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投诉类节目中录音报道不但可以增加节目的可听性。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还有利于促进问题的尽早解决。在广播投诉类节目中使用录音也是记者免于纠纷.实施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在一些批评性报道中,会出现被访者在采访过后“翻脸不认账”的情况.甚至要与记者和媒体“对簿公堂”。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采访过程的录音是记者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
论中共中央西北局《党内通讯》的批评性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48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党内通讯》的批评性报道原文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刊的批评性报道是在瑞金时期革命报刊批评性报道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党内通讯》批评性报道的主体是党组织,客体是工作中的各种错误,乃至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归纳总结了批评性报道的内容、类型,指出这种批评性报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自我监督,其目的是组织和指导工作,确立的批评性报道原则是实事求是,认真负责,而且将报刊的批评性报道常规化、规范化,使批评性报道走向了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否有可能侵权和涉讼,与对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的把握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分四个问题来谈。 一、准确与删繁就简 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记者立于不败之地的护身法宝。特别是进行批评性报道,每一个情节都要核实无误打能动笔。事实要准确,用词要准确。这些道理不说自明。 现在要说的是,为了做到准确,批评性报道要删繁就简这里所讲的批评性报道,不是指对司法机关、纪检部门审判、处理结果的报道,而是指媒介独自发现问题,予以披露的报道。写这样的批评性报道,最忌“贪大求全”。比如某人可能受贿五次,记者掌握其确凿证据的只有一件,另有两件有明显的线索,但还没有抓到十分可靠的证据,此外两件只是听到一些反映。那么记者在写报道时,就先报那事实确凿的一件,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职责之一,开展批评性报道也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职能之一。笔者认为,作为与群众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都市类报刊,更不能忽视批评性报道的重要性,针对批评性报道,记者如何及早发现线索,如何做好采访、报道,在报道中如何保护好自身,笔者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5.
吴悠  孙起 《声屏世界》2003,(3):24-25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媒体通过批评、揭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一些丑恶现象,引导舆论力量,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但是批评性报道又是最容易引发利益冲突和纠纷的。如果记者的报道引起了关注,有关职能部门要求透露其消息提供人,而消息提供人又在事先要求记者保证不泄露他们的真实情况.那么在此情况下,记者是否应该为其保密?本文旨在以邱氏父子的遭遇为个案,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媒体通过批评、揭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一些丑恶现象,引导舆论力量,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但是批评性报道又是最容易引发利益冲突和纠纷的。如果记者的报道引起了关注,有关职能部门要求透露其消息提供人,而消息提供人又在事先要求记者保证不泄露他们的真实情况.那么在此情况下,记者是否应该为其保密?本文旨在以邱氏父子的遭遇为个案,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中国足坛掀起反赌风暴,引发媒体一系列针对中国足坛黑幕的批评性报道.诸如足坛赌球假球等违法乱纪事件,媒体不可能跟公安机关办案那样通过侦查手段掌握全部事实情节,体育记者要对体坛类似现象展开舆论监督,采写批评性报道,只能采访相关新闻信息源获取信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记者在采写批评性报道时,如何处理与信息源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市党报记者工作生活在基层,对社会上出现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以及群众的呼声,更能预先觉察和深切理解。面对诸多深层次问题,应在倾听群众呼声中学习化解矛盾,采写有分量、有深度、有作用的报道,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为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9.
深处有热流     
作为热点、难点、着力点,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一直是近年来新闻界报道的“热区”。无庸讳言,10年改革,成就喜人。但也充满着矛盾、碰撞、波折、困难,包括人们认识上的差异,工作中的失误,因此对大中型企业的报道形成了一种比较复杂的形态。比如:报道成绩和经验?各厂千差万别,对这些经验很难形成共识;揭露矛盾?揭不胜揭,揭出来也不一定就能解决;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多次提过,再提也没什么新鲜感!以至于在当今的经济记者圈中,不少人对“热点”、“难点”新闻避而远之。当然,“逃避”不是出路。作为驻  相似文献   

