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9):F0002-F0002
2014年是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申遗成功10周年,也是高句丽好太王碑建立1600周年重要纪念年份。6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中心和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高句丽申遗10年暨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学术研讨会”在通化师范学院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0月9日—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知名边疆史地专家李大龙先生,应大连大学科技处和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的邀请,对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访问,并为我校历史学专业的部分师生做了两场题为"自然凝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轨迹"和"社会科学研究与电子网络资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我校东北史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由王禹浪教授主持。李先生的讲座观点新颖、内容充实,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之后,所具有的东北边疆、边缘的意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地理方位的哲学理念相关。中国东北是具有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殊区域。1858年是中国东北地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转折点。中国东北的文明诞生、文化移动、民族迁徙的历史具有跨国性、跨区域性的特点。按照流域文明的分布。东北的历史空间可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大、小凌河流域五大流域文明区。在五大流域的空间中有东胡系统、肃慎系统、减貊系统、汉人及其他民族等五大民族体系。这些民族在上述五大流域中建立了若干个方国、王国和帝国政权。由于受国家政治倾向和民族情绪及民族意识的影响。东北亚诸国在中国东北历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历史观。我国当代进行的大清史编修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东北属国研究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各项东北经济振兴建设工程;对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东北历史空间的现实与未来的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省级重点学科承办,《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校院共建"中国西南区域研究(1840-1960)"科研创新团队协办的"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会研究(1911-1949)"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  相似文献   

5.
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于永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同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毕奥南研究员主编的《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内蒙古卷》第一辑和第二辑,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之后,所具有的东北边疆、边缘的意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地理方位的哲学理念相关。中国东北是具有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殊区域。1858年是中国东北地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转折点,中国东北的文明诞生、文化移动、民族迁徙的历史具有跨国性、跨区域性的特点。按照流域文明的分布,东北的历史空间可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大、小凌河流域五大流域文明区。在五大流域的空间中有东胡系统、肃慎系统、濊貊系统、汉人及其他民族等五大民族体系。这些民族在上述五大流域中建立了若干个方国、王国和帝国政权。由于受国家政治倾向和民族情绪及民族意识的影响,东北亚诸国在中国东北历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历史观。我国当代进行的大清史编修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东北属国研究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各项东北经济振兴建设工程;对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东北历史空间的现实与未来的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之后所具有的东北边疆、边缘的意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地理方位的哲学理念相关。中国东北是具有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殊区域。1858年是中国东北地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转折点,中国东北的文明诞生、文化移动、民族迁徙的历史具有跨国性、跨区域性的特点。按照流域文明的分布,东北的历史空间可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大、小凌河流域五大流域文明区。在五大流域的空间中有东胡系统、肃慎系统、濊貊系统、汉人及其他民族等五大民族体系。这些民族在上述五大流域中建立了若干个方国、王国和帝国政权。受国家政治倾向和民族情绪及民族意识的影响,东北亚诸国在中国东北历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历史观。我国当代进行的大清史编修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东北属国研究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各项东北经济振兴建设工程,对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东北历史空间的现实与未来的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2,(2):F0002-F0002,F0003
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先后获批为辽宁省中国东北史暨满学研究基地、辽宁省东北工程研究基地、辽宁省精品课程教学单位、东北边疆历史民族问题研究基地、大连地方史研究基地五大省市级重点社科基地和大连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此外,所负责建设的东北边疆史学科作为特色学科,于20(16年被辽宁省委宣传部确定为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9.
“辽海人文历史与生态环境变迁”是东北史、边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出于对辽宁史学与现实问题的强烈关怀,渤海大学政史学院承办了以此为主题的第二届“辽宁史学论坛”。与会学者围绕辽海历史与文化、辽海地区考古与文物保护、辽西人文历史与生态环境变迁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的学术交流,提出了诸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观点和富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2,(2):1+137
<正>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11月,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先后获批为辽宁省中国东北史暨满学研究基地、辽宁省东北工程研究基地、辽宁省精品课程教学单位、东北边疆历史民族问题研究基地、大连地方史研究基地五大省市级重点社科基地和大连大学实践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边疆省区全局和宏观角度考察边疆经济现状与发展,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我国边疆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和对策,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尤其对我省的经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哈师大边疆经济研究所针对现实需要,写成了我国第一部边疆经济研究专著《中国边疆经济发展概略》。本期选登了该书的第一章,其主要阐述边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意义,由牛德林教授撰写。《中国边疆经济发展概略》已于1993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边疆经研所承担的国家教委人文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会“七五”“八五”在这一领域的重点科研课题的中间成果。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院高句丽研究所耿铁华教授的新著———《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的墓碑 ,立于吉林省集安市郊。本书论述了好太王碑建立、保护、捶拓、拍照、石灰涂抹等问题。对碑石文字现状 ,国内外学者的释读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与说明。作者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 ,在充分利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本书作为“东北边陲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项目出版的第一批图书 ,内容丰富 ,资料翔实 ,考论结合 ,是研究高句丽历史与好太王碑的一部优秀学术著作。耿铁华教授新著《…  相似文献   

