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科技界经常出现一些假新闻。这些假新闻颠倒 黑白、混淆视听,传播假科学、伪科学,在广大读者中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最大的科技假新闻要数1993年的外星人事件了。1993年,美国米尔顿公司的影视制作人彼德曼和瓦特斯在英国贝德福德山谷,拍摄了不明飞行器坠毁后外星人的情况。30分钟的片子在美国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世界轰动,从而掀起了一股“研究外星人热”。但是电视片子漏洞很多,不断有人提出疑问,这两位制作者在5年后不得不打破沉默,承认这是条假新闻。片中的外星人由瓦特斯12岁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近年来,数码技术的普及与运用,为新闻摄影拍摄与发稿提供了极大方便,但与此同时,有的摄影者利用数码摄影技术制造假新闻照片,蒙蔽摄影大赛评委或报纸版面编辑,以达到获奖"扬名"或发表目的.数码假新闻照片危害很大,影响也很恶劣.为从根本上扼制这种不良风气,尽快研究、掌握识别和防范假新闻照片的办法,本刊将陆续编发如何识别和防范假新闻照片的方法或措施的文章,以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欢迎对这个问题有兴趣、有研究的同志积极来稿.  相似文献   

3.
李祖立 《新闻界》2004,(2):75-75
2003年4月,在新闻史上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丑闻:美国《洛杉矶时报》资深摄影记者布莱恩沃斯基在伊拉克战争中,因制作假照片而被炒鱿鱼。消息一出,世界新闻界哗然。一个有着25年新闻摄影历史的摄影记者居然断送在一张假新闻照片上。这一事件警示我们,违背新闻规律,制造假新闻的人终会被唾弃。只有严格新闻纪律,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人,才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尊敬和爱戴。我们说诚信才是新闻的生命。诚信是金。造假:新闻界的禁区布莱恩·沃斯基事件在世界新闻界掀起了掀然大波,广大新闻工作者对这一行为表示愤慨。然而,对布莱恩·沃斯基的行…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抵制假新闻这个新闻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前,有必要回顾进入21世纪后的五年,在我国出现的典型的50条假新闻。这50条假新闻每年都公布在上海的《新闻记》杂志上,前四年揭露假新闻并予以排名,还仅仅是这家杂志一家,而在“评选”2005年的十大假新闻时,就有人民网传媒频道、《新闻记》杂志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三家参与。  相似文献   

5.
在2007年,“史上最毒的后妈”这条假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条假新闻,更重要的是在这件事情之中涉及了网络的最热门话题: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假新闻在新闻媒体的某些领域里有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新闻界的高度警惕。An/k开揭露的情况看,假新闻在社会新闻方面表现比较突出,而且大多出现在周末版、星期刊和一些社会综合性杂志上,这是假新闻演变的一种新情况。这类假新闻可称之为“新闻怪胎”。所谓“新闻怪胎”,指的是某些嫁接文学手法而虚构或条大的“新闻”,有的美其名曰“社会纪实”,不是新闻而貌似新闻,以新闻的面目在新闻媒体上招摇。常见的有这样几类:一是“代号新闻”,A省B市、甲公司丙经理、王女士李先生,情节有鼻子有眼睛,而所指代的人物地点全系…  相似文献   

7.
读 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 ,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 ,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 ,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北京青年报》曾接连三次发表“换头术”的假新闻我想以《2001年十大假新闻》中一条假新闻为例 ,来谈谈假新闻不断出现的惯性和顽固性。如果不了解情况 ,人们或许以为《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22日发表的“美国医生怀特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的消息 ,只不过…  相似文献   

8.
5月23日,首都两家大报同时刊登了一幅新闻照片,题目为:破烂王用上了“大哥大”。说的是山东沂水县柳泉村村民靠捡破烂解决了温饱,有30余户破烂王装上了程控电话,一户还用上了“大哥大”,照片上正是这个破烂王手持“大哥大”讲话的情景。6月4日,《中国商报》(新生活周刊)在一版显要位置也刊登了这幅照片,不过,在照片前加了一个醒目的标题:这是一条假新闻。原来,商报编辑收到这幅图片后,发现有摆布的痕迹,让人生疑,便与作者牟某联系核实,结果证实破烂王手中的“大哥大”是作者一位朋友的,拍照时借与破烂王作了“道具”。  相似文献   

