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2.
解读调漂     
干任何事都要讲目标,讲条件。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条件是行动的依据。调漂的目标和条件是什么,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现在看来,以灵敏与迟钝为目标,使问题复杂化;以漂尾中点为目标(如7目漂尾调3.5目或4目),又使问题简单化。那么,调漂的目标何在?“调”是为了“钓”,调漂的目标全在钓。钓分钓浮和钓底,  相似文献   

3.
杨毅 《钓鱼》2009,(19):22-23
河道中“台钓”浮漂的选择,河道区别于池钓的最大特征,就是有流水的存在。浮漂的选择上一般都是以中长漂身的10—13目长硬尾、长碳脚浮漂为主。在一些小鱼特别多的场合,预备一只三等分造型的软尾漂也是可以的。若是在河道的支流,封闭的闸口等处垂钓,由于没有水流的关系,也大可参照自己平时池钓的喜好选择和调整浮漂。流水中的浮漂不宜调的过于灵敏,较低的目差,甚至是调几目钓几目都是可行的。原因是野河中的鱼类基本上都是生口色,即便因为天气或是水情等原因,遇到轻口的鱼讯时,浮漂正常的调钓信号巾,会很清晰,这是与池钓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刘自治 《钓鱼》2009,(3):30-31
综观各类钓鱼书刊杂志上,有关手竿钓鱼提竿时机的文章似乎不多,而且各文中所讲的提竿时机都是不外乎那么几种。除了拉黑漂这种台钓浮漂及七星散漂共同的提竿信号之外,还有一种是专门针对台钓漂的,即漂尾上升一或二目并停止不动时,也即钓二目时漂尾上升到露出三四目时即为提竿时机。  相似文献   

5.
史为林 《钓鱼》2008,(9):12-13
三、体积小的浮漂灵敏 比较的条件是两支浮漂的形状、漂尾粗细、长短、漂脚、使用的材料等其他都相同,只是大小不一样。体积大的浮漂在漂组中需配大铅坠,因而体积大,重量大,体积小的则相反。大小漂组的调、钓目相同。鱼对大、小漂组的作用力大小、时间和方向相同。在上述条件下,体积小的浮漂灵敏。不同的观点我们在《什么样的浮漂更灵敏(上)》已提到过了,  相似文献   

6.
3.浮漂使用的变化 浮漂使用上的变化,是指各种不同的对法与钓法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所产生出的不同作用,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台钓的精华。根据鱼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饵料,在充分考虑鱼情及所用饵料性能特点的基础上,配合以相应钓法,方可达到台钓的较高境界。 我们前面提到过对漂有对敏和对钝的不同,即是对得高一点或低一点。调整水线后钓鱼时,也有“钓敏”和“钓钝”之分。以对4目为例,钓鱼时漂尾露2目算正常,少于2目即为钓敏,漂尾露得越少便钓得越敏;多于2目时则为“钓钝”,露得越多,钓得越钝。  相似文献   

7.
随着台钓的发展,人们体会到属于同种状态下的灵敏度的差异,在实际垂钓中的一般情况下意义不大,常不予计较,只把灵敏度按三种状态——双饵悬浮、一饵触底一饵悬浮(单立法)、双饵触底(共立法)分为最灵敏、较迟钝、最迟钝三个等级,这叫“钓状态”。钓状态似乎已成为通常的选择。如何通过调漂确定状态,对有经验的钓手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对一般钓友来说就不尽然了。本文的目的就是想使还不具备熟练调漂技能的钓友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调漂方法。  相似文献   

8.
读了《中国钓鱼》总第93期上杭州钓友骆行彬的文章《析淡水手竿底钩的"盲区"》一文后,本人利用其方法,对本人常用的钓组进行了检验。发现本人所用钓组的灵敏度,较骆文所描述的情况还要迟钝。本人常用钓组的组合形式是,直径0.2毫米尼龙钓线、漂尾直径1.5毫米长160毫米台钓漂、铅皮包铅皮座做坠、脑线长150毫米左右(与钓线等径)、6-8号伊势尼双钩(一钩着底、一钓悬空)。试验在水深60厘米的水族箱中进行。待将钓组调至一钩钩弯触底,漂尾露出水面二日为止。这时将事先拴在悬空钩钩弯处的细线向上提,直提至约与坠将近齐平时,漂才上…  相似文献   

9.
张克喜 《钓鱼》2008,(14):24-25
我们在垂钓中,不时的会碰到风浪,有时甚至是五、六级的大风浪,用悬坠钓和传统钓都将无法进行,使人感到非常遗憾,因此几年前我便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自己提出的课题是:(一)六级以下的大风浪钓组能可靠定位,漂尾仍能醒目准确的显示鱼讯;(二)钓组灵敏度极大的提高,使其接近悬坠水平;(三)垂钓现场组装快速并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
狐影 《钓鱼》2004,(24)
悬坠钓(台钓),因所使用的钓组灵敏、上鱼迅速而受到很多钓友的喜爱,围绕着漂、坠、钩三大专题而完成的文章举不胜举,光是各路名家高手对调漂技术的研讨文章就足以让我们初学者眼花缭乱的了。在下试从物理学角度来做个另类一点的分析,其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妥当之处,希望各位钓友能给予指出,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对处于懵懂状态的初学者有所启示。认知鱼漂的基本要素当今的钓鱼鱼漂可谓琳琅满目,光是以不同形状的漂尾、漂身、漂脚三段组合就可以演化出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漂种,让人有无从选择之感。然而万变不离其中,一支鱼漂表现出来的漂相最终取…  相似文献   

