年5月中旬召开"中华文化论坛·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征集稿件,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足佛教石刻两则跋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大足佛教石刻两则跋文龙晦(一)大足佛教石刻《牧牛图颂》再跋我于1992年参加大足石刻研究会,提出论文《大足佛教石刻牧牛图颂跋》,发表于1994年《中华文化论坛》第四期,在那篇文章里我第一次追本溯源把从《阿含经》起到王恩洋止有关《牧牛图》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朋友应该读一点中国的古典名著──《中国思想文化典籍导引·前言》张岱年,牟钟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典籍,数量繁多,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丰厚的。青少年朋友们在阅读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籍和外国文化名著的同时,也应该读一点中国的古典名著,...  相似文献   

18.
1996年5月我将《一代诗哲吴雨僧》寄给《中华文化论坛》时任主编谭洛非同志,没有想到一个多月文章就在2期刊出。洛非给我来信说:文章写得好,他把另一篇文章抽下,先将这篇刊登。又说《论坛》新辟了《中华学人》和《学者谈治学》两个专栏,主要登载四川学者和与四川学术、教育有关的学人。他要我向王利器先生约篇谈治学经验的稿件,并说他认为王先生的东西可以流传。我回信说,《论坛》开辟这两栏很好。我同王利器先生很熟。大概在1996年9月,我去拜访王先生,讲起谭洛非向他问候及约稿的事。王先生说,他同洛非也相识多年。我…  相似文献   

19.
喜悉《中华文化论坛》已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公开发行,谨此向编辑部全体成员表示热烈祝贺!是你们全身心的投入,才能使试刊四年的内刊转为公开发行;是你们的认真和负责,才保证了刊物的学术水准,使之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中华文化论坛》的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和《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于1999年12月15日在省社科院召开迎新茶话会,省老领导、学会会长、编委会名誉主任杨超、杨析综,省政协原副主席杨岭多吉,省政协副主席章玉钧等领导。学会顾问、理事,《论坛》杂志编委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共80余人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