9.
如今,人们的阅报习惯已经从仔细阅读变成了快速浏览,因此,一幅大照片就成了吸引人“眼球”的最好方式。特别是题材好、画面精美的照片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使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受到读者的欢迎,也广为新闻媒体采用。然而,本是“以图为证”、“眼见为实”不该被怀疑的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正在遭遇信任危机,假新闻照片正在走进人们生活,人们津津乐道的照片说不定就是一幅被“改头换面”的虚假照片,它直接危害新闻的真实性,危及媒体公信力。假新闻照片的出现,除了怀有政治目的和有意误导外,主要是个人名利的诱惑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受众心理出发,基于价值决策理论,整合了不同动机对假新闻分享意愿的影响。研究以社会类假新闻为材料,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人们假新闻分享意愿的心理动机。研究发现,人们对于新闻准确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但这并不是个体分享新闻的直接原因;实际的分享意愿直接受到正负新闻事件属性的影响,正面新闻事件属性会削弱人们对于假新闻的道德谴责,更易默许正面假新闻的存在。人们错误地认为积极的假新闻也是有价值的,分享积极的假新闻似乎没有那么不道德,所以更容易造成假新闻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陈力丹 《新闻界》2013,(18):18-21
<正>近些天,我国重量级媒体接连爆出假新闻,造成这些假新闻的原因,大都在于以主观愿望为标准选择来衡量新闻,不加核实即刻转发,忽略了基本的新闻职业规范:客观报道和平衡把握。一、揭露性报道要保障事实的真实美国发生斯诺登泄密事件后,各方面批评、揭露美国在网络上侵犯人权的报道较多。我国官方在这个问题上持谨慎态度,但传媒可以借此机会揭露一下美国。作为报道者,可以有这样的观点或立场,但在具体操作上,遵循职业规范是工作的前提,然而我们这方面做得并不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闻网盘点2010年的全国十大假新闻中,赫然排在第三位的一条假新闻,刊播媒体是北京某报。本来这已经是旧闻,过去一年多了,况且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无须再提。但是据笔者所知,处理这条稿件的相关编辑至今不认为这是一条虚假报道,甚至认为把这条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下旬。众多报纸都刊发了发生在四川的一条“新闻”《48岁乞丐要娶22岁女大学生》。这条新闻说,四川宜宾地区一任姓乞丐与一名女大学生产生了纯真的恋情,进而海誓山盟。“即使要饭也要供女大学生上完大学”。几天之后,事情真相出来了,这是一条假新闻。任姓男子确有其人。但他并不象新闻中说得那么美好、善良,而是一个经常诈骗。并且玩弄女性感情的人。此人在当地臭名昭著。同他“相好”的女人也很多,人们不知道其中是否真的有一位是“女大学生”。这是一则典型的假新闻,但却使很多媒体上了当。几天之后,报道过此事的媒体重新报道事实真相,引起读者很多议论。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假新闻历来为群众听恶,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戒。日前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主办的一期《中国报纸月报》,披露了1993年报纸10条假新闻,并把报社名称、作者大名一一予以曝光。其中一些假新闻还是相当有影响的报纸刊出的,十分令人遗憾。当然,去年的假新闻决不止这10条。唯其如此,这个问题更应该引  相似文献   

15.
假新闻照片一直是传媒界和新闻纪实摄影圈的毒瘤,从去年由《挟尸要价》的获奖所引发的一场风波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实:近些年来频频曝出的假新闻照片事件,已使受众对新  相似文献   

16.
飞花拾零     
1994年六大假新闻 最近《中国报刊月报》公布了1994年的六条假新闻。 一、《山城有了读报小姐》。此消息系重庆市松藻矿务局中心小学教师张某杜撰。 二、《屠夫使尽招数肥猪自杀不死》。这是一条被重新“炒”起来的假新闻。 三、《新年交好运 喝酒喝到3万元》。此消息系编造。作者章仪瑞为当地73岁退休教师,听人酒后戏言,向报社投稿。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传播中虚假新闻现象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红 《新闻记者》2005,(6):48-49
近年来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开始对每年中出现的假新闻进行评选。笔者分析了近三年所评选的30条假新闻,发现大部分首先是由报纸刊发,在网上转载后得以广泛传播。其中有26篇是来自中央或地方报纸,3篇是网络媒体首发,1篇是出自杂志。这些新闻100%被网站转发过,目前网上依然能搜索到的假新闻仍有24篇,另有6篇已从网上彻底删除。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没有人希望自己被欺骗,特别是当你看到一条新闻,不久后就被曝出:这是条假新闻,读者顿觉丧气。而对于评论作者来说,遭遇“假新闻”莫过于最大的遗憾。按照常理来讲,作者都是依据新闻报道来展开评论,基于对媒体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
仔细阅读《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12年度十大假新闻"就会发现,这些假新闻的出笼,大都是因为记者在采访时没有认真核对事实造成的。如位列第二条的假新闻《广电总局解释〈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一文声称:《泰坦尼克号》3D版将上映,其中露丝全裸露点的镜头已被删掉。甚至,《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信以为真,真是把玩笑开大了。认真分析这条假新闻的传播过程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媒体在发布这条"新闻"时,都没有承担起核对证实的责  相似文献   

20.
治一治“新闻怪胎”罗建华近几年来,假新闻有愈演愈烈之势,引起新闻界的高度警惕。从公开揭露的情况看,假新闻在社会新闻方面表现比较突出,而且大多出现在周末版、星期刊和一些社会综合性杂志上,这是假新闻演变的一种新情况。这类假新闻可称之为“新闻怪胎”。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