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闻评论”,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体裁,是报刊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的总称。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政治性和权威性很强的文体,一直是媒体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新闻评论方式和方法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包括新闻评论思维从价值一元到价值多元;新闻评论功能从“舆论引导”到“言论表达”;新闻评论内容既强调“观点传递”,又强调“关系加强”。  相似文献   

3.
一、整体把握 1.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新闻评论”的阅读与实践,包括“导引”“阅读”“实践”三个环节。“导引”介绍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起到引路搭桥的作用,重点是用这些知识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实践;“阅读”由两篇社论、4篇短评(两篇国内、两篇国外)组成,6篇文章种类不同、特色各异,在阅读中强化学生对新闻评论文体特征的把握,使其学会以合适的方式阅读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4.
新闻短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广义的写作新闻评论的试题,在以往高考卷中早已有之(如2006年北京卷第23题要求写新闻点评,2009年福建卷第16题要求针对新闻现象谈看法,2009年天津卷第24题要求根据报道谈所获启示等),但明确提出"新闻短评"的概念,却为湖南首创。  相似文献   

5.
概括性、接近性、生动性、形象性、哲理性和审美性作为《论语》独特的语言艺术对当今新闻评论写作,尤其是新闻短评和新闻锐评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新闻语言应用研究既是一个共时的平面,更是一个历时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一种说理艺术,既要讲求内容上的说理逻辑,又要重视形式上的语言艺术。本文以报刊新闻评论的语言创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新闻评论语言创新不足的原因、语言创新的技巧、以及对语言创新的要求,同时也列举了几种新闻评论语言创新的具体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李淼 《华章》2013,(25)
新闻评论是对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的意见以及言论的一种写作形式和一种说理的艺术,在内容上,要求说理逻辑清晰;在语言上,必须注重写作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创新。本文以“新闻评论上的语言创新”为出发点,对目前新闻评论上语言创新水平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对语言如何进行创新,以及创新的要求和具体创新方法进行阐述,以指导对新闻评论的语言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进行评价和议论的一种政论文体。它具有鲜明的新闻性、政论性、针对性和指向性的特点,也是一种抓矛盾、摆事实、讲道理的艺术。但是,当前报纸的新闻评论在可读性方面却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老生常谈、面孔生硬、内容枯燥”,使新闻评论不能对报纸版面起到统摄作用。它所倡导的思想、观点也因此不能深入到读者心中,它所担负的宣传党的政策、激励工作热情,弘扬精神文明的重大作用,也就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增强新闻评论的可读性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青年报纸以青年为主要服务对象,其新闻评论的内容与形式理应具有青年特色。文章以《中国青年报》评论专版“青年话题”为例,以内容分析法,从评论对象、评论领域、评论问题、评论指向、评论时效、评论作者等六个方面对其2012年上半年评论文章进行统计,以描述我国青年报纸新闻评论的现状。结果显示,我国青年报纸的新闻评论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没能形成鲜明的青年特色,存在选题泛化、写手职业化与写作模式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是新闻的一种常见体裁,它引领媒介的主流舆论,分析复杂的社会新闻事件,影响和设置着大众的议论话题。但从其现状看,比较突出的现象是,文章中往往包含了太多的说教因素,缺乏以情感人、以理悦人的从容和气魄,缺少幽默、调侃等豁达的因素,往往不易被大众接受。如何让新闻评论更易于被人接受,本文围绕新闻工作应保持贴近群众的要求,结合李长春同志提出的“三贴近”原则,从新闻评论语言的五方面创新着手,谈谈新闻评论语言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11.
“新闻链接”原本是网络新闻使用的编辑方式,纸质媒体——报纸将这种编辑方式“为我所用”后.使厚报时代的报纸在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新闻链接”使知识资讯具有了新闻效应,同时使“旧闻”具有了当下时效性,更是新闻受众对一个新闻事件的评论见解获得了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2.
范荣康先生把新闻评论的特性概括为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这个“三性”论是不科学的。新闻评论的特性应该是:依托新闻事实、时效性、评论性、大众性。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语文教育教学是“语文”和“教育教学”的综合。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权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权是个人或新闻传媒通过大众传播机构,结合新近发生的事实,就人们普遍关注和现实存在的问题依法发表评论的权利。新闻评论权的行使是公众对国家权力实行舆论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是新闻评论权的宪政基础,但是还需要具体的法律——《新闻法》的立法来确认与保障这项权利。  相似文献   

15.
“三贴近”是党中央对加强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报道群众身边事。各报纸传媒贯彻落实“三贴近”,最显眼的是增加了新闻评论,使报纸评论形式多样化,因此,报纸新闻写作必须创新,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真品、精品。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要继承和发扬古人的优良写作传统,通过增加论说气势,提高可读性和感染力。气势是评论从内容到形式的有机呈现。有效地将内容外化为形式,用形式为内容服务,是写出评论气势的关键。采用有效的说理方法,精心建构文章结构,注重修饰语言,能够增强新闻评论的气势。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一张报纸若没有好的新闻评论,就等于没有灵魂.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传媒市场也发生了巨变,在这种背景下,新闻评论所承载起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功能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体现出丰富的时代特征.在新形势下,党报新闻评论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创新发展党报新闻评论,找准立足点,是党报提高新闻评论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或者普通百姓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新闻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9.
电视台的评论节目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正确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也是是电视节目中的一块高地,是检验电视台品位、电视节目品质的标尺,国内众多的电视频道强化评论强台,开办的评论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新闻、经济、体育、文艺等专业频道,评论节目日益增多,作用也更加明显。本文试从其评论传播的内容模式、结构模式以及受众审美模式等创新方面作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和其他说理文一样,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翻开国家、省级报纸,篇篇评论都展示着理和情结合的完美追求。伴随中国的改革大潮不断向前,世界文化在交融、相互促进。在世界报刊新闻评论体裁写作的广泛对比中,给予了我们新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