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对档案馆国有档案公布权的思考——《档案法》审视之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档案法》规定档案馆国有档案公布权谈了看法:1.国有档案公布权的权责不一致及对档案利用工作的影响;2.国有档案公布权与利用目的的矛盾;3.国有档案公布权与政务信息公开的矛盾;4.国有档案公布权与档案开放的矛盾;5.对设置档案馆国有档案公布权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我国<档案法>一直奉行建立公共档案利用与公布的二元制度.而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转变,档案公布权的设定越来越不适应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发展的需要.本文在研究我国档案公布权设置的历史背景、取消公布权的现实基础、国外档案立法经验等的基础上,建议<档案法>修订中应当取消开放范围内档案公布权,而对于未开放范围内的档案公布权仍需保留.  相似文献   

3.
全面实现档案价值,需要设计相应的权利制度来保障各方正当利益,其中档案信息开发权尤为重要.档案信息开发权源于有关档案的各种正当利益确认,通过从档案数字化权、档案数据库权以及著作权等汲取必要养分,来解决档案信息在流动、选择和处置等开发过程中的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档案公布与档案公布权 档案公布权,是关于档案公布的权利,即权利主体人决定档案内容信息是否公开发布,以及于何时、何地、通过何种方式与表现形式予以公开发布的权利.讨论这种权利,有必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档案的公布.  相似文献   

5.
2020年6月2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对档案利用与档案公布条款进行了修正.文章基于新修订《档案法》涉及的档案利用与档案公布条款,回顾了我国档案利用权与公布权讨论热点,分析了现存法规在公布与利用的权责、公布审核程序以及国外立法趋势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要转变档案开放思想,完善开放鉴定程序,取消公布权的审核,以及进一步完善档案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档案行政处罚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行政处罚程序违法.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有的未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填写立案审批表;在向行政相对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之前,未下达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下达处罚决定时,不能保障行政相对人享有陈述权、申辩权、重大处罚的听证权,等等.  相似文献   

7.
论档案公布权的废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档案法规中,档案公布权的设置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档案信息流通与传播的法律依据,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印记,也与档案法规部门立法的现实分不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转变,档案公布权的设立越来越不适应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广角     
对国有档案公布权的再认识赵力华在《中国档案》2005年第2期上刊登此文。作者认为,随着政务公开的发展和公民利用档案意识的逐渐增强,有必要对国有档案的公布权问题重新加以思考。一、我国当前对国有档案公布法律规定的现状及其历史必然性。关于国有档案公布权问题,世界上通行两种模式:一是档案利用权与档案公布权合一,公民有档案的利用权,也有档案的公布权;二是档案利用权与档案公布权分离,公民个人有档案利用权,但档案公布权属于国家。我国在档案公布权的法律规定上采用后种模式,作者认为,这是由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情况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修改后的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赋予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权.为了正确行使档案行政执法权,笔者运用行政处罚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规定,就档案行政执法中的若干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宪法>、<民法通则>、<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探讨档案所有权与著作权、保管权、开放利用权、公布权的法律界定.全文共分以下四部分内容:一、档案所有权与著作权慨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数字化档案开放利用中个人信息权保护面临的难题,试图探讨数字化档案开放利用中对个人信息权进行有效保护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2.
胡必坚 《档案》2023,(12):4-8+14
股东依据公司法有权查阅复制财务会计报告和查阅会计账簿,但股东对会计账簿复制权及会计凭证查阅复制权缺乏法律规定。会计档案查阅复制权的正当目的和举证责任分配,关系着司法解决股东知情权纠纷的结果。行政救济机制,有助于档案行政部门解决会计档案查阅复制权纠纷的效率。突破会计档案查阅复制权的实现困境,应当完善档案法,扩大股东查阅复制会计档案的范围、明确会计档案查阅复制权的正当目的和举证责任分配、建构行政救济机制,形成档案治理共同体,实现股东利用会计档案权利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3.
论国家对档案的监控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档案监控权概念的说明和介绍 ,阐述了国家对档案使用监控权的法律依据和可以对国家的全部档案行使监控权的合理性。最后 ,作者将中国的档案监控权的行使情况与英美国家进行了对比 ,得出世界各国使用档案监控权的目的在于优化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档案资源  相似文献   

14.
罗滦 《档案管理》2011,(1):13-15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法》一直奉行建立公共档案利用与公布的二元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转变,档案公布权的设定越来越不适应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发展的需要.故在新一轮的《档案法》修订中,一方面,有必要考虑废止开放范围内的档案公布权,取消开放范围内档案公布主体的限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  相似文献   

15.
现行法律法规对档案利用权与公布权分离的规定,使档案利用者无法实质运用未公布的档案资料,大大限制了档案的利用,档案的实质利用价值并未得到实现。档案利用权与公布权逐步统一应成为我国今后的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网络空间领域中,"被遗忘"的需求日渐凸显,通过解构档案价值与被遗忘权之间在记忆、伦理、数据、法制等视角下的取向矛盾,阐析被遗忘权行使于档案利用过程中的等效代换、限度修改、数据保护及授权征求四类折中原则,依循法规确权、主体分域、数据分层、安全防护四方面提出可行路径,为档案利用工作中纳入被遗忘权理念寻求可调空间.  相似文献   

17.
柴坤 《兰台世界》2009,(7):40-41
电子档案中所涉及的个人信息资料享有公开权、请求告知权、复制权、损害赔偿权等基本权利,为了合理地保护好这些正当权利,当前,众多的档案管理者都在研究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档案所固有的社会记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推动了社会记忆的数字化进程,从而不可避免地与被遗忘权产生冲突。起源和发展于欧陆地区的被遗忘权,旨在擦除过时、失真的个人信息,用以回应数字化记忆带来的遗忘难题,但鉴于被遗忘权对档案事业的潜在影响,该项权利的推展受到了欧洲档案界的冷遇。从中国实际出发,我国引入被遗忘权具有现实可能性,而调和档案事业与被遗忘权之间的张力,需要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并根据衡量结果将档案事业区分为保管和利用两个层次,档案保管应超然于被遗忘权的行使,档案利用可以有限制地适用被遗忘权,从而就档案信息所关联的社会历史进行智慧记忆和遗忘。  相似文献   

19.
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利用与公布的权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档案馆有关档案开放利用与公布权限过大,应予适度收缩,相对扩大档案形成机构的档案开放利用的判定权以及档案利用者的自由获取、公布、开发、传播权,以便综合档案馆更有效履行档案信息服务的公共职能。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档案利用权与公布权的规定 1、关于档案利用与公布概念的界定.档案利用与公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中,档案利用与公布是对档案进行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处置,档案利用包括对档案的阅览、复制、摘录等形式,而档案公布则是指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档案内容信息,也即档案信息首次公之于众的行为,它包括通过报纸、刊物、图书等出版物(包括声像、电子出版物)发表、媒体播放(包括网络传播等)、展览、宣读等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