11.
纪录台     
在台钓调漂时,饵的重量要占.漂子的浮力,最常用的“调四钓二”中,一个面饵的重量要占漂尾二目的浮力。而在野钓中.使用的鱼饵多是蚯蚓、芽子、红虫等荤饵,其重很小,在要求不是很精密时,其重可以在调漂时忽略不计。如在脑线上靠近鱼钩处加一个配重(小坠),代替台钓中面饵的重量,就形成了双坠线组。  相似文献   

12.
浮漂的选择与如何调漂,是台钓的关键。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浮漂有孔翎漂、巴尔沙漂、塑料漂、芦竹漂、芦苇漂乃至木漂等等。相对而言,材质的选择对台钓的确有一定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却是浮漂的加工,也就是浮漂的浮力、形状、规格等几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李寒停 《钓鱼》2009,(7):20-21
山西钓友封居华: 今年年初,我在网上购得某品牌一套三支的高档浮漂(硬尾),到手的第三天正值我休息,于是急忙找个大棚坑去试漂。这个大棚里的主要鱼种是50克小鲫鱼和300—500克大鲫鱼。我嫌钓大鱼麻烦,决定钓小鱼。在套漂里抽出一支1号小漂,空钩半水调2.5目,搓小饵钓2目;拉饵钓3目。我来这个大棚钓个几次鱼,饵料的配方略知一二。在和好钓小鲫鱼的拉饵之后,等了约20分钟见拉饵已经什么漂啊?我很是郁闷……  相似文献   

14.
我与台钓     
我第一次见识台钓是1990年7月2日杭州市钓协与台湾台中市钓协举办的钓鱼联谊赛上。那场比赛在钱塘江畔的近江渔场举行。比赛采取杭州钓手与台中钓手相互间隔抽签定位。我们杭州钓手均是传统钓法,用立漂或星漂沉底钓,鱼饵多为蚯蚓或面饵。台中钓手清一色的台钓。赛场虽然是混养鱼塘,但罗非鱼特别多,钓罗非鱼正是台中钓手的强项。比赛开始后,只见台中钓手挂上饵料后很快就有鱼上钩,有时还一竿中鱼两条,让我们领教了台钓的厉害。我们用蚯蚓很难钓上一尾鱼。当台中钓手频频上鱼之时,我们就很少有鱼咬钩了。这场比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台钓是竞技赛中一种比较先进的钓技。比赛结束后,我旁边钓位的台中钓手陈先生送给我两支孔雀毛浮漂,还有竿架、抄网等钓具,使我学习台钓有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搓饵基本功     
吴芜 《钓鱼》2007,(6S):16-17
拉饵的出现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1989年开始的两岸钓鱼交流以鲫鱼为对象鱼,定位池钓并影响钓鱼比赛,按尾数计成绩。一尾鱼计1分(按名次分评定成绩是后来的事),500克是一尾,50克也是一尾,当然是钓小鱼有利。可是搓饵慢,影响速度,于是就有了拉饵,但它出现在钓鱼比赛是在1998年,所以程宁很骄傲,他的“九八钓王”是老老实实,  相似文献   

16.
发光棒给夜钓带来很大的方便,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台钓时。台钓对调漂的要求比较高,稍加一点重力,漂的目数就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很细的漂尾上加上发光棒,无论如何也调不出不加发光棒时的灵敏度。因此,有些钓友开始自制“反光”漂,效果不错。但反光材料(反光纸、反光漆)不是每个人都容易搞到的,因此希望能在市场上买到这种反光漂。  相似文献   

17.
老骥 《钓鱼》2008,(22):53-53
现代台钓的钓组里,最一成不变的就算鱼坠了(铅皮坠),浮漂、鱼钩、鱼线、漂座、太空豆、8字环、甚至铅皮座等,都在更新换代,新品频出。而铅皮坠没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8.
苏群 《中国钓鱼》2006,(3):18-19
近几年来,牡丹江地区的传统钓手在钓跑漂的基础上演变出一种传统与台钓相结合的全新钓法(见《中国钓龟》2004年第十一期《张师傅的江钓高招》一文,作者牡丹江那铁华)。新的跑漂垂钓方法突破了旧的钓法中的随意性,它是以蝇蛆为诱、钓饵,在小溪或江河中走钓的钓鱼方法。这里,向大家介绍溪河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张铨 《钓鱼》2005,(15):31-31
对于传统钓法,如何认识、如何对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一种倾向,把传统钓视为观念陈旧技术落后,指为颠覆对象。《钓鱼》第7期一篇《再现悬坠钓法的魅力》的文章,用对比的手法,用”事实”说明传统钓法钓不到鱼(悬坠钓法钓获375千克,传统钓法只获两尾鲫鱼)。”用悬坠钓法能反映出鲫鱼食饵漂讯,而用七星漂传统钓法根本反映不出来,抓不住这微弱的信号,即使是水平再高的传统野钓钓手,肯定也收获甚微。”  相似文献   

20.
杨毅 《钓鱼》2009,(8):22-23
我对自己钓组上的东西一向比较在意,特别是漂子。尽管所拥有的好漂子屈指可数,但我认为它是钓者判断鱼口的关键。尽管我经济方面不宽裕,依然是把漂、线、钩作为重点,在这方面硬件的投资上不敢太马虎。钩怕没钢(火)、线防跳号、漂子怕的就是被人忽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