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金洪 《寻根》2013,(1):134-138
康姓主要来源有三:一是出自姬姓,为康叔后裔。《通志·氏族略》载周武王幼弟康叔谥号“康”,其后人以谥号为氏,姓康。二是出自外族。据《汉书》《旧唐书》等记载,古代西域有康居国(在今巴尔咯什湖和成海之间)、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曾受汉唐管辖,出使来中国的王子和使者中有居留不返者,其后裔就以原国为姓。  相似文献   

2.
焦姓与焦国     
胡焕英  常军  胡小平 《寻根》2008,(1):123-125
一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71《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相似文献   

3.
班姓探源     
李英斌 《寻根》2002,(5):104-107
据《中华姓氏大全》载,班姓来源有二说:一是楚国若敖(熊仪)的孙子 於(字子文)生后被弃于诸梦泽,吃虎乳长大,因虎有斑纹,以班为姓,《西溪丛谈》认为班应作“斑”;另一说是班氏为楚国令尹班的后代(见《风俗通》),《通志·世族》则云:班以名氏为姓,谓强生班,因氏焉。其实两说同出一源。远祖追根春秋时代楚国熊生熊仪,谓之若敖。其后有子文,子孙以为姓(不作“斗”,另有“斗”姓,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姓氏。《宋史》有斗盖)。《史记·楚世家》称若敖出于芈姓。鬻熊之后,以熊为姓。熊姓的来源相传为黄帝有熊氏之后;另一说是周成…  相似文献   

4.
郑金洪  郑俊娅 《寻根》2014,(6):137-139
胡姓溯源胡姓源出有三:一是出自妫氏:《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虞舜妫氏后裔33世孙胡公满,封于陈(在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胡公满子二,长申公以父满公谥号姓胡,次日公以国号姓陈,胡陈同祖同宗。二是出自姬、归姓。《通志·氏族略》载:周朝有一支姬姓人建立胡国(在今河南郾城),又有一支归姓建胡国(在今安徽阜阳),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及国人都以胡为姓,世代相沿。  相似文献   

5.
郑金洪 《寻根》2004,(1):121-124
黄帝正妃嫘祖生子二: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少吴);二曰昌意。昌意子高阳,继黄帝立,是为颛顼。《新唐书》和《元和姓纂》记载:高阳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因在曲阜偃地生而姓偃。皋陶任帝尧大  相似文献   

6.
顾建平 《寻根》2004,(4):101-101
满族是直接由女真族融合部分北方民族演变而来的。满族在明末大体形成。满语称姓氏为“哈拉”。至清代,据清《皇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满族有679姓。满族形成后,其姓氏来源主要有下几个方面:一是沿用旧姓。满族的很多氏族沿袭了女真乃至时代的旧有姓氏。如清代的大佳氏即由时的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6,(1)
正姜太公,司马迁称之为齐太公。以其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有功,封于齐地营丘,遂为周朝齐国开国之祖。《史记·齐太公世家》对姜太公有简略记载。但是,仔细梳理一下,有关姜太公的历史文献并不是很多,以至人们对其名讳居里等多语焉不详。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对姜太公名讳居里考述于后。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8.
任崇岳 《寻根》2014,(1):124-130
邓姓的来源邓姓源于邓国,是因国而得姓。邓国始受封于殷商时期,邓国立国之君是商朝高宗武丁的叔父,因封曼地而姓曼。《世本》说:“邓为曼姓。”《说文解字》:“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此后的典籍也多持此说。如晋代王羲之的《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说:“而世族之所通显者,  相似文献   

9.
诸葛氏溯源     
龚留柱 《寻根》2004,(1):110-115
关于“诸葛”一姓的来源,大体上有三种说法:一是《世本》卷三《氏姓篇》云:“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詹葛”一作“瞻葛”,该文并举例说:“宋景公时有大夫瞻葛祁。”  相似文献   

10.
氾胜之小考     
正氾胜之生卒年份不详,事迹不详。现只有从《汉书·艺文志》、《晋书·食货志》、《广韵》、《通志·氏族略》等史料中找寻一二只言片语。石声汉先生更是认为除了《汉书·艺文志》的两条记载稍微可信外,其他的记载可能都存在一定的疑问。虽然关于氾胜之生平材料较少,但这些材料如果和中国历史的大背景结合,或许能给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氾胜之及其所处时代的信息。一、家国一体——氾氏族姓考氾胜之的氾姓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但却并非一个普通的姓氏。郑樵编著的《通  相似文献   

