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以《夜》为题,象征了中国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的黑夜之中;夜是黎明前的黑暗,还表明对黎明的呼唤、对黎明的向往。这一象征意义既通过小说的环境、情节来体现,也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夜》与鲁迅的《药》,都写了革命者的母亲的形象。同是革命者的母亲,但形象意义不同。《药》中的夏四奶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夜》,写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由于蒋介石的叛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战争失败了。此后,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黑暗的特务统治,以“宁可枉杀千人,不可走漏一个”为口号,向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施行惨绝人寰的残酷镇压。小说《夜》正是强烈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一法西斯暴行。一对革命的青年夫妇被反动派杀害了,家里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药》的第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通过对华老栓去刑场买“药”的描写,着重写华老栓一个人对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一事的反应,刻画华老栓一个群众愚昧落后的性格。第二部分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对华老栓夫妇烤“药”和服侍华小栓吃“药”的描写,着重写华老栓一家人对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一事的反应,刻画华老栓一家群众愚昧落后的性格。第三部分是故  相似文献   

4.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陈。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热的高潮坠入了暗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  相似文献   

5.
也谈小说《药》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的《药》写于1919年毛月,通过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夏瑜被杀,他的鲜血却被贫民华老栓夫也用来为儿子治病的故事,反映了汉末革命者为推格清王朝的黑暗统治进行的前赴后继的斗争.以及斗争惨遭失败的历史事实.作品在热情颂扬夏瑜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愤怒抨击封建统治者及其爪牙镇压革命的罪恶的同时,对于群众的愚昧、迷信、麻木,表现了强烈的悲愤,提示读者:革命者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然终将难以避免失败的悲剧命运。小说以具有象征意味的《药》为题,深刻揭示了作品的上述主题.希望小说所讲述的一个发人深省的悲剧故事,成…  相似文献   

6.
《药》写于 1919年 4月,是鲁迅早期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小说通过革命者夏瑜被杀,鲜血被贫民华老栓买去给儿子吃掉治病的故事,来“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 )。小说表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思考,对中国革命、中国社会的深深的绝望。   这种绝望意识首先表现在作者对小说人物命运的安排上。   《药》叙写了华、夏两家的故事,塑造了革命者、看客、刽子手三类人物。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而进行革命斗争,被自己的家人夏三爷出卖,遭反动政府杀害,他…  相似文献   

7.
刘钝文先生在《语文学习》2005年第6期所发表的《鲁迅笔下的看客及其他》这篇文章中,针对小说《药》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鲁迅先生并未‘反思、质疑'于‘启蒙者夏瑜们自身的弱点',而是通过夏瑜们的悲剧命运,通过他们的寂寞和悲哀,来深切地表现出‘那时革命有怎样的艰难'.”这和以往常见的教学资料中的看法迥异.我们常见的看法是:“《药》揭示了辛亥时期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而在新近推出的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阐述此文题意时也仍有类似这样的提法:“革命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克服脱离群众的弱点,发动群众起来共同斗争,这样才能推翻黑暗社会,这对于革命者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于60年代对古典小说《金瓶梅词话》作过简明扼要的评价,涉及到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及不足。本文结合作品实际,从《金瓶梅词话》的历史真实性、写实艺术、“不尊重女性”和“光写黑暗”、整理出版等几方面,对毛泽东的评价进行论证和申发  相似文献   

9.
叶楠  李云峰 《学语文》2006,(2):14-14
19世纪未俄罗斯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民众反抗沙皇残酷统治的斗争时有发生。作为深受民粹主义影响,有着深刻入世情结的俄国文学家高举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旗。对现实的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革命者进行热烈的歌颂,一时间俄罗斯文坛群星闪耀。屠格涅夫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他的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对进步贵族知识分子、没落贵族、“多余人”、民主主义者、革命者等各种社会角色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不朽的声誉。  相似文献   

10.
《幻中游》国内不见藏本,现存最早的乾隆本不是《幻中游》的初本。《幻中游》写作的年代略迟于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秋容》的年代。小说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作品紧紧地扣住魏忠贤专权这一社会背景来写人物命运的沉浮及其悲欢离合,深刻地揭示了晚明政治窳败、宦官专政的黑暗政治现实。在构思上,小说从“奇”、“幻”入手,以“奇奇幻幻,出人意表”的笔墨来加强批判现实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一击两响”是一种写作构思艺术。如《夜走灵官峡》写了一个成渝,作者“一击两响”的表达艺术是,处处写成渝,又处处在表现着成渝父母的优秀品质。又如《同志的信任》中出现了一封“信”,它的一头牵出了方志敏,另一头牵出了鲁迅。它同时表现着两个革命者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2.
教学鲁迅的小说《药》,在分析结尾部分坟场中的景物——乌鸦时,首先碰到的引起学生热烈争论的问题是:乌鸦有无象征?有学生据乌鸦“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说革命者潜伏的时候,就像乌鸦笔直地站在树枝间,表现了革命者的坚定;有学生据乌鸦“箭也似的飞去了”,说黑暗势力的消失,就像乌鸦向天空飞去,  相似文献   

