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大学生戏剧实践,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戏剧艺术发展的肥沃土壤。高校戏剧演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远的人生境界,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艺术价值和伦理价值,对戏剧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儿童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包含音乐、舞蹈、美术、造型、文学、建筑等多方面。儿童戏剧正是通过对儿童多感官的刺激,来达到促进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目的,使人在体验审美快感和精神愉悦的同时,提升审美境界。儿童戏剧教育以其特有的形式和艺术感染力感染儿童,重在儿童自身的体验,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念能深入幼儿的内心,引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净化人的情感和心灵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似乎已经成了戏剧界的金科玉律。但是我们认为,从戏剧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传统的戏剧冲突论,仅仅是人物行动的冲突。这种冲突本质上只是戏剧展开的手段而已。戏剧的艺术平衡,才是戏剧的目的,戏剧的生命。戏剧的艺术平衡,就是戏剧的艺术整体性和艺术统一性。完整性与统一性是一切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样是戏剧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希腊雕塑的静穆,中国书画、诗词的神韵,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戏剧作品,若离开了艺术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则有洪钟瓦缶之忧。任何戏剧都会有冲突,但并不是任何戏剧都有生命力,原故也就在于这里。中国古代的曲论家,面对浩如烟海的戏剧创作,独具慧眼的总是以“浑然天成”来品说戏剧中的“神品”——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境界的戏剧。乃至近代的王国维辈,亦承此说推重《窦娥冤》、《赵氏孤  相似文献   

4.
大后方戏剧观众审美心理需要论略李江审美心理需要是特定时代艺术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人类独特的审美方式之一的戏剧艺术的生产,与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的心理需求是息息相关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①从戏剧艺术...  相似文献   

5.
目前发展维吾尔戏剧艺术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更加彰显维吾尔戏剧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艺术魅力和鉴赏活动的审美愉悦性。本文中在现有维吾尔戏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维吾尔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的较全面的分析,主要阐述关于维吾尔戏剧艺术鉴赏的审美愉悦性和特殊意义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戏剧和音乐作为艺术课程的两个分支,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戏剧教育和音乐教育都是为了弘扬真善美,提升人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戏剧与音乐相融相生、相辅相成,戏剧教育可以助力音乐教育,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将两者融合,通过音乐和戏剧,引导儿童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领略艺术的魅力,丰富儿童的审美体验,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境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将其人生和艺术的境界提升到审美的境界——“平淡”,这种平淡的审美境界主要由其“自然”的哲学观、注重实践的生活方式和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而达到诗意地栖居三方面的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间离效果是中西戏剧艺术的分水岭。中西戏剧艺术在舞台效果和叙事方式上的种种差异,体现了两者在间离效果上的不同立场。追本溯源,这些差异都要归因于中西不同的美学本质。尽管中西戏剧艺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只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就能将戏剧这一艺术形式达到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空灵境界是中国诗画艺术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是一种飘逸灵动、虚实有无的艺术境界,展现了宇宙的静穆深远和大自然的生机流荡,体现了艺术家旷远高古的人生情怀。空灵境界作为一种审美意蕴,体现了中华艺术广博深远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曹禺的早期剧作从头至尾演绎对真善美的真诚追求。从审美形态看,它们都弥漫着一种浓郁的诗化风格。诗意使曹禺的戏剧获得了澄明的生命境界。这些都是曹禺对西方戏剧和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本质深刻领悟与探索的结果。通过曹禺前期作品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心理,可从“节奏”和“意境”两大方面透视其审美形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戏剧通过演员表演来反映生活的悲欢变幻,传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供演出用的脚本——剧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文学性与可读性,更要考虑戏剧艺术的内在要求——为演出服务。剧本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阅读剧本是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戏剧文本对话,自然有其特殊的视角——场面、冲突、台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声乐艺术中的声情并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艺术是技巧性的艺术,同时又是感情的艺术,歌唱技巧和感情表现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声乐艺术中声情并茂的理想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戏剧思潮是整个现实主义思潮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现实主义戏剧是从社会问题剧开始的,深受易卜生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戏剧走上了普罗戏剧的发展道路,虽在艺术追求上获得了一些成功,却因后来过于注重社会政治而忽视了艺术审美,但其所提出的戏剧“大众化”却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以曾禺和夏衍为代表的“生活戏剧”和“心理现实剧”是现实主义深化的产物,也是现实主义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从喜剧艺术的起源出发,归纳了中西戏剧中喜剧艺术在审美上的异同,并探讨了产生这些审美风格和观念背后的中西历史文化的不同。了解中西方各自对戏剧中的喜剧审美,能促进我们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更好的了解喜剧艺术背后所体现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张欣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1):145-149
平淡美是宋代的主流艺术审美思想,是宋人自觉追求的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审美理想风格。宋人在文、诗、书、画等不同艺术门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态度上,都使平淡在美学境界追求上有了突出的表现,同时又都具有了统一的内涵,体现了整个时代的艺术境界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李渔和狄德罗是中西戏剧美学的主要理论代表。中西戏剧艺术的外部文化背景和自身审美传统的不同,决定了两人所建立的戏剧美学体系各树一帜。两人在诸如戏剧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戏剧创作规律、戏剧表演艺术等基本问题上均有精深独到的论述,其理论见解既存在着差异,又不无相通之处。悉心探寻此种异中之同,应是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审美     
<正>哲学家张世英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其中审美是最高境界。正如张老所说,现实人生中,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生活本来是很现实的,审美占主导的人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由的心灵空间。杰克·伦敦说:"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审美境界,就是生活的艺术,我们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艺术以形传神,这是中国艺术创作的原则,也是审美的原则,中国的绘画、雕塑、舞蹈、戏剧无不以这一原则为指导,这与西方艺术依形绘形的艺术创作和审美的原则形成了显明的反差。中国艺术何以如此必然地走向这一道路,是由于哺育他的是独特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谢艳艳 《考试周刊》2012,(54):51-52
戏剧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实施学生审美人格教育的良好资源。在戏剧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戏剧,体验戏剧语言之美,观赏戏剧,体验戏剧情节人物之美,体验戏剧.品评戏剧整体艺术之美。是中学戏剧教学中实施美育的三大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教材、教师、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是一个整体。教材是审美对象,教师是审美主导,而学生是审美主体。教师的主导艺术和学生的主体艺术完美的统一,是审美教育的一个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