13.
加强廉政文化研究,大势所趋。但是,“边疆学”学科体系中的边疆文化研究和“吏治”研究,皆有待转向。考察边疆廉政文化体系的历史构成及其资源特征,这既有助于完善“边疆文化史”,重新发现边疆“文化力”的多元形态及其基层社会的文化生命力,它更能探讨出一条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的“内生型”现代廉政建设新路。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是建构西南“廉政边疆”的一个极好实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边疆安全教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中学教育的一部分,历史课程具有德育功能,能够促进中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了解。因此,将历史课程融入边疆安全教育具有广泛意义和深远影响。研究从三个方面探讨历史课程融入边疆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分析历史教育融入边疆安全教育的现状与重要性,研究广西地区与黑龙江地区关于边疆安全教育的案例对比分析,探讨历史课程融入边疆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11):F0002-F0002
高句丽·渤海史是中国东北民族史、边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高句丽‘渤海历史与考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在高等教育、旅游发展、民族边疆稳定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统筹新时代边疆社会安全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四川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四所师范院校边疆研究院所共同发起,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联合承办的“首届新时代师范院校边疆研究与学刊建设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边疆社会治理研讨会”于2021年11月27日在成都举行。本届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边疆学的构筑涉及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重要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和中国边疆研究任务,中国边疆从历史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中国两大历史遗产联系的平台,从现实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保卫中国安全的第一线。中国边疆学主要有两大研究任务,一是要厘清中国疆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地位及原因,中国边界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国境线形成、变迁的过程等问题。二是通过研究厘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规律;中国边疆学发展历程可以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三十年实践来概括;实现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向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学术转型,加强边疆理论研究和推动边疆教育是眼下两大要务。  相似文献   

18.
由郭贵儒、张同乐、封汉章三位教授合著的《华北伪政权史稿——从“临时政府”到“华北政务委员会”》一书,已于200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之际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付梓出版,并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近年来,华北抗战史研究取得不少进展,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边疆研究包含“中国的”与“世界的”两个层面。近代西方探险与中国海外考察兴起,使得东西方文化在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领域产生了碰撞与交织,促使了西北边疆史地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东西方文化情景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拿来主义”的态度对中国边疆研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必须具有世界场域的眼光,从“史源”上解决研究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使得中国边疆研究能够从“中国的边疆”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近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九五”重点课题 ,它主要收录唐以后到清前期这一历史时期的新词新义 ,为汉语史的研究 ,各种层次的文科教学提供方便。全典估计六百万字左右 ,由八位教授分头撰写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白维国研究员总摄其事 ,笔者负责撰写“Y”|“Z”两个字母百馀万字。现初稿已完 ,为了征求意见 ,特发表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