13.
析李瓶儿之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是借《水浒》中“武松杀嫂”故事敷衍扩写而成的世情小说,实际上反映的是明代社会现实生活.它以艺术感染的力量,相当深刻地揭露了明代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并把笔触伸向了家庭生活的禁区——妇女性生活.由此引出了一个又一个女人幽幽怨怨的命运悲剧,李瓶儿乃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个.李瓶儿之悲,是一个女人的情与欲在封建社会里被践踏、被毁灭了的悲剧.小说中的李瓶儿,原是北宋末大名府梁中书的小妾,她在生性狠毒的梁夫人的严厉监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有一位小说家很著名 ,他就是阿城。他的著名是因为他发表了一篇小说《棋王》 ,所有近二十年中文系的毕业生都应该知道这篇小说。阿城就是因为这篇小说一举成名。阿城曾有过一个想法 ,写八个什么王 ,合成一个“王八”。但迄今为止我们只读到他的“三个王” ,即《棋王》、《树王》和《孩子王 )。《孩子王》曾被陈凯歌拍成过电影 ,但只在戛纳电影节上得了个“金闹钟奖” ,很让人扫兴。  我却对《孩子王》这小说情有独钟。因为小说写的是一个知青代课教师和他的农村学生的故事。我虽然没有过那样的生活 ,但我已经做…  相似文献   

15.
陈崇正 《文教资料》2013,(34):12-13
在“十七年”文学中,革命与革命者的关系是定型的,革命具有天然的神圣性,革命者也都是笼罩着光环的英雄。在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特别是在李锐的《旧址》和《银城故事》中,革命和革命者不再是单一的关系模式,而是处在多重的牵制和悖反之中,这种多重的关系最终使黏附于那些被扭曲的“革命”中的神圣,崇高,正义被消解。鲁迅的《药》可引发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灭亡》以一九二五年孙传芳在上海的黑暗统治为背景,着重描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革命者杜大心和他的悲剧命运。揭露控诉了北洋军阀对工人运动和革命党人的血腥镇压,歌颂了敢于斗争,勇于为理想献身的工人领袖张为群。杜大心是一个出身封建地主家庭的青年,封建礼教剥夺了他和表妹的爱情,使他的心灵受到很大  相似文献   

17.
臧克家从小生长在农村,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破败的农村和穷苦的农民有着深切的了解,于是他描绘出一幅因天灾人祸而致凋敝、破败、恐怖的农村图景。《村夜》一诗正是这类诗的代表。这首短诗不仅是“有血有肉”,其描摹的精微、传神,简直可以说是让读者在“显微镜”下,见到了旧中国农村的“神经丛”和“微血管”。它描绘的是一幅30年代恐怖、阴森的农村寒夜图,提示的却是旧中国的黑暗现实。诗人在《学诗断想》中提到:生活像一棵大树,可以写它的枝干,可以写它的绿叶,可以写它地下的盘根错节。写全景固然好,写它的一个侧影,以小见大又何尝不好?…  相似文献   

18.
《夜》是一篇看似简短却意蕴丰富的短篇小说,寄寓了丁玲对于延安时期革命者和革命关系的深入思考.小说在宏大革命叙事下,呈现出忠诚于革命的农民革命者与革命相关的家庭婚姻的不堪现状、以及情感困境的生动图景,在一男三女、单向多维的男女关系中,表现出革命者对于精神家园的困守.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从一九一九年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创作短篇小说七十篇。他的小说,着力刻画人物性格,刻意讲究篇章结构,精心锤炼语言文字,具有谨严、简朴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代表作之一的《夜》里,这种艺术风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篇小说直接取材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它深刻地反映了一九二七年那“闷郁得象要压到头顶上来的”血雨腥风的年代。愤怒地揭露和控诉了蒋介石残杀人民的罪行,热情地歌颂了革命者虽死而“无所恨”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为那个风雪激荡的年代留下了一幅珍  相似文献   

20.
《药》是鲁迅前期创作的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它的主题是什么,一直到现在还为人们所争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六种看法: 1、《药》的“正题旨是‘亲子之爱’”; 2、《药》写的是“回忆”往事,憎恶庸医骗子; 3、《药》表现的是“反迷信,反专制”,要求“科学与民主”; 4、《药》写的是“鞭笞群众对革命的麻木,揭露封建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罪恶”; 5、《药》的主题是“控诉封建统治阶级政治上血腥镇压人民、思想上残酷奴役人民的罪行;赞扬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英勇斗争精神,批判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