10.
批评性报道的采访技巧和角色把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批评性报道往往是在对多重矛盾的层层剥离中揭示事件的本质,客观记录是指在这种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主题先行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臆断。记者的本质是记录者,在批评性报道的采访中,首先要使自己的状态从对主题事件情绪激动的目击者转为冷静客观的旁观者,这种调整是持续性的,应该贯穿采访始终。 “焦点访谈”反映309国道山西段交警乱罚款的节目《罚要依法》所揭示的矛盾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应该承认,就这个节目本身的选题而言,没有太多的新意,反映的是一个长时间被新闻界关注的老  相似文献   

11.
增强记者的主体意识,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条件。所谓主体意识,就是记者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自身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确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是报道主体与报道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诚然,作为报道客体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主体无疑要尊重客观事实;然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既肯定客体的第一性,又注重记者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多媒体时代,在新闻业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记者每天都要接触新的观念、新的事物,每天都在面对关系社会和受众的热点、难点、重点等根本性问题,该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从哪个角度进行报道,这直接体现了记者的独立思维。记者只有具备了独立的思维,才有可能高屋建瓴地驾驭笔下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电视评论的报道工作,所以经常触及批评性报道,源于实践的体会和认识,搞好批评报道,一定要从建设性的心态出发,创意与操作既是疾恶如仇,又是与人为善的;既是对人的,更是对事;既是有典型性的,又是有普遍意义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一直把“反面问题正面做”,作为批评报道所追求的目标,使舆论监督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事实也证明,一些成功的批评性报道,无不把“反面问题正面报”视为导向意识的生动体现,比如《焦点访谈》的批评报道,为什么能够引起那么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原因就在于它确实是在曝光着许多…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电视评论的报道工作,所以经常触及批评性报道,源于实践的体会和认识,搞好批评报道,一定要从建设性的心态出发,创意与操作既是疾恶如仇,又是与人为善的;既是对人的,更是对事;既是有典型性的,又是有普遍意义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一直把“反面问题正面做”,作为批评报道所追求的目标,使舆论监督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作为舆论监督重要手段的批评性报道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批评性报道与舆论监督的区别、批评性报道自身特点出发,透视批评性报道中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并就如何进一步强化这一功能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择社会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报道,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抓住读者,让读者爱读爱看,这几乎是每个记者经常挂在嘴边的常识。但是,在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报道中,仍然有一个如何选择切入点的问题。切入点选好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选择难点中的“亮点”。社会的难点就是我们报道的重点。怎样才能报道好这些难点,这就需要我们精心思索,从难点中去发现“亮点”,以  相似文献   

17.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存宽 《视听界》2002,(1):50-51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编辑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是报道主体与报道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诚然,作为报道客体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主体无疑要尊重客观事实。然而新闻报道不仅要忠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而且要力求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受众获得通观全局和预见事物发展前景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记者编辑高扬主体意识,激发创新精神。电视  相似文献   

18.
陈臻 《新闻窗》2008,(1):30-31
记者应如何应对当前的热点和难点?这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在关心、思考和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一些社会矛盾也随之凸现出来,这些矛盾在某些地域(尤其是地方)形成了不少的热点和难点,如征地拆迁、农民土地和林权纠纷等。  相似文献   

19.
(二)对“难点”不能“绕道走”,要迎难而上——“难点”差不多都是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记者如若回避它,那就会使我们的报道脱离群众。只有迎难而上,去研究,去反映它,我们的报道才能贴近群众。 不少记者都有这样体会,只有抓“难点”,记者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才能提高得更快,比起那些一般性“中不溜”稿件更能锻炼人,更有利于培养记者。在抓“热点”时,记者难免会遇到这样  相似文献   

20.
王鹏 《新闻采编》2006,(1):33-34
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的加剧,老百姓越来越多地希望能知道一些事件的“真相”,而面对各种新闻媒体的激烈竞争,不少报刊已将大众所关注的批评性报道作为自己的“拳头产品”。然而,有不少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采写回来的批评性报道,不是因为导向错误便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