11.
郑金洪 《寻根》2008,(6):126-130
洪姓出自炎帝神农之后的共工后代,居住在黄河两岸,黄帝时起其首领就担任治理天下水利之官,被人尊为水神。江西乐平《洪氏家谱》载:“共工官者,共理百工之事也,子孙以官为姓。”洪迈《容斋三笔·共工氏》云:洪氏出于共工氏,本曰共,“后又推本水德之绪加水干左而为洪”。《元和姓纂》亦云:“共工之后,本姓共,后改为洪氏。”共加水为洪有二说:一曰颛项帝时,  相似文献   

12.
何振良 《寻根》2007,(1):134-136
何姓起源说 中国绝大部分的何姓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才出现的。据《姓纂》记载:“周成王弟唐叔虞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准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这证明何氏得姓是十分偶然的。发源地江准流域,韩与何的发音十分接近,韩姓后代怀着亡国之痛,也就将错就错,从此以何为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箕子东渡考索朱亚非箕子是商末贵族,子姓,名须臾,纣王时,曾官居太师。因其封国为箕,故称箕子。关于箕子在商朝末年的活动,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有一段比较完整的记载: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  相似文献   

14.
许竟成  李新堂 《寻根》2008,(3):123-127
皋陶李氏本为“理氏”,源于尧帝时皋陶之理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新唐书·宗室世系》记载:“帝颛项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  相似文献   

15.
杨潇沂 《寻根》2014,(1):7-10
“姬”为我国最古老的姓之一。《说文》:“姬,黄帝居姬,以水为姓”,周即为姬姓之国。姬最初只作为姓使用,但后代却又将其作为女子专称,兼有美女与侍妾的意义。如《史记·后戚列传》中有戚姬、薄姬、尹姬、栗姬等,可见汉武帝时,姬为女子专称已经成为共识。那么,这一转变究竟从何时开始,又为何会发生呢?其文化意蕴如何?本文不揣浅陋,试为一探。  相似文献   

16.
柴姓来源考     
胡俊 《寻根》2006,(4):113-115
中国姓氏的起源十分复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根据姓氏的来源细分为29类,如以国为姓、以官为姓、以名为姓、以谥为姓等等,并逐一介绍了各个姓氏的源流,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详赡之至。但是,他将姓氏起源都归于先秦,恐怕不符合事实,正如清顾炎武所说:“氏族之书所指秦汉以上者,大抵不可尽信。”拿柴姓的起源来说,郑樵认为是“齐文公子高之后,裔孙,以王父名为氏。十代孙高柴,仲尼弟子,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柴氏”。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北宋邵思《姓解》都认为柴姓是出自高柴,甚至宋代官修的《广韵》也说柴姓是“高柴之后”。但是现…  相似文献   

17.
莫艳梅 《寻根》2012,(3):88-92
西施其人,2500年来不绝于史。美人西施,最早见载于先秦古籍《管子·小称》:“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而管仲(?~前645年)早于西施二百年左右,何以知其身后之西施?考《管子》多杂后人伪作,《小称》为其一,尽管如此,它在记载时间上却是遥遥领先。《慎子·威德》记载:“毛嫱、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供,则见者皆走;易之以元甥,则行者皆止。”  相似文献   

18.
首姓传奇     
刘专可 《寻根》2015,(1):126-131
一就现有资料看,首姓源流具有特殊性、神秘性、传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源流短。在宋朝以前,我国尚未发现首姓族人。南宋郑樵所撰、收录2255个姓氏的《通志·氏族略》里,没有记载首姓。甚至2010年远方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渠怀勤 《寻根》2021,(1):135-137
一 成书干战国晚期的《世本》,王梓才辑本载:东周诸臣之有氏可记者……渠氏;东周同姓国诸臣之有氏可纪者……渠氏.《春秋》及“春秋三传”记载的“渠伯纠来聘”“渠孔御戎”“齐氏之宰渠子”,证明了东周时期已有渠氏. 渠氏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 1.渠伯之后.唐林宝《元和姓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均载:渠,周大夫渠伯之后.  相似文献   

20.
琅讶符氏     
符孟标 《寻根》2013,(6):123-127
琅砑(琊琊)符氏源出于鲁国末代君主顷公之后,《元和姓纂》载:“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虽然符氏得姓于秦朝的咸阳,但“根在琅砑”的理念早在其得姓始祖(姬)雅时业已形成,唐贞观八年《举氏族事件》中更明确记载“沂州琅砑郡六姓有符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